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说黑龙江的情况。
5月3日晚,郑玉琨攻破扎兰屯。当晚向东直奔昂昂溪,东清铁路在此处有一个向北的小分支,连接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
在这里,郑玉琨遭遇了“民国最有名的诗人”。
谁能称作“民国最有名的诗人”?是写了“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的陈立三?还是写了“两年契阔音书少,正不期、执手渝城。”的卢前?还是“杜鹃声里江南老”的“诗阀”杨云史?亦或是“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的帅哥徐志摩?
非也非也!此人以其不拘一格、磅礴大气的诗句震惊了民国,并在后世圈粉无数!被后世各位博主称作“民国诗坛泥石流”。
例如您看这首: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您能猜到是啥吗?对!是闪电!可您能写得如此如此不拘一格,如此清新脱俗么?
再请看这首: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豪不豪迈?英不英雄?
对了,这位就是民国有名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
却说这位大诗人当时还没有那么多作品,因为他还在忙着奔前程,不过前几天,他刚做了一件震惊海内的大事情!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小时候读过一些私塾,算是能断文识字,但家里比较穷,经常衣食无着,为了度日糊口,干过如放牛、酒保、放铳手等多种杂工,是个社会底层的苦孩子。
后来家乡大灾,16岁的张宗昌到东北闯关东。当时的东北,基本算新兴的移民社会,兴旺而混乱。
张宗昌一个半大小伙子,无依无靠,凭着一个健壮的身体,到处游荡。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有时也与扒手、胡匪为伍,就像一株生长在瓦砾堆里的幼苗,拼命地挣扎、蜿蜒,拼命地吸收养分长大。这是一段平凡的生命为了长大成人的辛苦历程。
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大抵都是这个年龄段形成的,张宗昌想必也不例外,没有人去指导他认识什么国族大义,有的只是社会对他关于生存法则的教育。
后来,俄国人在东北修铁路,张宗昌便去卖力气。
因为身体强壮、肯干重活、又重义轻利,他在劳工中很有威望。很快,他就干上了技术工种----扳道工。随后俄国人也开始青睐他,脑瓜灵活的张宗昌很快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他学了一口流利的俄语。
最后,他成了华工的首领,所有华人警察都听命于他,连俄国人都让他三分。
等修完铁路,张宗昌已经在这个纷乱的社会中如鱼得水了,他又跑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去捞世界。
日俄战争中,他带了一帮中国人帮俄国人打日本人,结果俄国人战败,他的队伍被遣散了。
俄国人很够意思,给每人发了3个月饷银,另外加上相当于此数目的遣散费。结果张宗昌只发了饷银,私吞了遣散费,暴富一把。
此时的他本可衣锦还乡,不过屌丝乍富一般是存不住钱的。连蒋介石那种人都不能免俗,而况混社会的老张?结果,张宗昌在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很快就将巨资挥霍一空。
不过不要紧,张宗昌在这一带已经算是高级人才了。他俄语沟通无障碍,又是一名“管理学大师”,所以,他又被俄国人请到亚洲板块的最东端----鄂霍次克海峡附近的冰天雪地里去当淘金的总工头。
看过电视剧《闯关东》的人都知道,淘金这个行当,整天打交道不是亡命之徒就是土匪,还有拿人命不当命的官府。张宗昌在此,练就了过人的智计和胆魄,还有精准的枪法。
后来,据说金矿亏损了,而他却赚了四五十万金卢布,算是又发了大财!
不过,在回山东的途中,这笔钱又被他散掉了。
因为一路上,他朋友实在太多。
此时的张宗昌,已经有了一些进入历史大舞台的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张宗昌干脆在老家拉了些人,去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算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他又通过关系认识了沪军都督陈其美,跑到陈手下混了个团长当。从此,张在革命队伍里混得风生水起,一直干到江苏陆军第3师师长。
但后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并派兵攻打南方革命党,张宗昌临阵倒戈,投奔了敌人冯国璋。
像张这样的人,冯是不大可能信任他的,就让他做侍卫武官长。这样雪藏了两年,终于给了个旅长干。不料随后张武运不济,护法战争中参与对南方作战,被打得大败而逃。后拼凑了个暂编师让张当师长,去打江西陈光远,结果又吃了败仗,队伍被就地解散。
张宗昌在江苏无法立足,便跑到保定去投曹锟,为此还花大本钱打造了几个纯金寿桃送礼。曹锟本想将张留下,据说想给个师长,但吴佩孚得知后坚决反对,因为吴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土匪!
