等把榆林一切理顺,李志行腾出时间,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去拜访阎锡山,因为山西对于陕北实在太重要了。
李志行带了乔修远、严重前往,照例住在徐府,徐致的热情自不必说,徐一清也笑逐颜开,不同于以前。
隔天,志行众人由徐一清和徐致爷孙俩陪同,去拜见阎锡山。阎搞得仪式很隆重,早就带人在督军府前迎接,其主要幕僚向赵戴文、商震、张培梅等都跟在身后。
志行非常谦虚,见了阎锡山先敬了个军礼,阎马上拉着志行的手,笑着说“正之,你这番荣任陕北镇守使,真是陕北人民的福气呀!”
志行笑着说“阎督军过誉!”
这时候,正好看见周玳、杨爱源、荣鸿胪三人,志行急忙敬礼,口称“师兄!”。
原来这三人都是保定的学长。
三人也急忙还礼,他们虽然都是保定一期的,但目前还都是团长,军衔没有志行高,荣鸿胪职务多一点,除了学兵团团长外,还兼任山西的军官训练学校(即北方军官学校)校长,是张荫梧等同学的顶头上司。
李志行、乔修远与严重对三人态度尊敬。
保定的老大哥们脸上都十分光彩!三个学弟,两个是少将,剩下一个也是上校!
这样的见面,赵戴文很满意,这三人是他专门找来的,为的就是在气势上先压李志行一头,因为李志行见了阎的下级就先要敬礼,阎的地位自然就无形中比李志行高了不少。
阎锡山自然也十分满意。
不过李志行早就想明白了,自己既无图晋之心,那阎锡山就必须交好!阎本就是辛亥元勋,现在又是一省之主,地位比自己高了去了,尊敬阎也是应该。
所以,李志行恭歉得不得了,言必称“督军”,说起自己一定要带个“晚辈”,说的阎锡山心花怒放。
阎的那些左膀右臂们,也一个个被志行说的喜笑颜开。
阎隆重设宴。
宴席上,李志行完全像一个学生,向阎请教治理地方的秘诀。阎被挠到了痒处,操着浓厚的山西话,高兴地说“其实也没甚秘诀,不过,我的体会是先把民众管好……”。
李志行听得认真,倒不全是作态。因为阎的很多观点李志行的确赞成,方法也很好,例如“保甲制”、“推行教育”等等,就连“多植树”这个话题,都引起了李志行的共鸣!志行连连说以后要派人到山西来学习,俨然要做山西的小弟。
赵戴文等一众阎锡山的谋士,不停地微笑着点头。
乔修远和严重,则与阎的其他幕僚相谈甚欢。
此次会面效果实在好,以至于阎锡山最后送给了李志行2000颗手榴弹,这可是山西兵工厂的最新产品!这玩意爆炸力强,杀伤范围大,只比李志行买的美国手雷差了点,后来成了山西兵工厂的名牌产品。
再后来,李志行因为用的顺手,便派人去将技术偷学了来。
当天晚上,在周玳的组织下,太原的保定校友们又为李志行组织了一场欢迎会。傅作义特意从方山县赶来,又是一场狂欢。
在聚会上,由乔修远建议,组织了“山陕保定军校校友会”,大家推举李志行任会长,张荫梧任秘书长,严重任副秘书长,以后不定期聚会。
至于地点嘛,大家自然偏向于榆林,那里就是保定系的天下!
……
等志行回到榆林,张丙昌大师已经等了他两天,李志行赶紧接见了张大师。
张大师心里却有些忐忑,因为这一段时间,他只招了30几个大学生,因为人实在太难招了!他来向志行汇报情况。
可怜的张大师还带了4个人来。其中3个,是他从30几个大学生里挑出来的佼佼者,不过都是北大地质系刚毕业的学生。
剩下的一位,却足够充门面!
此人名叫胡博渊,是河北龙烟炼铁厂高炉建设的总工程师,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矿冶专业,1916年毕业。
曾在美国太阳石油公司、钢铁公司、白而梯马、洛却斯泰、匹兹堡煤矿公司、琼斯洛夫林制钢厂、艾奇活脱制钢厂等处,实习测勘、化铁、制钢、动力、化学、凿煤机、铺轨等共专业,在这些行业实地学习了约3年!然后到汉阳铁厂任工程师,后又到河北龙烟炼铁厂任高炉建设的总工程师。
这是位矿冶专家!张大师是怎么请来的?
