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巨星陨落
书名:清流 作者:贺兰山阙 本章字数:5561字 发布时间:2023-01-21

兆骞在明珠府邸旅居期间,常与诸文人宴饮,过从甚密。他将从宁古塔带回的高丽棋子等出示友人,并谓石砮就是肃慎之失。又讲述了东京城内国学碑的遗迹,大小乌稽的险峻,白山黑水的壮丽雄伟,土著风俗之奇异…

时间流淌,绝地生还的喜悦已渐渐褪去,心中又生出不尽的悲凉。

昔日的故友,大都是达官显贵,兆骞时常感叹半生光阴在塞外虚度,飘零已半生。如今,芳华已逝,青年时的抱负终化作云烟。可不知为何,心中却总感念那宁古塔的风土人情,那里的一草一木,千里沃野,耳边不时地响起秋笳声声。

上元灯节,夜晚,火树银花,灯月争辉,仕女倾城而出,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佳节。

吴兆骞也同陈其年、严绳孙、朱彝尊、姜宸英等友人,同饮于纳兰容若花间草堂。席间,容若指着纱灯上所绘的古迹,请每人各赋《临江仙》词一阙。于是诸人各执笔沉吟。

吴兆骞与姜宸英赋作一半,容若观后,便指出某字于声未谐,某句调未合。姜宸英对兆骞笑道:“你我专工于诗,词赋终究不是你我擅长,何不让与华峰代笔?”

兆骞闻之当即置笔,惊呼道:“华峰现在何处?”

众人都笑而不答,却见丛中深处,款款走出一俊雅儒生,他留着五缕美髯,风仪清古,不复当年那个身背竹布囊箧,行色匆匆的青葱少年。他此时名震京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又与纳兰容若、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四目相望,两双泪眼。这对生别二十余载的知己,今生终又遇见,且不在梦中。众人都抚掌惋叹,原来,这是大家为给兆骞一惊喜,有心安排的一场会面。

顾贞观经办完母丧,便匆匆赶回见这个多年苦思不得的兄长。二人相见,又是免不了一番感叹物是人非,相执而泣。悲喜交加之情,可想而知。

众人再度倾杯痛饮,直到深夜,方尽兴而散,告别主人,踏月归去。   

短暂相聚后不久,顾贞观便再向众人辞归,启程回了江阴老家。他大事已了,终不负承诺,绝地生还故友。现下,京师这名利场对他来说已了无牵绊,毅然拂身而去。顾贞观的离去,令兆骞新添惆怅,思乡之情愈切。

星移斗转,一晃又是一年过半。深秋之夜,金风萧瑟,落木飘零。姜宸英陪同吴兆骞漫步郊外,两人在古寺前坐定。吴兆骞出神地仰望着星空,带着幽怨之情,讲述了自己的幸与不幸。从他那充满心酸的话语中,姜宸英感到,他的简贵与放诞,有如晋代的阮籍,被世人所怜惜,而其学识之渊博又如张凭,为人赏识。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狷介狂放,虽未落到吴兆骞那般下场,却也是处处遭人排挤,终不得志,哀怨自伤油然而生。

嗟君失路绝飞腾,华发归来怨不胜。

放诞谁当怜阮籍?孝廉人尚识张凭。

秋深落木前朝寺,夜半控糖古佛灯。

惆怅升沉十年事,一炉香烬定中僧。

         ——姜宸英《与吴汉槎夜坐》

是夜,明珠邀吴兆骞小饮。兆骞时刻不忘明珠相救之恩,感恩之话常挂在嘴边。

明珠道:“你我本素昧平生,我甘冒触犯龙须,赎你于千里之外,你以为何?”

兆骞道:“兆骞一介布衣,能烦劳太傅挂心,全有赖令公子之请,想应是太傅舐犊情深,不想容若失信于人。”

明珠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为容若是不假,但毕竟此事是推翻先帝御批,非一般事,弄不好,我亦遭此牵连,岂能由他任性?我实则是深受顾梁汾对你的一片真情所感。”

说罢,明珠拿出一个巨觥,斟满了酒,递于兆骞面前。此觥乃盛酒器物,宴席中常拿它来斟酒。

兆骞不明何意,明珠说道:“你若真心谢我,就把眼前这酒干了!”

兆骞面有难色,还是伸手端起巨觥,端到嘴边。正待闭眼饮下,却被明珠拦下,明珠悠悠叹道:“我知你酒量尚好,况且如此。而顾梁汾平生滴酒不沾,为了赎你,却无丝毫犹豫,一气全干!”

