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几日,当刘武派来攻打黎阳仓的大周武贲郎将陈棱带着人马杀到之后,一连郁闷了很多天。
他的队伍大部分是骑兵,两万多人的队伍从辽东一路疾驰往回赶,是大周朝廷南下大军中行进速度最快的一支,比他的人马稍慢一些的,便是驸马司徒惊云的骑兵队伍。
陈棱官拜武贲郎将,也是大周的名将,当年他率领人马征服琉立,为大周开疆拓土千余里。
按理说,司徒惊云的人马是先从辽水过来的,而且他的队伍也皆是骑兵,无论如何也不会比陈棱慢。
但当司徒惊云收到一条令他震撼莫名的消息之后,立刻下令人马减缓了速度,让武贲郎将陈棱的队伍超了过去。
六月初三,刘玄机在黎阳据城而叛,征集了漕夫、民壮八千人入伍。
紧接着,他挥师向西。
结果强攻了两天也没能攻克河内,刘玄机率领叛军又掉头向东去攻打修武。
结果被修武县的郡兵民勇堵在林清关,刘玄机的叛军中缺少云梯、攻城锤等攻城器械,无奈之下,只好继续东进到了汲县渡口,从渡口搜罗船只南渡黄河。
叛军渡过黄河之后,没有攻打沿路上的城池,而是沿着黄河向一路向西直扑大周东都洛阳。
一边走,一边强掳沿途百姓加入叛军。
最初八千人的队伍到了洛阳之后,兵马总数已经到达十极万。
刘玄机命其弟刘积善率兵三千为左军从偃师以南沿洛水西进,命令另一个弟弟刘玄挺带领精兵五千为右军自白司马坂,越过邙山迂回进攻洛阳,自己带领本部人马为后军,负责策应各军。
刘武留在东都坐镇的是民部尚书樊子盖,见刘玄机叛军来势凶猛,不得不分兵拒之,派兵马五千迎战刘积善的叛军,派裴弘策带领八千士兵迎战刘玄挺。
结果出乎预料的是,迎战刘积善的五千府兵居然怯战,竟然被三千民夫打的落花流水。
裴弘策虽然人马也多于刘玄挺可侧翼失去策应,只得边战边退,只三天,樊子盖派出去迎敌的两支人马便连败数阵,一直退回了洛阳城下。
可这消息并不是样司徒惊云吃惊的,他之所以下令大军缓缓向前,是因为另一个消息。
七月初八,裴弘策又败,樊子盖一怒之下将其处斩,这一下吓坏了城外作战的将领,樊子盖召众人进城,竟然无人敢进!
将领们商议之后,竟然一齐投降了叛军!
降将之中,有,观王刘雄之子刘恭道,大将军来之武之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之子裴爽,姜擒虎之子姜诩,内史舍人韩士继之子虞柔,等四十多个世家子弟。
五品以上的将领投降的就有十几个,这让司徒惊云顿时头大如斗。
这仗……还怎么打?
朝廷七大世家留在东都的子弟,几乎都投降了叛军。
姜擒虎之子姜诩还被刘玄机封为大将军,因为收到了元务本的信,刘玄机命姜诩回师固守黎阳,司徒惊云只好让队伍降速,不去碰这些人。
因为这些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世家太强大。
即便以军中第一世家的司徒家,也不想去和这些人战场上相见。
所以,司徒惊云放弃了驰援东都的首功,他麾下的骑兵竟然以日行五十里不到的速度向前爬。
和来渊,裴爽等世家子弟对战,打赢了皇帝也不一定高兴!
司徒惊云的人马降低了速度,陈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
司徒惊云那支骑兵没有具体的任务,而他是皇帝亲口下令攻打黎阳城的。
所以,司徒惊云可以躲,但他不能躲。
不但不能躲,还得加紧速度赶上去!
他要趁着姜诩等人率领的援兵没有赶到黎阳之前,一鼓作气将黎阳打下来。
不过出乎陈棱预料的是,镇守黎阳的叛军首领元务本,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还是个文人,谁想到竟然用兵如此稳固!
不论陈棱如何派人在门前叫战诱敌,黎阳叛军就是坚守不出。
一连三日,陈棱想尽了办法也没能将元务本从城中诱出来。
无奈之下,陈棱只得下令强攻。只是他手下多是骑兵,攻城显然诸多不便。
于是陈棱下令士兵们砍伐树木建造云梯,并且还造了两架用巨木做成的攻城锤。
就这样,本来应该轻而易举拿下黎阳城的陈棱,不得不陷入了苦战。
又数日,黎阳城中羽箭告罄,陈棱随即下令大军猛攻,攻城锤撞开了黎阳西门,朝廷大军蜂拥而入,元务真战死,元务本被生擒。
只是朝廷的大军才进入黎阳城还没来得及整顿城防,姜诩率领八万人马已经杀了回来。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叛军,陈棱无奈之下派人杀出重围向司徒惊云求救。
司徒惊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决定解黎阳之围。
相比于那么多世家子弟来说,自己只打一个姜诩,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世家出身的司徒惊云知道,那些世家子弟投降了叛军根本就不是被逼的,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相对于大周来说,世家的人更在乎家族的利益。
大周可以倒下可以崩溃,刘家的天下也可以颠覆,但他们家族的利益却绝不能受到危及。
从很久之前就有这样的惯例,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时候,世家中人从来都是两手打算。
世家中的重要人物站在朝廷这边,而他们还会选派年青一代的子弟加入叛军。
这样一来,无论是朝廷胜了还是叛军胜了,世家的人,都不败。
深知这一点的司徒惊云在不得不选择面对姜诩,因为在他看来,跟姜诩交手要强于和其他人交手。
毕竟,来之武大将军之子来渊,韩士继之子虞柔,刘雄之子刘恭道,裴蕴之子裴爽身后代表着的势力更惊人。
仅仅是刘恭道和裴爽两个人身后代表着的世家,在朝廷文官中所占的比例就有三成!