原来张大师实在是感于李志行的信任,托了好大的关系,与胡博渊拉上了交情,又开了高价,将胡博渊拉了来。
志行一听胡的经历,欣喜若狂,立刻一拍大腿,叫道“丙昌兄,你可帮了兄弟的大忙!像胡先生这样的大才你都能请来,咱们还有啥事干不成的?”然后赶紧让胡博渊坐下,亲手给胡倒茶。
李志行现在身份可不一般!他是陕北镇守使,并兼着两个旅的旅长呢!竟如此这般。
胡一看李志行没有一点架子,如此看重自己!心中便暗道自己的没有选错人。也赶紧向李志行回礼。
此时,张大师悬着的一颗心才放到地上,接着又介绍剩下的3个年轻人,分别是孙越、严格非、赵国宾。
志行一听,说“老哥,你的眼光错不了!这三位一看就非常不错!”,就请3个年轻人也上座。
三个年轻人脸红着不敢坐。
志行就笑着说“我这个人呢,没上过多少学,但专喜欢人才!你们一定不要拘谨!”
三人才不好意思地坐在了右手的偏坐上。
旁边的刘绣娘看了,急忙给三人倒茶。三个年轻人又急忙站起来,脸红着双手接过,急忙道谢。
李志行招呼完这几位,才发现张大师还一直站着,又急忙拉着张大师一起,与自己并排坐在一条长椅上。
张大师这才说了招人的总体情况。
李志行听后,想了想说到“可以了,其他再招200个中学毕业的就行。”
张大师一听,如释负重。
然后张大师拿出自己的规划,几人开始谈论。
讨论时,李志行发现不但这个胡博渊的确不凡,就连孙越、严格非、赵国宾三个年轻人也很有见地,不由暗暗点头。
其实是李志行孤陋寡闻了,这三位本也不简单。孙越、严格非、赵国宾这三个年轻人,后来都是了泰斗级人物!尤其是那个孙越,成就非常大!
最后,志行决定让张大师到上海去找桂萌生。与萌生一起,选择一家德国公司来打井,并且要与该公司签订全面委托培训计划。培训目标是,一年内掌握一般炼油技能和采油技能、2年内掌握自主勘察和钻井的技能。
“丙昌兄,等这一切都落到实处,就离我们的目标就不远了!到时候,我喝你们的庆功酒!”李志行兴奋地直搓手。
这么大的镇守使,竟然有些小孩的脾性!看得张丙昌和胡博渊不禁笑了起来,孙越三个也都微笑。
话说李志行为啥偏要选德国公司?主要是因为德国人现在国际地位很低,不至于打出油后产生觊觎之心,生出意外的麻烦。
另外,李志行已经和张大师商量过了,延长的人要采用军事化管理,李志行特意调了两个连将延长隔离了起来,关于延长的一切情况,都需要严格保密。
送走张大师,李志行带着燕子去了榆林中学。
干什么?去上学。
本来,燕子一直由志行和刘绣娘亲自教授各种知识,但两人对于“西学”尚可,例如数学、外语之类的,甚至一些物理、化学知识也可以教。但对于中国的古文化,例如文言文、诗词之类的,李志行就技穷了。而刘绣娘更不行,她根本就是李志行教出来的。
所以,李志行决定给燕子请个老师。
李志行拜会了几次杜斌丞,发现杜学识渊博,为人磊落,便生出请他教授燕子之心。
杜对志行也很佩服,但作为榆林中学的校长,他不好单独教授学生,便提议让燕子插班学习,他可以随时指导。
这是个好办法!于是杜斌丞就安排人对燕子进行了简单的考试。
结果还不错!燕子这孩子聪明,功课还不错,勉强够进入中学的资格。
于是,小小的燕子,便背上大大的书包,要去上学。
到了榆林中学,见过杜斌丞,燕子认认真真地鞠躬,喊“校长好!”,然后又向老师行礼,喊“老师好!”
大家看着这小姑娘毕恭毕敬,声音清脆,都不禁心生喜爱,老师便带了燕子进教室,坐在了第一排。
那些比燕子大好多中学生们,个个感到好奇,叽叽喳喳相互问个不停,老师还没来得及解释,燕子却起身向大家鞠了个躬,说“各位同学,我叫李燕,是来学习的,请大家以后不要欺负我!”