接下来,明珠与兆骞讲述那段旧事。

那日,太傅明珠正于府上宴客,容若特引顾贞观前来拜请,以示诚意。明珠素知顾贞观沾酒即倒,故而手持巨觥玩笑道:“若饮满此杯,我即帮你救汉槎。”

顾贞观见此情景,非但面无难色,反倒因得太傅允诺而欣喜若狂,激动得跪地道:“若太傅肯出手相救,汉槎生还定然有望!莫说要我饮了这觥酒,就是要我性命又何妨!”说罢,捧起巨觥一饮而尽!

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明珠更被深深震撼,忙道:“我玩笑而已,你便不饮,难到我就不救汉槎?”

顾贞观听后,心满意足地醉倒…

明珠又把兆骞引到书房,见壁上题有:“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

“此乃高士奇所书,当时他在场见此情景,也深为顾的真情触动,执笔写下了这几字,悬于壁上留念。”

兆骞闻之心中大恸,跪地嚎啕不已,哭声肝肠寸断,闻者无不洒泪。

留滞京邸已一年有余。看着容若、树臣等有为青壮,其才气横溢、书生意气一如自己当年。大有“江山辈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之感。

从多处得悉,怀仁已经辞官不明所踪,他早知怀仁志不在此,仁儿究竟是挂帆而去,寄江海余生;还是仗剑天涯,快意恩仇?兆骞不免又对儿子心生无尽惦念。

岁末,兆骞向纳兰辞行,归省吴江。

一家人次年春抵达苏州。舟泊阊门时,正当傍晚。想起出塞前,春风兰渚之际,与友人在这里载酒荡舟,归来时风光依旧,却人事已非。

吴兆骞于苏州驻留了几日,一时间,人们都涌上街头,争相一睹这个曾显赫一时的才子风采。诸多昔日文友闻讯纷纷前来拜会,阔别二十载,都已芳华不再,华发丛生。想起当年在一起载歌煮酒的情景,都不免泪洒当场。

虎丘山依旧巍然挺立,七里山塘船舶如梭,云岩塔日向北斜,二仙亭中,吕洞宾与陈抟老祖弈棋时可否想到,其一子落定,回首已是百年身?

一身材修长,肤如黑铁,胡须浓密的中年学士前来拜访,兆骞险将其认作是不老杨越。相问之下,果是杨越之子杨宾。

杨宾是杨越长子。其父遭遣时,他年方十三。因家道中落,他领着年仅五岁的弟弟杨宝和两个妹妹,去投奔叔父。二十一岁时叔父死,他复归山阴。成婚后,迎其祖母至吴,就家于苏州。

由于父有“毋令宾为八股以应举”之命,因此他终身“不习仕进之业”,仅以作各地督抚幕僚为生。基于此,二十九岁时,江苏巡抚张鹏翀想举荐他为鸿词博学,他竟然遁去。

他早在父亲寄来的家书中,得知吴兆骞已经赦还。今日听闻兆骞自京师返还故里,便一直在此恭迎。

二人犹如亲人相见,感慨万千,哀婉处,不禁相对掩面而泣。

吴王宫北日欲斜,车马纷纷人喧哗。

争道京师明相国,万里赎归吴汉槎。

汉槎先生姓氏熟,老父穷荒如骨肉。

今朝有力独能归,匍匐问讯吞声哭。

先生拭泪唤我名,执手为我数生平。

汝父初居土城外,论心夜夜入三更。

有酒呼我醉,有茶呼我烹。

家人妇子日相见,米盐琐琐同经营。

杏山吕氏教其子,汝父移家从此始。

一在城东一在西,白草黄沙二三里。

患难知交能几人,一日不见泪沾巾。

自此卜築土城内,三年比屋情更真。

汝母毵毵头尽白,汝父鬚髯尚如戟。

常吟诗句慰亲朋,每拆家书动魂魄。

昨送江边无一言,相对相看双眼赤。

我闻此语心骨摧,奔走廿年终何益。

白日惨惨江水寒,风烟冥冥云汉碧。

侯门谁复脱骖人,屈辱终身我不惜。

         《吴汉槎先生自宁古塔归述两大人起居书感》——杨宾

舟抵吴江。江畔杨柳如烟,繁花似锦。垂虹桥倒映在绿水之中,在粼粼微波中轻轻起舞,亦真亦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再回家乡,恍如隔世。

