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逐渐地,男生和女生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我和小表哥唐建军因为不在一个班上读书,所以很少来往。放学后,我总喜欢跟我的同班同学许诺和佟凤英一同回家——她们俩都会从我家对面的乡村公路走过。她们去上学的时候,时常对着我家大门呼喊我的名字。于是,我就跟她们结伴同行,快快乐乐去上学。娇小玲珑的佟凤英总爱穿一身碎花衣裳,绿长裤。她的头上扎着高高的双马尾,清瘦的瓜子脸上,一双迷人的丹凤眼显得特别有神。许诺则是上一届的留级生,她梳着苹果头,圆圆的脸上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二哥和姐姐都在水牛学校读书。二哥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和他的老师的儿子小勇住在教师宿舍里,同时帮助小勇辅导功课。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二哥只有想家的时候才回来。姐姐放学回家既要做功课,又要干农活,根本没有时间陪我。
外公终日郁郁寡欢,身子又消瘦了不少,一双眼睛不仅变得浑浊起来,还深深地陷进眼眶里。外婆从早到晚忙里忙外(种田、种地、养猪、养兔、养蚕、养鸡、养鸭、养鹅)。小阿姨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跟着外婆和六舅舅一同参加劳动。大舅舅还是那副无忧无虑、喜眉笑眼的样子。
春雨霏霏,雷声隆隆,沉睡中的动物和植物陆陆续续地醒来——小草挺了挺腰,杏花笑了,桃花乐了,杨柳披上了绿纱,鸟儿们在树上边唱边跳。田野里,油菜花儿一片金黄。辛勤的小蜜蜂哼着欢快的采蜜曲,不停地飞来飞去……
我家的鱼塘终于挖好了。爸爸先是在大鱼塘的一角用几块大石板铺成台阶(以便下到鱼塘里),然后往鱼塘里撒上石灰粉(消毒)。过了几天,爸爸将鱼塘灌满水后,又买来一些肥大的鲤鱼,放进大鱼塘里饲养起来。接着,爸爸妈妈把小鱼塘里的野生杂鱼抓起来。妈妈将小鱼统统倒进河里放生,把大鱼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爸爸妈妈把小鱼塘挖深并加宽,爸爸将小鱼塘也做了一次彻底消毒。接下来,爸爸用纱网蒙在小鱼塘的进水管道上,随即打开稻田的缺口,田里的水滤过细细密密的纱网孔眼,汩汩地流进小鱼塘里,仿佛一串美妙的音符——“叮咚、叮叮咚……”
“爸爸,为什么要把稻田里的水过滤一遍呢?”二哥好奇地问道。
“我们把水过滤一遍,目的是为了防止水跳蚤、蝌蚪、鲫鱼、泥鳅、鳝鱼,等等之类的水生物进入池塘里。因为它们对将来的鲤鱼苗,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止小偷抓走池塘里的鱼,爸爸妈妈还特意将灶房里的那张大木床搬到大门口。每天晚上,爸爸和二哥就在大门口睡觉。我从外婆家抱回来的那条棕黄色的狗,则睡在床下的干稻草上。只要小偷一来,狗就会“汪汪汪”地叫。爸爸一听见狗叫声,就会起床巡逻。这么一来,就可以确保平安。
接下来,爸爸拿了砍刀,砍下两根胳膊粗的笔直的慈竹,放在通风阴凉处晾起来。心思慎密的爸爸特意在大鱼塘埂子外面的荒坡上,种下了甜橙树和石榴树,还有芭蕉芋。这么一来,既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美化环境。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温暖的春风吹在脸上,空气中飘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爸爸拿了一把砍刀,走到杏树下面的磨刀石旁,蹲下身子,把刀磨锋利了,别在腰间,径直往屋后的紫竹林走去。林中的鸟儿们一听见脚步声,就一哄而散——有的向繁茂的慈竹林飞去,有的飞进了碧绿的菜园里,还有的飞到草房屋顶上。爸爸站在棕树下,抬起头,默默地仰望着高高的棕树。棕树笔直挺拔,树干呈褐色,无分枝,树皮很粗糙,上端被栗色的棕衣包裹着。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宛如一把把蒲扇。米黄色的花蕾,一嘟噜一嘟噜地垂挂其间,煞是好看!
“爸爸要砍棕树的叶子,是吗?”我问道。
“不是,我要棕树上面的棕衣。”
“哦,我知道了——爸爸要用棕衣做刷子,是不是?”