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
但燕子却不在意,坐下后认真地翻开书本,拿出纸笔,准备开始认真听课。
老师一见,便也止住笑容,让大家不要喧闹,开始讲课。
志行和刘绣娘在教室的窗外看了一会,燕子一回头摆摆手,让他们走,两人便赶紧走开。
刘绣娘回家,志行却去杜斌丞那里聊天。
要说起来,李志行现在虽是个军阀,但他也是校长,他还挂着“诚信财务学校”和“报国寺留学预备学校”校长的名头呢!
所以,杜校长也喜欢和李校长聊天。
杜这个人有学问,却不是个穷酸腐儒,很通达人情世故。李志行现在喜欢与杜聊些治理地方的事,杜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为李志行考虑,向志行引荐了一些社会名流,并推荐了一些人才。
李志行求之不得,将杜推荐的人才都纳入府衙。
不过,除了自己的府衙外,他没有向地方政府安插过任何一个人。因为杜斌丞劝他厚积薄发,他觉得很有道理。同时,他也调了不少自己的学生进府衙,全是一般办事人员,先让他们历练。
等到了放学,李志行和刘绣娘一起接燕子回家。路上,刘绣娘问“燕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呀?”
燕子忿忿地说“有个男同学说我是靠了志行的关系,才进的榆林中学,要不我根本没有资格!”
志行皱了皱眉,问道“那你咋说的?”
燕子一扬眉,说“我给他出了一道算数题,结果他没答上来,就红着脸再也不说了!”
刘绣娘高兴地说“哈!还是我们燕子厉害!”,燕子一仰头,得意地问“志行,你说呢?”
李志行也笑着说“那当然,也不看看是谁的女儿!也不看看是谁教出来的!”
一瞬间,三人都充满了得意。
……
这段时间,李志行在包头的生意好了起来,原因是李志行用50辆汽车组织了一个商队,在包头和察哈尔的丰镇之间搞运输。这样,就用汽车将包头与铁路连了起来。而包头的货场,就设在志行的地盘,各项生意立刻被带动起来。
司机全是军人,志行的目的,是尽快训练一批熟练司机。
李志行的第一批司机,是法兰奇手下的美国兵教的。虽然法兰奇挺够哥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部下,但志行还是赶快让这些家伙回去了,省的到处偷鸡摸狗!
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法兰奇这个军火贩子良心发现,随着这50辆汽车,还特意送了李志行一辆豪华福特轿车,亮亮的车漆都能照出人影,很漂亮!
志行收下了,不过他没有坐,将轿车送给了井府,并配了个司机,让赵夫人带着孩子们在榆林城里逛。
航空方面大华传来了好消息,第一是欧兰彬配合政府开通了北京到张家口的航线,大华也暂时依托政府的军用机场开始开展业务。
与政府配合后,欧兰彬开通的第一条航线是北京到保定,这是因为曹锟常驻保定的额缘故。第二条就是北京-张家口!因为这里是往库伦去的中转站,吴佩孚接受了李志行的意见,要求优先开通北京-库伦航线。
第二,是吴佩孚接过了之前段祺瑞与英国威克斯公司的飞机合同,威克斯公司也决定履约,采买协助仍然使用大华公司。这样,欧兰彬就可以赚一笔钱了,年内大华可能转亏为盈。
李志行一听这消息,立刻决定再购买6架飞机,其中2架货机,2架客机,另外还有2架侦查机,开辟航线用的。
倒霉的欧兰彬,今年的盈利目标又化为了泡影。
……
李志行坐镇榆林,处理着各地发来的信息,其中傅长缨的一份汇报突然引起了李志行的注意。
傅长缨汇报,包头一家名叫“驻祥太隆”小皮货栈,形迹可疑!
