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状元楼学子论政
书名:定风波 作者:榴莲千层 本章字数:2775字 发布时间:2023-01-16

刘潋眼看着华庭一杯状元酒下肚,便开始狂咳,好似要把肺咳出来,此刻他眼角微红,嘴唇殷红似血,手掌轻抚胸口,比王允还像个病美人,这让刘潋心中腹诽不已,华小侯爷这模样分明是不喜饮酒的,这般为难自己是作何?

就连刘襄几人都犹疑不定地盯着他,可这华庭何其敏锐,注意到众人的目光,以手抵唇掩饰道:“香醇浑厚,令人回味无穷,这状元酒果真名不虚传。”

刘潋几人满脸犹疑地看了他一眼,但见他双唇润如蜜桃,眼神坚定,一副轻松自在之态,也有些怀疑方才是不是看错了,会错了意。

恰在此刻,一楼大堂处已经进入到了第三环节,众学子正针对涪城一事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只听上一个环节拔得头筹的沈杰慷慨激昂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然涪城遭受大旱,举国哀痛,可圣上英明,第一时间拨款拨粮来救涪城之灾,不致伤亡惨重,可涪城百姓若何?不知感恩,不通教化,横生暴乱,才致天灾人祸不断,方策认为皆是涪城刁民之罪,暴力镇压,方为上策。”

“就是,就是。”

“没错,没错,沈同窗言之有理啊。”

“还是圣上英明,派了余将军前去。”

“余将军骁勇,定能平定涪城。”

“沈同窗果然聪慧。”

……

沈杰听着众人的吹捧,心中得意,他虽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甚得夫子喜爱,幼时乃东阳县远近闻名的神童,他家家中兄弟六人,唯有他有此天分,故家中父母兄弟辛苦劳作供其读书识字。虽如此,他并不骄矜,他知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理,故初至都城时,谨小慎微,潜心向学,时间久了些,他发现才华高于他之人甚少,于是便心生傲气,虽谢谙与华庭名声大振,他窃以为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名声,特意夸大其辞,两人并无真才实学,故更加狂傲。

与其同期的学子入都城后皆向达官显贵递投名状,谋个好前程,唯他一人,自恃甚高,自认为如他这般才高八斗之人必能得显贵青眼,无需刻意攀附,自会有贵人相请,何愁不能一步登天,享尽荣华,于是不与旁人为伍,他的这番作态果然引得显贵们的关注,以及四面八方递来的橄榄枝,也算是求仁得仁了,自此愈加膨胀。

就在众学子们吹捧时,突然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响起,“沈同窗所言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沈同窗可有想过,若是有那奸佞小人想要浑水摸鱼,鼓动平民作乱,若何?”

话音一落,沈杰冷哼一声,笑道:“这位同窗所言甚有道理,可是若心中足够坚定,哪里会被轻移鼓动,自作乱之日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已然为乱臣贼子,即为贼匪,又怎能轻易放过?”

此话一出,方才反对之声静默,沈杰更是得意。

就在他沾沾自喜时,谢谙撑开木窗道:“沈公子出身清贫,理应知晓,当下有许多人不曾入得学堂,仍处于蒙昧,像那乱臣贼子,以言语蒙骗,而百姓信以为真,起义暴乱,那敢问沈公子,这类人也属于贼匪吗?”

听了全程的刘潋暗自点头,随后接了一句,“对啊,这类人也是受害者呀!”

在刘潋出声时,谢谙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心中沉思,永安郡主果然如情报中所说得正直善良,这样的人,用得好便是奇招了。

诸多学子在听完谢谙之语,皆是议论纷纷,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出身清贫,自然知晓谢谙所言为真,同理想到自己家中长辈以及兄弟姐妹若为人诓骗,自然希望有人能救他们脱离水火,似沈杰方才所言,过于不通人情,有草菅人命之嫌,故对沈杰方才所言有些不喜。

沈杰听着众学子的议论,心中发怒,脸上发臊,方才有多得意,此刻就有多难堪,他本就对自己的出身有所介怀,现在被谢谙大庭广众之下点出来更是让他难堪。

沈杰哂笑一声道:“那谢天骄有何高见?”