“也不是,我要用棕衣收集鱼卵。”
“什么?!我不明白。”
“丽文,你在旁边看我怎么做,就会明白了。”
爸爸伸出双手,抱着碗口粗的棕树树干,“哧溜,哧溜”地爬上去,用一只手抱住树干,伸出另一只手,剥开包裹树干的一层层栗色的棕衣,摸出别在腰上的刀,将棕衣逐一割下来。
我蹲下身子,捡起落在地上的棕衣。网状的棕衣摸上去手感粗糙——上面有无数根如同发丝一般的粗纤维。大伯曾经拿棕衣做成刷子,打扫石磨。奶奶曾经拿棕衣编织蓑衣,穿在身上遮雨。妈妈喜欢拿棕衣剪成鞋垫,垫在鞋子里……棕树扇形的叶子,很柔韧,不容易折断。我们用它编蒲扇,编蚱蜢,编咪咪羊……
爸爸从树上下来,把棕衣拿回家,生火煮沸(高温消毒)。接着,他又拿来两根晒干的慈竹竿,用锯子锯成一段段,拿起砍刀,把锯下来的那些竹竿一分为二从中剖开,将高温消毒的棕衣逐个儿嵌入剖开的竹片中——棕衣的根朝内,须向外,呈一字排开。接下来,爸爸又将嵌入棕衣的竹片合拢成竹筒,把竹筒的两头捆绑起来。麦黄色的两块竹片如同两排整齐的上下牙齿一般,紧紧地咬住栗色的棕衣。看上去,就像很大的“非”字一样。爸爸接连不断地做了好多个这样的“非”字,统统放进大鱼塘里。一个个“非”字,犹如一条条小船,平平稳稳漂浮于水面。
除此之外,爸爸还拿河畔的杨柳树的根须,用漂白粉浸泡消毒后,丢入大鱼塘中收集鱼卵。杨柳树红褐色的根须,像关公的长胡子,像女子飘逸的长发,又像一张密集的网。
池塘里,金色的大鲤鱼接二连三地跃出水面,“噗通,噗通……”它们将无数粒小黄米似的鱼卵,喷射在粗糙的棕衣上面,也喷射在胡须一样的柳树根上。
爸爸将大鱼塘中的鱼卵收集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小鱼塘中,等待鱼儿们从卵囊中孵化出来。粘在棕衣和竹竿上的密密麻麻的鱼卵,既像蚕卵,又像小黄米。
不久,小鲤鱼陆陆续续地从鱼卵中孵化出来了,看起来非常纤细。爸爸是如何饲养这些比芝麻粒还小的鲤鱼苗的呢?他把鸡蛋煮熟了,取出蛋黄,包在纱布袋子中,在袋口处系上绳子,然后把绳子的另一头挂在一根光溜溜的紫竹竿上——整体看上去,就跟钓鱼竿似的。爸爸将沙布袋子里的鸡蛋黄捏碎,放入小鱼塘中,轻轻地摇晃手里的紫竹竿,蛋黄一散开,小鲤鱼们就欢快地吃起来。为了让整个小鱼塘里的鲤鱼苗都能吃到鲜美可口的食物,爸爸拿紫竹竿挑起那个蛋黄纱布囊,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神情专注地看着鱼儿们欢快地争抢金灿灿的蛋黄粉。
“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将蛋黄投入鱼塘中喂鱼儿?省得麻烦!”我问道。
“如果将蛋黄直接投入水中,蛋黄就会沉到水底。天气暖和,鱼儿们都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它们很难发现水下的食物。”
渐渐地,爸爸不再拿蛋黄喂养鲤鱼苗,而是磨豆浆或者磨面粉喂养它们。从我家大门前路过的庄稼人见了,都觉得很新鲜,一个接一个地跑来看稀奇。
当小鲤鱼们长到如同南瓜籽一般大小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准备出售鲤鱼苗——他找来一圈银白的铁丝,从中拉出一截,弯成圆形,用钳子剪下来,装在光溜溜的紫竹竿上,蒙上纱网,做成“长柄纱网勺”。爸爸拿着这个特制的长柄纱网勺,从小鱼塘里舀起活蹦乱跳的鲤鱼苗,倒入盛有清水的桶里,送往秧苗青青的稻田中放养——泼洒过粪便的稻田里,有白胖胖的蛆虫,有黑乎乎的孑孓,有绿油油的浮萍……鱼儿们钻进肥沃的稻田中,很快就发现了活生生的虫虫,一口接着一口,吃得非常起劲。
我们家即将出售鲤鱼苗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且还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张三,听说陈兴隆家正在出售鲤鱼苗,走——我们去看看!”