为啥可疑呢?根据傅长缨的理由,这些人行事鬼祟,怀疑是个秘密组织。
起先,傅长缨的不少手下报告:在绥远野外,发现有人作画。一问却是商贩,有皮货商、有药材商、还有贩牲口的,都是业余爱好绘画,但画作又不给人看。稍久后,又发现这些人有些共同点:都是两人一组,再就是都到过包头的同一家小皮货栈,这家货栈名叫“驻祥太隆”。
所以,傅长缨就怀疑这是个秘密组织。因为包头是汉堂在绥远发展的重点,所以傅长缨便写在了报告里,并说自己正在继续调查。
喜欢绘画的皮货贩子?李志行想了想,便吩咐傅长缨调查“驻祥太隆”的老板,并盯紧那些画画的人。
傅长缨很快便汇报,“驻祥太隆”的老板姓关,是一年半前从东北那边来的,在包头开店后很快又雇佣了两个本地人,平时没什么可疑之处。
至于那些爱绘画的皮货贩子,到处跑。有跑往察哈尔的、有往宁夏的、有两人竟然进入了外蒙的戈壁滩。
志行下令:将这些“画家”,连同那个关老板,全部秘密抓起来,送到榆林来。
于是,连那个关老板在内,陆续抓了5个人,全送到了榆林。并在两个商贩身上发现了他们的“画作”,被缝在衣服里。但傅长缨看不懂,上面好像是外语!
志行拿来一看,这是军用地图!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
上面都是日语!有绥远一些地方的,也有宁夏、外蒙的,标注的十分详细,甚至连哪里有一口井、哪里有一颗可以作为路标的大树这样的信息都有!
李志行赶紧让傅长缨去秘密搜查那个皮货栈。
果然,在一个密洞里,又找到了一些。
志行将这些人交给了任光远,并告诉他这些人是日本间谍,让他们尽快开口,秘密进行审讯。
这是李志行任镇守使后交给任光远的第一份重要工作。任光远马上说“是!大人,我一定让他们开口!”
自从李志行当了旅长后,任光远就再没有对李志行直呼其名过,尤其是志行当了镇守使后,任光远更是叫上了“大人!”。李志行仍让他喊自己名字,自己也叫他“任哥”,但任光远惶恐不安,怎么也不肯,志行只好作罢。
志行让人去请乔修远来看地图,不料没找到!据乔的副官说,乔去“搞创作”了。
搞什么创作!李志行非常生气,乔大少这家伙肯定又去听银铃姑娘唱歌了!原来,乔修远这家伙为了寻找编写军歌的灵感,最近常去城门口听银铃本姑娘唱歌。
志行直往西城门,发现乔修远这家伙果然坐在茶摊上,喝着大碗茶,正在听银铃姑娘唱歌,还穿着便装,身边跟了一个同样穿便装的卫兵。
茶棚里的客商正闹着银铃唱酸歌,银铃落落大方地唱起一首,引得喝茶的客商们大声叫好。
而乔修远这货听着歌,竟然问卫兵这首歌里面的几句本地话到底是啥意思?卫兵笑着给他解释。乔修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看着银铃,眼神里似乎有了些不一样的味道……。
“瑶圃,你好兴致!”志行上去坐在乔修远身边说道。
“啊,正之,你也来了!快来听听,这姑娘唱得真好!这陕北的歌也好!”乔修远兴奋地说。
“哼!”李志行简直不想接话。
不过乔修远似乎没觉察,又兴奋地问到“听说银铃姑娘是你干妹妹呀!快说说你是怎么认识她的?”
李志行实在不愿提这茬,就张着嘴打哈哈。
恰好银铃姑娘过来,一脸笑容地说“哥,你来了,快喝水。”,李志行趁机拿起茶碗,不再回答乔修远。
“正之,我觉得民歌这东西最能反映一个地方人的性格!一首民歌,就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例如刚才这首……”乔修远还喋喋不休。
李志行非常郁闷,就问“你的军歌写完了没有?”
“啊?尚未动笔。不过我最近给自己取了个尊号,名叫“黄沙亭主”……”
李志行一口茶水差点喷到地上!
还叫什么“黄沙亭主”?你怎么不叫“黄沙万里”呢!
但李志行赶忙说“赶快回去吧,我找你有事。”,然后给银铃姑娘打了个招呼,急忙拉着乔修远走了。
茶钱么,自然没付。
李志行在银铃姑娘这里喝茶,从来不付钱。而乔修远这不要脸的,一来就以李志行的好兄弟自居,自然也不付钱。
于是,榆林城里唯一喝了银铃姑娘茶不付钱的,除了李志行,又多了这个无耻的乔修远。
在路上,李志行想着乔修远刚才那副痴痴的样子,不禁心生警惕!思量之后暗下决心:应该尽快将银铃姑娘送到西安去!
前一段,西安城有名的秦腔剧团易俗社的当家花旦花见芳路过榆林,无意中听了银铃姑娘唱歌,觉得这姑娘是个好苗子,想带银铃去西安学秦腔。银铃问了志行的意见,志行不让去,好好的唱什么戏?就在榆林,哥罩着你!
