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掷10次骰子,出现一次以上奇数的概率是多少?
1024分之1023。
有些你以为是偶然的事,其实是必然。
隔壁《废墟上盛开的花》的第一个番外,又名《老爸老妈恋爱史》。
故事筹划得很早,但由于没信心写出年代感,便将蓝本放进了唐幽芙与聂珩的长谈中。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笔下的角色虽然直爽,但其实我很少描写他们的内心独白,这也就使得他们说出来的话首先是他们想要说的话,至于真情实感与否就要看故事中的人物如何理解,以及看故事的人如何理解了。
但这二者其实存在偏差。作为一个秉持着论迹不论心观念的写手,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都忍不住想去打个补丁。不仅为了故事的情节完整,更多地是让人物的行为在逻辑链条上。
我喜欢写那些现实社会中无法调和的矛盾,厌恶那些无缘无故的爱恨,这也是我笔下的人物,情感充沛的那部分总透着一种假,而真情实感的那类却透着一股冷。
沈彣便是后者的代表。虽然这一篇章他是主角,但出场即完全体,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成长弧线或者开悟过程,一句话总结:他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在发达国家见识过了他们的繁荣,他知道这一切只能通过自我奋斗和突破来实现。这也是后来我增补了一个他是族内唯二隔代遗传了法籍祖母绿眸的人的设定。无论今天如何乳法,在我看欧洲现代史时始终为法国人民的抗争性大感振奋。
至于唐幽芙的绿眸和混血设定就没有这么多隐喻了,更多地是剧情需要。真要说,也是遗传到了沈彧身上,反抗性和保守性混合重叠,让她带着矛盾的虚无。所以沈彣担心她不爱聂珩,却更担心她爱他;唐清渌也特别告诫聂珩要去成为她的任务——她狠起来,疯起来,道德分分钟崩坏。
而唐幽芙虽然走过极端,但总体而言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人。她也并非她与聂珩自述的那个故事所呈现的模样——为了抓住丈夫的心可以去自杀的恋爱脑,做到这一步的她其实是整个系列中最理解沈彣的人。只是她无法和他一起担负,而只能以咽下委屈的方式去支持他。
有点像60、70年代人保守的婚恋价值观,但从人物设定来看便可知晓这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全部。
关键词是唐幽芙开篇便病逝的父亲,简单来说,故事前半段她一直在通过沈彣去理解她父亲,而后半段则是透过她父亲来理解沈彣,并由此串起了她母亲、她、她女儿三代人在面对秉性相似的伴侣时所做出的不同抉择。
所以这是一个言情故事吗?我也不清楚,或许我只是想表述开篇提到的那个概率问题——有些你以为是偶然的事,其实是必然。
祝食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