姜擒虎虽然是开国元勋,但毕竟其家族已经逐渐衰败了。
于是司徒惊云率领他的两万精骑,改道直扑黎阳。
朝廷的大军杀回来了,眼看着黄河以南这一片区域就要变成一整片战场。
近百万大军在这里打的乱七八糟,但这一切和沈宁没有一点关系。
他就好像一个趁着两位巨人打架的时候偷走了巨人财宝的小偷一样,安详而快乐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的到来。
因为不管是朝廷的人马还是刘玄机的人马,都不是沈宁现在能挑战的。
但回到大野泽之后沈宁也没有闲着,而是忙活着开始招兵买马了!
他在这个时代唯一的优势,就是对情报的重视,之前的事沈宁就是靠着通闻密探的情报完成的很完美。
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大野泽,还是在岱山,还是在黎阳仓。
当然,这和他不肯偷懒的头脑有着更大的关系。
沈宁要等的,就是下一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他从辽东带回来三万劲卒,第二个机会,他顺利拿下大野泽并且干掉了刘金称为贺若辅伯报了仇。
第三个机会,从黎阳仓里运出来几年都吃不完的粮食,第四个机会……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打算的。
但从沈宁开始下令招兵买马他手下的将领们多多少少能推测出来一些,将军下一次的动作,必然动如洪水滔天。
现在黄河两岸有的是难民,其中不乏身强体健之辈。
东平郡大大小小的反贼也有不少,这些都是兵源。
所谓的刘玄机义军所过之处,比闹了蝗灾还要干净。
正是夏粮要收获的时候他举兵造反,结果大批的百姓被他强行掳去,不想从贼的就只能举家逃亡,田地里大片大片的小麦无人收割而烂在地里。
沈宁的队伍从黎阳往回开的时候,看着田地里腐烂的小麦士兵们心疼的掉了眼泪。
“没见过这么糟蹋粮食的!”
雄阔海蹲在田地里捡起一把已经发霉的麦粒,放在鼻子前面闻了闻。
随即破口大骂:“义军!从黄河北面烧杀抢掠到了黄河南边,从黎阳兜了一个大圈子到洛阳,刘玄机到底要他娘的干什么!”
“这么多粮食都糟蹋了,不用等到冬天,百姓们就会饿死数不清的人!”
王崇山一直在护粮兵中做事,对于糟蹋粮食的事他最看不惯。
“刘玄机个娘希匹的烂玩意!”
王崇山一边跺脚一边骂,今年风调雨顺按理说应该是个丰收年。
可就因为刘玄机造反,结果数千里天地荒芜颗粒无收,粮食都烂在了地里,倒是养肥了数不清的野鸟和田鼠!
本来应该金黄金黄的小麦,因为无人收割再加上受了一场风雨,全都黑乎乎的烂在了地里,让人看了如何能不心疼?
“义军!”
刘进达冷笑道:“如果这要是义军,那他娘的大野泽刘金称吃人心都是替天行道!”
武黑闼拍了拍刘进达的肩膀安慰道:“老牛,别生气了。咱们现在生气也没法子,朝廷的人马和刘玄机的叛军就要打起来了,让他们自相残杀去吧,老天爷会收拾他们!”
回到大野泽之后,沈宁就把手下的将领们召集起来。现在山寨里不缺粮,所以已经到了必须扩充兵马的地步了。
“将军的意思是,明年那糊涂皇帝还要征伐霍叶?”
雄阔海猛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大周的江山已经烂成了这个样子,那糊涂皇帝还有心思再去打霍叶?”
沈宁点了点头道:“我听说刘武从霍叶回来的时候就很不甘心,在博陵崔家停留的时候曾经说过,明年开春还要第三次伐辽。”
“所以,咱们必须早作准备了。如果朝廷明年第三次对霍叶用兵,那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会起来造反。”
“咱们现在虽然有三万人的队伍,可是到了明年群雄并起,咱们并没有什么优势。”
庄烈点了点头赞成沈宁的话:“不出意外的话,只要朝廷明年还对霍叶动兵,天下势必大乱,咱们总不能窝在大野泽不出去吧,所以,必须扩军。”
王崇山垂着脸道:“好不容易不用发愁粮食了,又得添多少张嘴啊。”
骆毅笑骂道:“要不我们都走,你自己守着粮食堆过一辈子?”
王崇山叹道:“我现在才算知道,没有什么比看着满满的粮仓更让人踏实的了。”
“将军,也确实该扩军了。”
雄阔海指着外面的水泊说道:“这片大野泽,足以容纳二十万大军!”
“我前阵子已经下令原来大野泽的工匠和后来招来的工匠开始造船了”
沈宁笑了笑道:“咱们顺手从黎阳抢了几百条大船,改一改就能运兵!扩军是必然要扩的,而且还要训练水师!”
他摆了摆手,意气风发:“齐鲁之地富庶,出水泊走大汶河,比走陆路还要顺畅,拿下齐鲁,那才是一大块根基之地!”
听到这句话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将军下一个打算,当真是动如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