“哦,走吧!如果我买上几百条鲤鱼苗放进稻田里,到了秋天,打谷子不就可以吃鱼吗?呵呵,吃不完的鱼,还可以卖了换钱……”
“嗯,好主意!”
“……”
村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我家的鱼塘边——有的人挑着水桶,有的人抱着搪瓷盆,有的人拿着塑料袋……
人群里,有人在问:
“老板,鲤鱼苗多少钱一条?”
爸爸微笑着回答:
“价格便宜,鲤鱼苗一分钱一条,多买多送。”
有人说:
“我买两百条鲤鱼苗。”
又有人说:
“我买三百条鲤鱼苗,再给我搭配两百条草鱼苗……”
爸爸摇摇手,说:
“目前,我只有鲤鱼苗,草鱼苗以后会有的。”
有人挽起袖子,正要伸出手捞鲤鱼苗。
爸爸赶紧伸手阻止他,说:
“千万不要用手去捞鱼苗!因为我们手上有坚硬的指甲,一不小心就会把鱼儿戳伤,受伤的鱼儿容易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死亡。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能用网勺来舀鱼苗。请理解!”
有旁观者说:
“鲤鱼苗的价格倒是不贵,我很想养鱼。可是——我只会种庄稼,养鱼确实没得经验,就怕养不好。”
爸爸抬起头,向众人娓娓道来: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我可以‘免费’为大家提供养鱼方面的技术支持。你们把鱼苗放入稻田……然后在缺口(水田的进出口)处用纱网拦住,既可以排水、注水,又可以防止稻田里的小鱼儿跑掉。稻田养鱼有哪些好处呢?大家都晓得,我们在稻田里下过农家肥,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浮游生物——那些都是天然的鱼饲料哦!我们把鲤鱼苗放进稻田里,基本上不再需要投食喂鱼。这么一来,就会节约不少成本费。水稻在分蘖增生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成熟期,容易长害虫、长杂草。……到那时,稻田里的鱼儿都长大了,正好可以吃掉危害水稻的虫子和水草!鱼能促进水稻生长,鱼粪还能够肥田,从而为我们节省不少的农药、肥料、鱼食……”
村民们听了爸爸的一席话,一个个喜上眉梢。
站在人群中的鲁海啸惊讶地问:
“嗬哟!陈兴隆,你是啷个晓得(怎么知道)的呢?”
爸爸一面拿起漏勺,一面认真地回答:
“我一边实践摸索,一边搜寻这方面的资料,怎能不晓得?事实证明,稻田养鱼确实是一条阳光大道!”
站在池塘边看热闹的雷一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喂!陈兴隆,你就不怕把你的养鱼经验传授给了大家,让你受到影响吗?”
爸爸不假思索地回答:
“呵呵,这有什么怕的呢?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庭——大集体的时候,我们还在一口锅里舀饭吃过呢!既然有好的路子,就应该带动大家一起走向富裕。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句话说得好,‘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实话实说,农村人想挣点钱,确实不容易!我们往稻田里投放些鱼苗,等到稻谷金黄的时候,吃鱼正当合适。打谷子的人看着稻田里的鱼儿蹦来跳去,想到新鲜美味的鱼肉,哪个不高兴呢?你们说说看,到底是拿着钱跑几里路去买猪肉回家吃方便,还是随手抓鱼回家做份菜方便呢?”
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是抓鱼吃方便了!”
接着,一个头戴旧草帽,身穿补丁衣服的中年妇女说:
“哦,特别是打谷子的时候,猪肉老板忙得不得了——有一次,我一大早去买猪肉,哪晓得还没买到!打谷子又忙又累,我只好一路小跑,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才把猪肉买回来了。——我家的稻田面积大,先买五百条鲤鱼苗。”
爸爸和颜悦色地说:
“我们往稻田里投放鱼苗,要根据稻田的面积,水的深度,天然饵料的多少,等等因素来计算——投放鱼苗过多,天然鱼饵不够。投放鱼苗过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当然,鱼苗不是投放多少,就能收获多少。由于鱼苗较小,它们抵抗敌害生物的能力较弱。比如说,爱吃鱼苗的鳝鱼、翠鸟、水蜈蚣……其中,最厉害的天敌是乌鱼——大鱼和小鱼一律通吃!鱼跟我们人一样,容易生病,像什么细菌啦,病毒啦,寄生虫啦,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干旱、洪涝……”
大家都觉得爸爸说得既详细,又很有道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买走了数量不等的鲤鱼苗。最后,爸爸又将小鱼塘里剩下不多的鲤鱼苗,统统运往稻田中放养去了。接下来,爸爸又一次将小鱼塘做了彻底的清理和消毒,灌满滤过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