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高考落榜,她想报考济南前卫话剧团,于是邀着荣琪跟她去济南试试。
荣琪征得大哥的同意就跟张青去了。
坐着张青爸爸的专车,一辆带软布棚子的北京吉普车,来到济南军区接兵站。
张青带着荣琪去见她爸爸。
张青爸爸住了一个单间,房间不大,打开门一看地上铺着漂亮的地毯,像是用那个玉米叶编织的,荣琪心想:好厉害啊,平时老百姓家里都是用玉米叶垫着蒸馒头,这里居然能编成地毯。
晚上张青爸爸就安排她们两个在军区八一礼堂看了场电影,名字叫《尼罗河惨案》。
看了两天电影,张青就拉着荣琪去济南前卫话剧团报考。
到了招生部,考官问“你们从哪里来?”“菏泽”“奥,那你们都有什么特长?会说普通话吗?要不用普通话来一段绕口令。”
张青深吸一口气,大声念起来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偏吐葡萄皮,”
谁知道从荣琪这里学的一点普通话一紧张全变了,挟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把考官们都逗乐了,张青一下子脸羞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个时候考官转过头,一看荣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挺有精神,就问她:“你也来一段吧。”
荣琪清清嗓子,用标准普通话念了一段“板凳长,扁担宽,扁担绑在板凳上······”
念完以后,考官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荣琪说:“不错不错,你通过了。那个小姑娘回去还要再练习普通话。”
张青一听,又羞愧又气恼,扭头气哼哼的一个人走了。
她一走,荣琪慌了,跟张青来的济南,身上一分钱没带,出门都不知道东西南北,把她单独扔在这里可怎么办?
荣琪慌忙给考官说了一声“我不考了。”赶紧跑出去追上张青。
张青又带她去山东省歌舞团,结果人家不招演员,只好悻悻而归。
回来之后,张青缠着她爸爸说:“爸爸,您安排我们两个去当兵吧,我看当兵也挺好玩的。”
张青爸爸一听宝贝女儿要去当兵,哪里舍得,就喊过来一个女勤务兵。
这个女兵年纪和张青她俩相仿,张青爸爸给女兵说:“来来来,你给她俩讲讲,在这里当兵都是什么情况。”
那女兵就说:“我们每天早晨四点就要起来训练,每天都要往千佛山跑,天气冷的时候不让戴手套,站的笔直笔直的,手都冻坏了。”
女兵手里提着老式的暖水瓶,外面包了一层铁丝,非常沉。
为了及时给首长换热水,最多的时候要用手同时提溜四个灌满热水的暖水瓶,还要一路小跑。
张青爸爸让张青和荣琪提那个暖水瓶试试,结果她们一个人最多能提两个,别说跑了,走路都费劲。
张青和荣琪相视一笑,吐吐舌头,再也不提当兵的事了。
张青爸爸说:“看你们两个真喜欢看电影,正好有个导演在济南军区拍一个战争片,叫《济南战役》,我可以安排你们两个去当演员,体验一下。”
张青和荣琪一听,兴奋的又蹦又跳,真是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的体验。
张青爸爸安排警卫员送她俩去那个片场。
走到那里,正好导演在给演员说戏,也不需要化妆,一个人发一个毛巾一个竹筐,毛巾围在头上,竹筐挎在胳膊弯里,然后导演说炮声一响就开始跑。
那炮声一响,一群人就跟着导演手势朝一个方向跑,荣琪和张青跑得快,在前面边跑边笑,感觉太开心了。
导演喊停停停,这个镜头就算结束了。这时过来一个助理,让大伙去领盒饭和报酬。
荣琪领了两毛钱,还领了两个大包子。两个人开心的吃起来。
张青爸爸忙完公务回家,就带她们两个回来了。
回到菏泽,荣琪和张青就急切地盼着那个电影上映。
天天等日日盼,就是没见电影院放映,张青就央求爸爸想法把片子借过来看看。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两个人瞪大眼睛等着看自己的镜头,结果直到电影演完,眼睛都瞪酸了,也没看见她们两个的身影,别说两个人的身影,连那场戏都被导演删减了。
两个人看完以后真是感到特别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