张宗昌被老吴打了土匪的标签,直军自然进不去了,只好又回到关东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投奔了土匪们的偶像张作霖。
不过因为张宗昌名声不好,张作霖给了个参议就不再去管他。
但张宗昌却是个坚韧不拔的人。
一次,张作霖过大寿,高朋满座,张宗昌竟手提两个空竹筐前来,连根扁担都没有。众人脸色皆变,只见张宗昌不慌不忙地走到张作霖面前,大声说“大帅盖楼,我想为您填土打基!”,张作霖不怒反笑,不久就让他当了个宪兵营长。
后来张作霖说“效坤不带扁担,是说自己手无权柄尔!”
可一个宪兵营长能干个啥?本来眼看张宗昌就要蹉跎人生,或许真正成为一个落魄的诗人的时候,直奉战争爆发了!那个顶瞧不上他的吴大帅,一招奇计,意外将大诗人又拉回了历史的舞台。
话说直奉开战之前,双方各施手段,老张到处拉人助拳,老吴也没闲着,想了不少妙招。其中之一,就是派了高士傧到张作霖后院去放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一次吴佩孚到天津,孟恩远找吴要督军当,吴却说“当督军也行,但没有现成的,想当就得靠自己去挣哩!”,孟恩远便将此事记在心里。
孟恩远是谁?他是北洋老资格,张勋复辟前他任吉林督军,因参与张勋复辟被张作霖设法搞倒,夺了吉林省。
这番直奉大战将起,他便将自己的外甥高士傧找来商议。
高原是吉林暂编第1师师长,因武力反对张作霖排挤舅舅孟恩远,被击败后下野。高便主动提出自己去黑龙江活动,因为他的老部下卢永贵此刻正在黑龙江任山林警察局局长,手下有约2000武装力量。
如此,高士傧便绕道坐船去了黑龙江。
这是吴佩孚的一招奇计,但吴大帅的本来目的,也只是让张作霖从黑龙江难以抽兵。为此,他甚至还特意派人去和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换了兰谱,劝吴不要出兵入关,好像还将战后的奉天省许给了吴。
本来已经成功了,但张作霖考虑到来李志行的力量,硬是将吴俊升兵力抽了出来,以至于吴俊升后院大乱,你说吴胖子倒霉不倒霉?
另外顺便说一下,孟恩远是原陕西督军陆建章的亲家,也就是陆承武的老岳丈。北洋军阀关系盘根错节,不知道的人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却说高士傧到了黑龙江,他没看错人,卢永贵对其完全服从。两人立刻从东清铁路最东端的绥芬河发动,直杀向哈尔滨。
黑龙江此时防务极为空虚,一路上守军纷纷投降,他们沿途又收了两股巨匪,力量一下达到1万5千多人!吴俊升急忙向张作霖告急。
可直奉已经开战,张作霖根本就没有多余兵力可派。此时,他忽然想起在黑龙江混迹多年的高级人才张宗昌,就派他去。但一个兵都没给,让张宗昌自己想办法。
张宗昌临危受命,马上赶到哈尔滨,找当地驻军长官要兵。当地长官根本不拿正眼看他。但老张端是厉害,死磨硬泡,左抓右抓,硬是要了500杆枪,然后又设法招了500士兵。
然后张宗昌一发狠,大喊一声“要干就干,反正光杆还是光杆!”,竟带了500士兵去打高士傧的一万多人!你说张宗昌是不是猛士?
大家都觉得张宗昌这是去送死!不料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高士傧竟然被他打败了!
