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有人死了,有人哭了
书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奈何吖 本章字数:5136字 发布时间:2023-02-15

京城。

唐府东侧一处精致的小院,一个穿着苍青色对襟冬衣的婆子行色匆匆的往正房走,大约是她在外呆的时间久,即使走得快身上的积雪也不曾完全掉落。那婆子到了正房门口才快速的拍打衣衫上的积雪,屋里看门的小丫鬟见她来了立刻掀开厚重的门帘,打开门迎她进来,那婆子听到身后很轻的关门声,颇为赞赏看了看门小丫鬟一眼,那丫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另一个小丫鬟立刻拿了新的外衣帮那婆子更换,全程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婆子换好衣服挥挥手示意两个丫鬟去门口守着,自己到炭炉旁暖了暖手,屋里的地龙烧的很足,和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的差别,婆子在外头冻了好久,此时只觉得自己由内而外的暖和了起来,她并没有耽误太多时间,暖好了手就立刻往里走。正房一共有三件上房,中间的是正厅,左右各一个梢间,她并没有去主人睡的左梢间,反而去了右梢间,绕过一扇红木雕花屏风,果然看到人影。

女子有着一张白皙的瓜子脸,眉毛弯弯,看着二十四五岁,身着藕色襦裙,正坐在床侧,纤细的手指留着半寸长的指甲,指甲上涂着鲜艳的蔻丹,这样一只精致的手正轻轻拍着榻上一个瘦小的孩子,这女子是唐府的姨娘李氏,本名李春儿。李姨娘面色温柔,似乎很是疼惜这个孩子,口中轻声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手下的孩子已经入睡,只是这孩子面色透着苍白,睡着了也微微皱着眉,两颊瘦的有些凹进去,看起来也就一岁多点。

婆子走过去在那在李姨娘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走了。”

李姨娘立刻收回手,脸上关切的表情也归于平淡,不轻不重的叹了口气。婆子似乎有些紧张的看了眼榻上的孩子,李姨娘察觉到她的目光,轻笑一声,“刘妈妈别担心,她喝了药,睡得沉着呢。”

说着,李姨娘起身绕过屏风,走到软榻上坐下,刘妈妈立刻跟上去为她倒了杯茶,在主仆二人看不到的地方,榻上的孩子松开了微皱的眉毛。

李姨娘喝了口茶,脸上才带了些倦色,刘妈妈开口道,“姑娘这几日照顾七小姐辛苦了。”

李姨娘轻轻一笑,“屋子里婆子丫鬟有的是,郎中恨不得天天住在府上,我不过在人前做做样子,哪就累着了?”

此刻,这座小院的正房门口有两个丫鬟把守,旁人靠近不得,屋内只有这主仆二人。

李姨娘放下茶杯,透过屏风只能隐约看到床榻上那个小小的身影,“她也可怜,这么小就没了亲娘,这孩子平日里那般乖巧可爱,这才几日,就瘦成这样了。”

“七小姐刚来咱春风院那两日烧的厉害,可把奴婢担心坏了。”刘妈妈站在李姨娘身边顺着她的目光看了一眼。

“老爷当日把她抱来让我养是信任我,还没等我开心半日她就高烧不止,信任归信任,她若真死在我这儿岂不平白招了晦气?就算老爷不怪罪我也没的膈应。好在她是活了下来,可见是个乖巧孩子。”李姨娘心里的气儿顺了,想起来刘妈妈出去办的事儿,问到,“人都走了?”

“都走干净了。”

“老爷可让他们看到尸体了?”李姨娘又问。

刘妈妈摇头,“没有,柳姨娘的姑姑来的太晚,刚进城那边已经钉棺材了,只来得及给刘姨娘上柱香就起灵了,看着下葬的,算是厚葬了,置办的很体面,柳姨娘的姑姑很满意,但也是真的伤心,哭了好一会,太太居然耐心的等着。”

李姨娘讽刺的一笑,刘妈妈看她表情继续说下去,“本来太太是备了二十两纹银的,柳姨娘的姑姑说又不是卖女儿的人家,说什么也只收了十两银子,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提及七小姐。”

李姨娘了然一笑,“只怕柳家人还不知道柳氏有个女儿呢。”

“啊?”刘妈妈有些惊讶,“不能吧?”

“怎么不能?老太太聘柳氏进门没过一年咱们随着老爷升迁从德州回了京,进京半年才把出了两个月的身孕,柳氏入府没有带丫鬟,身边的丫鬟婆子都是进门之后老太太给置办的,她又是那么个本分性子,恐怕根本没想过给家里人传个消息。就算想,也有心无力。”

刘妈妈深以为然,“太太本想留柳姨娘的姑姑住几天,也被推脱掉了,说是路途遥远,想赶在年底前回去,家里忙,只拿了柳姨娘的几件贴身衣物和首饰就走了,我回来的时候人已经出城门。”

李姨娘勾起嘴角,面上却是一片冰凉,“咱们这个老太太可真是厉害,不愧是范阳卢氏出来的女儿。”