垂虹亭上,似有一身形俏丽的少女,手持帕巾向他挥舞,喜迎旧日情郎的归来。兆骞用力揉搓着双眼,努力地向桥头张望,却只见人影穿梭,车流攒动。

斯人已逝!曾经久埋在心底的思绪又被眼前这景致唤了出来,一切恍如昨日。

“小婉!”兆骞不禁脱口而出,却早是双目已赤。

佳人望穿秋水,终是没有等到少年归来的那一天。

她何尝不羡慕葛采真,能常伴在爱人左右,无论贫富寒暖,终究能长厢厮守,那是多美的晴天!可是,她又怎能够忍心,眼见着心上人万端都谢,斧冰炊稗。如泥中花蒂,无复芳菲。令他那颗高傲的心灵,在忍受风霜摧残的同时,又凭添一份摧折?

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不知幸与不幸,小婉心中存留的,始终是那份美好的记忆,心中牵挂的,还是那个倜傥不群,顾盼自豪,不可一世的江东少年。这份美好,直伴她长眠。

吴家早已良田尽卖,只余下这一宅院。看着这深深的庭院,陈年旧事历历在目。

父兄均已过世,老母尚存。兆骞匍匐问讯,嚎啕震天。老母早已泪眼婆娑,以为是在梦中,她捧着季子的脸庞哭道:“儿啊,娘等得你好苦!我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我儿了,可惜你爹没等到这天!”

这些年,文柔独自将俊三之子抚养成年,讨娶了兆骞长女嫣儿为妻。如今,晚辈们都已成年,和和睦睦,而文柔也华发早生,初显老态。她带着儿子、媳妇前来问讯,握住四兄之手啼哭不止。

次女念儿也携夫君、子女从昆山赶来,两女扑在兆骞膝下,扯着爹爹的衣襟止不住啼哭,桭臣领着三妹四妹也都上前相认,家中又是哭抱作一团。

族中宗党戚里闻讯,也来执手相见,都恍如梦寐。旧日师友计东、赵山子、侯研德、宋畴三等均已去世,尚存者张拱乾、叶舒颖、顾茂伦、朱鹤龄等均来问询,顾贞观也从江阴赶来相会,一众人赋诗相贺。

吴兰友的旧居早已换主,在路人的指引下,兆骞寻到小河边。在河畔的一假山石下,一妇人浓妆艳抹,头插凤钗,身着破旧的戏装,随着身形舞动在浅声吟唱:

“我也只为尤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销魂…”

路人说,那妇人回来后不久,就疯了。每日都到这河边,逢人就问,有没有见到他的夫君,有没有见到她的孩子…

妇人唱曲有形无神,早失了往日的神彩,她看到一脸哀痛的兆骞,眼里忽地绽放出一丝光芒,一把将他扯住,高兴地唱道:“兰友!你总算回来了。这些年我等你等的好苦哇!…咦?你怎么自己回来的,怎么不见咱们的孩子?”说完,脸上骤然变色,一把将兆骞推开,指鼻怒骂,却唱腔依旧:“你好狠心呐!怎忍心把咱那可怜的孩儿,孤身扔在那寒苦无边的荒郊野岭!”唱罢,又嘤嘤而泣,其词哀婉,仍处戏中。

兆骞只有无奈叹息,掩面仓皇而走…

一青年来访,兆骞观其眉宇,似曾相识。青年自称祁昌徽,是理孙之子。

昌徽告诉兆骞,其父理孙与祖母商景兰早年相继郁郁而终,姑母小婉也于两年前因病故去。

她生前,一直旅居在吴江姑母处,深居简出。多少名门前来提亲,但小婉始终不为所动,独守闺中,去世时仍孑然一身。每日闲暇时光,她都要到垂虹桥上,凭栏远眺,以致忧郁成疾。病时,身边只有婢女伴其左右。临终前,小婉还让昌徽将自己搀到垂虹桥畔,凝望远方,潸然泪下,心中似有无尽的思念…

昌徽将小婉生前所作,那厚厚一摞诗词交付兆骞。

册上覆有一丝帕。展开后,又是一只仙鹤,翩然跳跃,俯瞰身下。兆骞亦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罗帕,上面仙鹤正迎头振翅,引颈高歌。将其合为一处,那是一对儿仙子在一起翩翩起舞,琴瑟和鸣。

展开诗卷,小婉一缕隽秀再入眼帘,兆骞哀声诵道:情恻恻,谁遣雁行南北?惨淡云迷关塞黑,那知春草色。细雨花飞绣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断子规无气力,欲归归未得。

想起二人曾经的山盟海誓,兆骞泪雨滂沱,他吟哦起那年中秋之夜,为小婉所作之诗句:忆汝深闺里,长斋事苦辛。有情怜荡子,无语向尊亲。明镜云鬓乱,罗衣玉箸新。不知今月夜,曾照画楼人?