却说高士傧这人,虽然干过师长,其实不会打仗。先前他已聚了1万5、6千人,本就应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但他却步步为营,每占一个地方,都派兵驻守,等到海林的时候,手里就剩下万把人。
但就算万把人,灭了张宗昌还不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可高偏派了一千多刚招来的民军出战,这些民军本来是想跟着大部队捞好处的,谁愿意拼命?张宗昌几颗手榴弹上去,大家就做鸟兽散,晃动了军心。
再派土匪出马,竟然是张宗昌昔日好友“红胡子”!他们的交情不是高士傧能比的,红胡子立刻调转枪口,高士傧不战自溃。
张宗昌有了这些土匪投靠,实力大震,将对方一直追到中俄边界的珲春,高的部下乌营长倒戈,高士傧和卢永贵被俘。
张宗昌向张作霖报告战况,张作霖大加赞扬,令将高、卢二人就地枪决。
张宗昌实力壮大后,凭着娴熟的忽悠技巧,又趁机收编了一股中俄边境战败的白俄,约有一千多人,有枪有炮,身经百战,这下张宗昌部队一下战斗力倍增。
张宗昌以500人击破高士傧上万人,生擒敌酋,并收拢了一万多人军队,一下海内闻名。
而吴大帅安排的一支奇兵,就这样消失了。
这是郑玉琨进入黑龙江之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如果高士傧能与郑玉琨协同作战,局面则大为不同!
但因为是奇计,吴大帅事先并未向李志行透漏。而李志行在郑玉琨发起进攻前,也没有报告吴佩孚。
一个绝佳的局面,就这样失之交臂。
当郑玉琨沿铁路南下的消息传来后,张宗昌立刻行动,气势汹汹,一路向西而来。
终于,双方军队在昂昂溪相遇。
当时正是夜晚,对方情况不明,张宗昌急忙命令队伍展开,抢占有利地形。
但郑玉琨不会给他机会,他利用步兵稳住阵脚,三颗照明弹升空,王冠英的大炮就响了起来,等大炮一停,马上命令王冠军的骑兵开始冲锋。
火光闪烁之间,只见到处都是王冠军的骑兵,一个个手里喷着火舌,凶神恶煞!张宗昌的一万多人还没布置开,就被王冠军的骑兵冲乱了,只得仓促迎战。
但王冠军的骑兵速度太快,火力太强,一下就被冲的七零八落!
反应最快的是那些白俄,他们马上蹲下身来开始射击,但张宗昌队伍里大多都是土匪,打仗根本就没有章法,到处乱窜,反而影响白俄作战。
部队乱成一团,张宗昌一咬牙,一面命令红胡子带人稳住阵脚,一面迅速组织人马向郑玉琨的步兵阵地反冲锋。
张宗昌一边挥舞着手枪,一边大喊“他奶奶的!都给俺冲!冲过去每人10块大洋!”
可郑玉琨的步兵是那么好冲击的?重机枪响起,冲锋的土匪们血肉横飞!短短一会,就几乎全没了!
不过郑玉琨的机枪也相应停止了攻击。为啥?是怕伤到在敌军中穿插的王冠军骑兵。
土匪们暗暗惊呼:这么强的火力!这如何打得过?
张宗昌的反冲锋刚被粉碎,王冠军骑兵的“回手掏”就来了!
这些骑兵锐不可当,人人挥舞着马刀,砍人就像砍瓜削菜一般,个个宛如凶神!杀人杀得衣服上都往下滴血水!土匪们哪见过这阵势?个个胆寒,再也顾不上抵抗!各股土匪如狼奔豕突,四处逃窜。
郑玉琨命步兵展开攻击,张军大溃!战斗演变为溃逃和追杀。
打到天亮,约有7000敌军趁黑逃脱。其中被张宗昌与红胡子带走了约有4000土匪及几百白俄,另外有2000多土匪四散奔逃,不知去向。另有5000多土匪及近800名白俄被俘,其余均被消灭!战场上尸横遍地,血流殷野。
郑玉琨让队伍稍事休息,埋锅造饭。然后派人去劝降俘虏。
话说郑玉琨这一路而来,已经招降了2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土匪,另有一些民军。
郑玉琨也招土匪?