“怎么说?”刘妈妈轻声问道。

“柳氏怎么死的?你我再清楚不过了,她在我院门口落的湖!要不是老爷刚好要来我这儿正巧看到,恐怕要等第二天天亮了才能被家丁发现,我听到动静出去看时,柳氏已经断气儿了。七小姐也落水昏过去了,老爷看到我二话不说将七小姐抱给我照顾,他是真的信任我,一点也不怀疑我。”李姨娘欣慰的一笑,神色带了几分甜蜜,“老爷派人给老太太传话,不过半个时辰,府里就请大夫,说,柳氏得了风寒,还传染给七小姐。当时我就奇怪,这人都死了,得的什么风寒?后来才明白,柳氏进门没到三年就死了,说出去怎么都不好听,更何况是落水这种明眼人都看出来有问题的死法,所以柳氏可以死,但必须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死法。”

她突然伸手握住刘妈妈的手,有些心有余悸的说,“还好你当时看情况不对,撵了丫鬟婆子去抱夏,只有你我二人看到柳氏的死,不然……”

李姨娘没有说尽,但刘妈妈已经明白她的意思,“姑娘别怕,老爷是信任你的,老太太对你印象一直都不错,咱们这么多年本本分分,在这事儿上您又机灵,这不,老爷前儿把祖业的田地铺子都交给您打理,若无老太太默许,老爷岂会轻易从太太手里拿走这些东西?这是老爷和老太太在肯定你呢。”

李姨娘慢慢松开手,点点头,“我原以为这府里各院之间离得近,瞒不住什么事儿,还是老太太有手段,这些日子我看太太的模样真像是什么都不知道。”

“能瞒住府里上下半个月才宣布柳姨娘病逝,通知柳家人来京城的时间也掐的刚刚好,既没让人看到尸体,又全了府里的名声,如今外头哪个不称赞咱们老爷心地仁厚,善待妾室,姑娘即看到了老爷和老太太的手段,以后更要小心,千万别在老太太和老爷跟前出错。”刘妈妈劝道。

“你放心,这么多年,我是小心惯了的。”李姨娘看着手上嫣红的蔻丹,忽然悲从中来,刘妈妈看主子神色不对立马上前劝道,“姑娘别伤心,老爷和夫人都在天上看着呢,这些年您越过越好,唐老爷也是个念旧情的,对你很照顾,他们会欣慰的。”

李姨娘还是红了眼眶,“若父亲母亲还在……若他们还在,我何至于这么活的这般小心?以我家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招个赘婿,做一家主母,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若父母再有一个儿子,若我是的哥儿,我家何至于被那些豺狼盯上,他们为了我家财产,不惜杀害我父亲,就为了吃绝户!我母亲不从,他们竟一刀杀了她!若不是你及时带我从后门逃出去,只怕……”

李姨娘一头扑倒刘妈妈怀里,尽力压低了声音哭泣,刘妈妈低声宽慰着,许久才止住哭声。


与此同时,唐府靠北面的一处宽敞院落的正房里也有这样一坐一站的组合,唐府老太太卢氏和唐府老爷,唐大为。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粗旷的男人其实是个文质彬彬,极有书卷气的中年男人,他穿着黛绿色的外衫,正恭恭敬敬的站在自己母亲的对面。

这处院落名叫立雪堂,是唐府最大的院落,有一处正房两处偏房,不仅舒适宽敞,朝向好而且同府中前后院的房屋群中间相隔了一座小花园,与府中纷扰隔开,清静自在。院中正房有五间上房,此刻无比安静,院中所有仆从皆被王妈妈赶到偏房的梢间,远离正房。

唐老太太卢氏穿着赭石色的夹袄,端坐在堂屋的上首,头发半白,年近五十,手中转着一串紫檀木的手串,珠串上刻着八卦图,闭目养神,问到,“人送走了?”

唐大为恭敬的回道,“是的,母亲,那丫鬟已经趁乱远远的发卖出去了,没有人看到。柳氏院子里的下人都发配到前院做粗活,严加看管,半年之后再陆续发买。”

“嗯,”老太太缓缓睁开眼,她目光淡然,但眼珠明亮,“你处理的很好。”

唐大为连忙拱手,“全仰仗母亲指点,儿子处理后宅不利,还请母亲责罚。”

唐老太太摆摆手,“你这个太太,模样好,家世好,子嗣多,管家理事也是一把好手,唯独有一样,心眼太小。”

“杨氏愚蠢,此次儿子定好好管教。”唐大为痛心疾首状。

“管教?他父亲是儋州巡抚,官居从二品,你一个正五品的通政司参政如何管教?”唐老太太停下手中的珠串,“上次在德州她干出那等蠢事,我已经给过她警告,如今进了京城她觉得自己娘家就在跟前,她倒放开手脚了。”

唐大为见母亲动了气,赶忙倒了杯茶送到她手边,语气自责,愧疚且恳求,“母亲别生气,都是儿子不争气,未能好好后宅,母亲从小就教导儿子,家宅不宁则诸事不顺。只是杨氏……儿子实在不知该如何与她沟通,还请母亲指教。”说完他立刻跪倒在老太太脚边。