沈杰特意加重了‘谢天骄’这三个字,略有讽刺意味。

谢谙见沈杰心眼如针眼般细小,心中冷笑,“沈公子谬赞,谙才疏学浅,难登大雅,略有薄见,不足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此话一出,众学子皆是称赞之语,有赞他谦逊温和的,也有赞他聪慧无双的,还有赞他温润知礼的……

自他出声始,包厢中的客人便一个接一个地撑开木窗,有那胆子大的小姐,毫不避讳地盯着谢谙满脸痴笑,这般‘盛况’,看得众人咋舌。

谢谙听着赞美之语,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依谙愚见,当务之急便是开仓赈灾,粮足民才能丰,只有百姓安定方能无所顾忌地镇压暴乱,官民一条心,才能共克难关。”

“玉璋一介布衣,见识浅薄,想必王钦差与余将军心中自有乾坤。”

谢谙话音刚落,状元楼内议论纷纷。

“当今仁厚,恩泽遍布天下,救万民于水火,才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谢公子高见。”

“不负天骄之名啊!”

“谢家不愧为清贵世家。”

“谢公子有此见识,何愁谢家不兴啊!”

……

沈杰听着耳畔众学子对谢谙赞不绝口,怒气横生,但面上笑容更加温和,笑道:“谢天骄济苍生之心令杰钦佩,方策多有失言,还望见谅,与谢公子相比,方策见识浅薄,还须多多学习才是”,说完便告辞离去,无人察觉到他眼中的阴狠,可见终究是繁华迷了眼,失了本心。

与他同乡的学子见状忙跟随他远去,自此不提。

谢谙见沈杰气急离去,叫来墨书,嘱咐道:“着人告诉父亲,这个沈杰难当大任,招揽之事,就此作罢吧。”

墨书点头称是。

而在刘潋几人所在的厢房中,刘蒙听到谢谙之语,摇了摇头道:“谢世兄虽言之有理,可在这都城中,谁不知道,那王府尹,也就是此次前往涪城的钦差大臣,资质平庸,胆小怕事,想必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圣……”

眼光忽地扫过一旁的华庭和王允,忙止住话头,不再言语,心中暗自懊恼,方才听得入迷了些,怎么将这两人给忘了。

倒是王允听到刘蒙对自家堂兄这番评价,忙道:“刘小公子,我家大堂兄学识渊博,定不负圣上所托,还请小公子莫要如此说我家兄长了。”

“是是是,我再也不说了”,刘蒙急切道,这般在背后议论旁人,而且还在其家人兄弟面前,实非君子所为。

王允听罢,轻舒一口气,自认为自己方才维护了自家堂兄,经过自己所言,刘小公子认识到了自身的错处,心中愈加满意。

刘潋听到谈论起王权,瞿然想起前几日与诸葛玥一同入都城时所发生之事,从当日情形来看,王府尹算得上是一位好官了,可为何都城众人皆言其胆小怕事,资质平庸?

这几日她也打探清楚了,前刑部侍郎庞侍郎算是清流,在文人中名声极好,家中长女贵为太子良娣,长子殿试为一甲探花,曾被誉为‘一门双杰’,何其荣耀,何其风光,就连圣上都对其偏爱有加,颇得圣宠。

虽家中幼子顽劣,喜好狎妓,但还算安分守己,不曾如此猖狂失言,给家中惹下祸事,可不知为何,当日竟口出狂言,不遵法制,这才酿下祸事,几番探查下来,此事并无蹊跷之处,仿佛他当日鬼迷心窍了般,失了分寸。

庞侍郎辞官乃是圣上授意,全了庞家和刘家的脸面,可此番作为也让她心生警惕,虽父亲常说,他与圣上情同手足,无须担忧,可圣意难测,刘家功高,难保圣上不会对刘家下手,于是此前在和合观,她对着王三夫人言‘为民时,则要行侠义之事;为官时,则要行仁义之事’,亦是表忠心之举,但愿圣上念在父亲劳苦功高,不致日后清算到自家头上。

这般想着,不自觉地举起酒杯,饮了一口状元酒,入口瞬间,眉头微皱,这酒被吹捧得如此厉害,她还以为是何等佳酿呢,没想到,在她口中如同白水般无味,于是放下酒杯,不再看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定风波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