是的,此次敌后作战,郑玉琨的作战方针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管你奉军还是土匪,只要愿意,就跟着来!沿途一个守军也不留!也一个俘虏不要!你愿跟着打,就发给你枪。若不愿意,立马交枪走人!
一路上缴获的军火,郑玉琨只挑好的带,其他就地散发给老百姓!于是就有一些老百姓也加入进来。
至于土匪们为啥会来投奔?因为郑玉琨宣布:进了队伍,只要不骚扰老百姓,官府的东西任意取,谁抢到是谁的!
这他妈简直是大型“砸窑”现场,所过之处,土匪们兴奋地奔走相告,谁不去谁是傻子!
此刻,一个叫“天下好”土匪头子,就正在跟被俘虏的土匪们说话。
“哎呀,各位大当家的,你们跟着“张长腿”混什么?在郑将军手下,除了不能骚扰老百姓,官府的东西随便抢!谁抢着是谁的!我就刚抢了几十根黄肯子!我手下的弟兄们,也都抢了大把萝卜片!你们这是何必呢?”,“天下好”说得痛心疾首。
土匪一听这话,就有人问“大当家的,你不污兰?”
“天下好”一听,马上拍着胸膛说“都是里码子,谁污兰谁一出山就掉脚子!”
“好!那我们挂柱!还请大当家的给郑将军说一声!”
“好唻!”
于是,这些土匪俘虏就归顺了。
(土匪黑话:黄肯子-金条。萝卜片-银元。污兰-骗自己人。里码子-自己人。掉脚子-被军警抓。挂柱-入伙)
……
与此同时,对白俄的劝降工作也在展开。
这边出马的是王冠军手下的一个叫波若夫的白俄少尉,但他却穿着一身中校的衣服,这是郑玉琨故意让他穿上的。
波若夫头戴钢盔,骑了高头大马,胸前挎着冲锋枪,就来到一群被俘虏的白俄面前。
只见他飞身下马,到白俄俘虏中军衔最高的一个上校面前,马靴一碰,敬了个俄国军礼,大声说“我是原俄罗斯禁卫第2骑兵师的波若夫中尉,现任郑将军手下的中校营长!请您回答职位!”
那名白俄上校一见,也回了个军礼说道“我是原圣彼得堡第1步兵师的杜可夫少将,现在是鄂木斯克政府军的步兵上校,波若夫中校,您有什么事?”
“我来请大家投降郑将军!”
一听这话,旁边走过来一个穿少校军装的人,就对着波若夫说“波若夫中尉,如果您认为我们被俘就会投降,那您就错了!”,然后又微笑着嘲讽道“哦,您一定也是被俘投降的吧?我不知道像您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到中校的?”
这个波若夫倒没有生气,他挺起胸膛说道“我参加了对红军的库恰大道战斗,亲手杀死了那些毁坏了我们美丽家园的人!我报了仇!并得到了升职。您呢,尊敬的少校?”
波若夫此话一出,那位少校立刻哑口无言。
这时那位名叫杜可夫的上校说“我的兄弟!您在李将军手下过的怎么样?”
“李将军对我们很好!军费和弹药都很充足!他正在扩充军队,等待时机打击红军!另外,一出军营就能喝到最烈的烈酒,比伏特加还烈!”
这时白俄队伍里发出了惊呼“什么?比伏特加还烈?”
杜可夫上校皱了一下眉头,回头看看身后的俘虏队伍,然后礼貌地说“对不起!波若夫中校,我们需要商议。”
“可以。”
一会,由波若夫带着杜可夫上校向郑玉琨投降。
郑玉琨马上任命杜可夫为“俄罗斯第2步兵营”上校营长。并让大家赶紧吃饭、休息,一会一起出发,去攻打齐齐哈尔。
第2步兵营?这么说郑玉琨还有一营老毛子?有个屁!这都是唬人的把戏。
至此,6000多俘虏一个不拉,全部归顺!除了这个俄罗斯营,其他土匪被编成了5个支队,支队长都是黑龙江一带赫赫有名的土匪头子。
昂昂溪距离齐齐哈尔城才约20公里,郑玉琨的部队部分乘车,部分骑马,呼啸着杀向齐齐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