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少,街道两边摆着很多地摊:卖醪糟的,卖蔬菜的,卖肉的,卖酒的,卖干杂的……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大致浏览了一遍眼前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买了三盒火柴,揣进衣兜里,担惊受怕地和九儿手拉手往回走。
临近中午的时候,妈妈把摊子一收,我们就往回走。一路上,我们一边嗑瓜子,一边赶路。到了家里,我把如何卖掉土柚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家人,他们都感到非常意外。姐姐看着我笑而不语。
二哥挑了挑眉毛,惊讶地说:
“哈呀——那个买柚子的人上了你们的当,他拿回家一尝,不气坏才怪呢!以后,你去赶场,万一遇见那个人……”
“二哥,我又不是故意的,谁叫他问都不问一声,拿起来就吃?”
大家沉默了一阵。
爸爸打破沉默,说:
“做人要坦坦荡荡,做事要问心无愧。人穷志不穷,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过还好,你不是故意要那么做。土柚子倒是全部卖出去了,可是……心里过意不去,幸好柚子的价格非常便宜。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就是那个买柚子的人,品尝到的柚子很甜,花钱买到的柚子却很苦,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二哥当即脱口而出:
“如果我买了一些不好吃的土柚子,肯定会很生气,找卖主退货!”
接着,姐姐说道:
“我会自认倒霉,再慢慢得吃——就当自己是‘花钱买教训’嘛!”
妈妈想了想说:
“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感到很失望。但我想,难怪柚子的价格是那么的便宜!反正又没花多少钱,就凑合着吃吧!以后,我买东西会更加小心。”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丽文,你们是以苦柚的价格,而不是以蜜柚的价格卖出的柚子,这点没错!错就错在你没有把实际情况向买主交代清楚。当然,买柚子的人也有错——梅家湾柚子味道好,价格高。难道说他就没有想过——以那么低廉的价格,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蜜柚吗?那个人肯定是贪图便宜。我很想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可是……那个买主家住哪儿呢?唉——欺骗得了别人,欺骗得了自己的良心吗?以后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们家再也没有卖过一次苦柚。
腊月里,五哥就要和他的心上人水仙姑娘结婚啦!自从四姐菊花出嫁以后,大伯大妈再也不会为谁操办婚事了——五哥的婚礼是他自己挣钱举办的。婚礼办得非常隆重,新娘的嫁妆也比当年四姐的嫁妆还要多得多。
春天到了,门缝里的蝙蝠们陆陆续续地醒来: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这时候,我的奶奶生病了。由于旧社会封建思想在奶奶心里根深蒂固,她生了病从不主动看医生。不久,奶奶病倒在床上。她的卧房不但潮湿,而且阴暗。微弱的灯光下,奶奶躺在一张古老的大木床上,床上挂着米黄色的旧蚊帐。床前的踏板上,放着奶奶的两双千层底小脚布鞋。奶奶的床头边,斜靠着一根长长的一端开叉的慈竹竿——奶奶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会呼喊,如果没有人答应,奶奶就拿起这根慈竹竿,使劲儿地敲打地面。
奶奶生病期间,主要依靠爸爸、妈妈、大伯、大妈轮流照顾。二姑妈夫妇来看望奶奶的时候,奶奶感到很欣慰。小姑妈夫妇来看望奶奶的时候,奶奶同样感到很欣慰。可是,两位姑妈家距离我们家都不近。二姑妈家我去过几次——徒步行走大约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小姑妈家我只去过一次——徒步行走需要大半天的时间!通往小姑妈家的路上,要走过一条又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还要趟过一条又一条小河。虽然二姑妈和小姑妈都是奶奶的亲生女儿,可是见一次面不太容易——因为农事多、家务繁琐,加上路途远,交通不方便。两位姑妈每一次回娘家,只要住上两三天,就急着要回去。照顾老人的事情,她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轮到大伯家照顾奶奶的时候,奶奶总会一边敲着开叉的竹竿,一边呼喊:
“大儿子、大儿媳——你们哪个抽点空来陪我说几句话吧!大儿子,我的母鸡又下蛋了,你抓把玉米给它吃吧!吴芝,吴芝——你快来!扶我去一趟茅房……”
刚开始不久,大妈只是板着铁青的大饼脸咕哝一番。逐渐地,大妈对于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呼喊,越来越感到厌烦:有时候,她确实很忙,忙得没时间答应。有时候,她明明听见了,却装作没听见。有时候,她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就像愤怒的狮子一样大吼几声:“喊喊喊!喊啥子嘛喊?一天到晚,你都在喊!喂喂喂——田里、地里的农活都忙不过来,哪儿还有时间陪你说话?老不死的!”