不过现在李志行改了主意,派人赶快送银铃去西安!并且给李仪祉写一封信,让他照顾银铃。
李的父亲是易俗社的创办人之一,李自己也给剧社写剧本,应该罩得住!
其实到西安也没人敢欺负银铃,西安还有段青呢!
等到了抚署,乔修远一看那些地图,大叫“太精准了!”,然后就问哪来的?
志行就将日本间谍的事说了一遍。
乔修远“嘿嘿”一笑,说“正之,这些日本人可是大有利用价值,不能轻易就放了!”
放了?李志行压根就没想放!
于是乔修远就说“既然如此,这件事你就交给我。我去榨点有用的东西来!”
李志行头一摆,让他去找任光远。
乔修远这家伙日语比自己强多了,说不定还能有所收获。
后来,在乔修远的欺骗、利诱以及任光远的严刑拷打下,被抓的日本间谍终于开了口。根据招供,傅长缨又在包头抓了2个日本间谍,身上同样藏有地图。并且顺藤摸瓜,找到了“关老板”在张家口的上线,又抓了6个日本人,同样缴获了大量地图。
令乔修远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地图里居然有大量的外蒙地图!不少是连北洋政府总参谋部都不曾有的。真是太宝贵了!
乔修远向李志行报告,李志行自然非常高兴,命人赶快复制下来!以备后用。
至于那些日本人怎么处理?李志行的意思是秘密处决。但乔修远却让先秘密关押,认为以后说不定有用。
其实,那些日本人已经死了好几个,是被任光远这个凶残的家伙折磨死的,只有两个还在苟延残喘。
好吧!关着就关着,不过一定要做好保密!
任光远连忙说“请大人放心,我把他们关在最隐秘的地方。知道这事的,除了您和乔参谋长之外,总共不超过5个人,都是绝对的好兄弟!”
于是,日本在华北地区的盗测组织遭到了严重打击,工作陷于瘫痪,但却找不出对手,只好重新布局。
说起来日本对中国的盗测活动,历史十分悠久。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就有日本间谍盗测。
只是当时的日本间谍并不是专一的地图盗测,还负责收集综合情报,水平也不高,所以绘制的地图比较粗糙。
其中有名的有福岛九成和岛弘毅。前者盗测我国台湾,为1874年日本侵台立下汗马功劳。后者则是带了已经盗测的地图到我国东北进行实地校对,被称为“日本实际侦察中国东北第一人”。
之后,日本又派出间谍对我国北京、奉天、威海、镇江等进行盗测。
不过以上行为还比价零星,并未系统化。对中国有计划地盗测,起步于中日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前,日本参谋本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临时部门来系统地进行这个事情。部门配备了400多人,全部进入中国,以奉天省金州为总部,系统地测绘辽东半岛、台湾地区。
其成果当年就被编印成“三十分之一奉天省图”、“2万分之一及5万分之一的台湾西部地区的平面和基线测量图”。对日本军队帮助巨大。
随后,盗测行为一直持续。
就连当年的吴佩孚,在日俄战争中也帮日本人在东北搞过测绘。当然,他是被上级派去帮日本人的。
民国建立后,为加强测量的计划性、针对性和连贯性,日本参谋本部开始划定“预定作战地域”进行重点测量。仅蒙古地区就被分为蒙古东组和蒙古西组。
因为公开测量侵害中国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故日军参谋本部要求测量者均使用化名。化装成棉花商、皮革商、杂货商、杂谷商、肥料商、钟表商、药商、畜牧商、木材商、书商、膏药商、粮商、画家、棉线商等行动。
为防止测绘员向日本寄发邮件时泄密,参谋总部规定了一套暗语。
如称参谋本部为本店、驻华武官为出张所长、陆地测量部为代理店、组长为主任、组员为店员、中国官宪为批发店、中国士兵为批发商、巡警为小贩、调查事项为行商、既成图为订单、地图为账簿、测量地为经商地、一平方里为销售额、基线为小路、基线测量为大路、测绘拼合点为交易处、原图为销售账目、测图工具为商品、平面测图为部落、基点为原价、完成基点为完成合同、中国人为商人等。
这些秘密,都被那些被捕的日本人说了出来。
他们实在经受不住任光远的严刑拷打,和乔修远那如摧心魔音一般的淳淳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