小婉坟前,摆放着一束娇艳欲滴的水仙,是兆骞亲手采摘,他知道,那是小婉生前最喜欢的花蕾。

不知几时,天空飞来两只仙鹤,在上空哀声嘹唳盘旋,久久不愿散去…

归来后,兆骞构茅屋三间,读书其中,题曰:归来草堂。读书之余,就是外出访友,游览名胜。

廿载的塞外寒窗,兆骞对家乡的水土已然不适,在抵家半年后便病倒。纳兰容若闻知,特寄来书信,催其回京治疗。

六月,吴兆骞拜辞老母与众亲友,携桭臣北上。舟至苏州,杨宾早已在此迎候,并赋诗以送其行。

吴兆骞归京后,手足肿痛,腹疾时犯,苦于下泄。

次年(1684)五月康熙帝出巡古北口,纳兰容若扈从,不久,兆骞病势恶化。这年,杨宾来京,前来探视。兆骞凄然与之说:“余宁古塔所居篱下产蘑菇,今思此做汤,何可得?”杨宾心中窃想:“蘑菇所在皆有,何必非要宁古塔?”五年后,他去宁古塔省亲,才发现兆骞所言不虚。

乃知宁古塔蘑菇,为中土所无,而汉槎旧居篱下所产,又宁古塔所无者。”——杨宾《柳边记略》

九月,康熙帝南巡,纳兰容若又扈从远行。容若走后,吴兆骞便卧床不起。

弥留之际,兆骞对守护在侧的桭臣说:“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手采庭下篱边新蘑菇,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十八,“一代奇才千秋恨”的诗人吴兆骞,在贫困潦倒中,带着无限的遗憾,病逝于旅邸,终年五十四岁。

远在四千里之外的宁古塔,城头之上笳声四起,缅怀这位曾在这里付出半生辛劳的一代奇才。

一女萨满仰望着天上的北斗,第四星今夜尤为耀眼,穿过浩瀚的夜空向她不停闪烁,点亮了她眼中晶莹的泪花。

关外,更有一青年侠士面朝京师,焚香跪祷,涕诉着父子恩情…

诗人年少成名,又因高名贾祸。遣戍边塞二十余载,寒苦中,耗尽了人生最好年华,却成就了边塞地的开化。使“穷边子弟,负耒传经,据鞍弦诵。冰天雪窖之乡,翻成说礼敦诗之国矣。”

“一读秋笳诗,何人不悲慨?” 翻开《秋笳集》,仿佛秋风四起,笳声阵阵,悲壮的金戈铁马之声扑面而来。以致有清以来数百年,数边塞诗作,无出其右者。

诗人穷其半生,要逃离这片寒苦之地,返回家乡。然而,这里的一草一木,已在浑然不觉间,根植于心里。以至弥留之际,心中思念的仍然是这方水土。与其说,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倒不如说,冥冥之中,命运的指引,使他回到这曾素未谋面的故乡。嗟乎!天涯何处是家乡?

兆骞一生著述极富,但多已佚失,今有《秋笳集》八卷、《归来草堂尺牍》一卷。此外,还有与友人顾茂伦、蒋宣虎等合编之《名家绝句钞》六卷问世。至于在戍所写的《天东小纪》、《词赋协音》等书,则已失传。

吴兆骞卒时,容若正扈从南巡,十一月闻噩耗于金陵。月末归来,为文祭奠,并与宋德宜等经纪其丧,存恤遗孤。

吴桭臣扶柩南还,葬兆骞于尧峰山东薛家湾之宝华山祖茔之内。

从此垂虹亭下水,长将呜咽比潺湲。——叶舒颖

一卷秋笳著作娴,汉槎名字播人间。——张光藻

 

后民国十三年(1924),《宁安县志》成书,该志编者赞道:“吴氏为清初才子,谪居宁城,阅年最久,而此邦之文明开化,实比之唐柳柳州、刘播州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清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