半响,唐老太太叹了口气,伸手将他扶起来,缓缓说道,“当年卢氏被诬陷,全家贬去岭南做一个小小的县令,那贱 人生了儿子,便处处看你不顺眼,我当时为娘家的事儿奔走,一时不察让那贱 人钻了空子,虽尽力保全了你的性命,可也害的你在乡下长大,吃了很多苦。”

唐大为没想到母亲突然提及这段往事,立刻惶恐道,“母亲勿要自责,儿虽当时年幼不明白其中利害,但也知道母亲处境不易,我虽长在范阳乡下,但衣食住行从未短缺,读书识字的先生都是您千挑细选的立世君子,您还帮儿引荐入嵩阳书院学习,若无您的良苦用心,儿绝无今日功名成就,儿女俱全。儿子在外多年,虽偶有疑惑,但母亲多年来从未提及此事,儿便知此乃母亲伤怀之事,故儿子从不多问,儿子不孝,今日让母亲提起伤心事。”

王妈妈进来时正听到唐老爷这段话,她知道老太太今日找他所谈何事,见老太太神色暗淡,连忙上前安抚,按照约定好的开口说到,“老爷,当年的事,不是不能说给您听,而是太过荒谬。”

唐大为诧异,“这是从何说起?”

王妈妈沉思了一下,说道,“老太太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自然希望唐家子孙繁茂,所以对妾室通房都厚待优待。当时,那贱 人刚生了儿子,这本是件喜事,她父亲又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她虽是个庶女,入了唐府也是正儿八经的贵妾,所以老太太打算给她好好操办一场满月宴,谁知就在这一个月之内,卢家突然被贬,没有任何征兆的从范阳知府贬到岭南做小小的七品县令,后来才知道,此事也是那贱 人的父亲联合几位与卢家有过节的官员一起做下的,本想让卢家直接家破人亡,但范阳卢氏毕竟世家,根基深厚,几经周转算是保下了官职和性命。

那贱 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竟在满月宴当日给唐老太爷和自己的儿子下毒,又买通了一个假和尚,装作云游僧人入府一通胡言乱语,说府中两子命格相冲,若不择一而弃之必危害家族,长此以往有灭门之祸。那贱 人哭哭啼啼的话里话外都暗示老太爷处死嫡子,老太爷一直身体康健,骤然得了重病,慌乱之下竟信以为真,再加上卢家失势,那贱 人的娘家有蒸蒸日上,老爷就动了杀念!”

“荒谬!荒谬!”唐大为勃然大怒。

“当日众宾客皆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太爷被蒙蔽,可老太太却绝不能糊涂,本朝礼法森严,嫡庶尊卑分明,若为庶子杀嫡子,岂不是宠妾灭妻滑天下之大稽?那贱 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老太太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掰开了说出来,老太爷在朝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其中利害,若自己真杀了嫡子恐怕明日参他的奏折就会堆成山,自己这官还做不做了?可老太爷最看重家族兴旺,两子相冲终是他心头大忌。

两难之下,老太太深知自己式微,娘家遇难,妾室难缠,今日她能用这个借口,来日谁知道又会有别的什么算计?为保全老爷您的性命,也为了唐家的名声,老太太只能以进为退,让您离府去庄子上长大。一来老爷您当时年幼,此举能让您远离这虎狼窝,二来若他日沉冤得雪,将您接回来,老太爷对您心中有愧,自会好好待您。

可怜老爷您当时才四五岁大的孩子,离家近十载,老太太更是日夜悬心,每每范阳来人禀报您的近况,老太太都反复叮嘱,生怕有委屈您的地方。”

王妈妈话说得很聪明,即讲明了原委,又体现了老太太的苦心,还隐晦的表达了老太爷的昏聩,毕竟他只是被“蒙蔽”。

唐老爷为官已十余载,官场后宅之间的阴险利害已了熟于心,他知道母亲当年是万不得已,没想到竟如此艰难,那贱 人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一个母家被贬,又无所出的正房,一个娘家得力,儿女双全的贵妾,她想取而代之!母亲在后宅那十年恐怕是殚精竭虑,日夜难安。

到底母子连心,一时伤怀痛哭,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王妈妈亲自去打了两盆温水,为两位主子洁面并重新填了茶水。

整理过后老太太喝了口茶,“后来为了唐家的名声,也为了你父亲的官声,虽将你送走,但人前他极尊重我,人后……”老太太顿了一下,“好在是挽回了唐家的名声,后来卢家起复,那贱 人的娘家倒台,你父亲突然过世,我才将你接了回来。到底是我这个做娘的对不起你,若你有一对相敬如宾的父母,自小耳融目染,今日之事你自会明白如何处理。”

唐大为连忙跪下告罪,“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何况母亲为儿子操劳半生,无论是自幼求学,长大科举,聘妻生子,就连官场仕途母亲也是高瞻远瞩,若无母亲打点让儿尽快外放,恐怕儿子早就死在京城这十余年的夺嫡之争里,哪来的今日官运亨通,儿女成群,母亲万勿自责,都是儿子不孝。”

老太太示意王妈妈将他扶起来,“母亲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今日我要告诉你的第二件事,是……你父亲的死。”

唐大为立刻直起身子,恭敬的低下头。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