奶奶只好停止呼喊,抬起颤抖的手,一边抹眼泪,一边叹息:
“唉——人总会慢慢变老。人老了,不中用啦!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唉——嫌我烦?!到时候,你们就晓得人老了是啥子滋味了。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轮到我的爸爸妈妈照顾奶奶的时候,奶奶一般不会敲竹杆。爸爸看着奶奶出不了门,想着奶奶整天待在阴暗的房间里,必定会感到非常烦闷。于是,爸爸就从繁忙的劳动中,抽空陪奶奶说说话,或者背着奶奶出门走一走,看一看,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我的妈妈总是想方设法为奶奶准备可口的饭菜,端到奶奶床前。
妈妈拿小勺子舀起一勺饭菜,用嘴吹一吹,送进奶奶的嘴里。
“妈——我给您熬了您最爱喝的南瓜粥,还有新鲜的蔬菜,趁热吃吧!待会儿放凉了再吃,对肠胃不好。”
妈妈对待奶奶总是轻言细语地说话,时常给奶奶洗脸、洗脚、擦澡、洗衣服……
奶奶总是满意地看着我的妈妈,说:
“嗯,还是我的幺儿一家人对我最好啊!以后,你们这个家会越来越好。”
妈妈微笑着对奶奶说:
“呵呵,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妈,大哥他们家也会越来越好。”
奶奶沉默了一阵,摇摇头。
“唉——他们家的事情……我……我不晓得。”
奶奶的病就这么拖着,一直不见好转。
“五一”节到了,学校放农忙假。
地里的豌豆和蚕豆才收割完毕,又忙着收割油菜回家晾晒。紧接着,要收割小麦回家晾晒。接下来,还要犁田、插秧、种玉米、种番薯、种棉花……
我们全家总动员,忙里又忙外,忙得团团转。尽管如此,爸爸妈妈总是会留下一个人守候在家——他们唯恐听不见奶奶的呼喊,生怕家中老人摔倒中风。
转眼之间,短暂而繁忙的“五一”劳动节就结束了。我们三个孩子又背上书包,走进教室上课。这时候,田里、地里的农活儿还没有做完。可是,我爸爸的老毛病又发作了!爸爸不得不强忍住病痛,一个人生火做饭,翻晒油菜籽,翻晒小麦的同时,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面对繁琐的家务和沉重的农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一个人不感到焦头烂额。
一场大雨过后,山上待收割的小麦就在麦秸秆上发了芽,变成了嫩绿的麦苗儿。
不久,我的小姑妈金花来了!奶奶身边有小姑妈照顾,我的妈妈外出干活的时候,总算可以放心了。然而,奶奶换了个人照顾似乎不太习惯,老是念叨着我妈妈的名字。奶奶给我的姑妈讲述我的爸爸妈妈怎样照顾她,也讲述我的大伯大妈怎样照顾她……
别人家抢收抢种的农活已经将近尾声了。而我家呢,该收的未能收回来,该种的未能种下去。爸爸妈妈唯恐错过了农时,双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爸爸不得不拖着病体,坚持下地干活。这时候,五哥、五嫂赶来帮我们栽种棉花。六舅舅、大舅舅、小阿姨都赶来帮我们移栽秧苗、播种玉米。这么一来,压在我们心上的沉重的担子,终于卸下来了。爸爸去看了周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治疗,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
小春生产一忙完,小姑妈就回家去了。
几天之后,二姑妈银花又来了。
奶奶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变得严重起来。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
大伯和爸爸经过商量之后,买回来一口乌黑的沉重的棺材,摆放在堂屋木门后面靠墙的一边(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老年人的寿棺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接着,大伯又买回来一些鞭炮和香蜡钱纸之类的东西,放在家里备用。
六月份的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学校放暑假。
这个假期,我们三个孩子都跟着爸爸妈妈学习照顾病中的奶奶。奶奶只要有人陪伴,就不会感到害怕、孤单。
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一有空就朝外婆家跑。自从外公去世后,外婆家就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大舅舅不常回家。六舅舅不是去她的女朋友文冬家,就是去吉祥打零工。这么一来,每天跟在外婆身边的人,就只有小阿姨了。小阿姨勤劳、善良,对外婆体贴入微:她种地、养蚕、养兔,并且将所得的收入,为外婆买新衣服、新鞋子、新被子。外婆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大家都说:“小阿姨真是外婆的贴心小棉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如梦一般地过去了。
开学啦!我们又背着自己的书包,重返校园。这时候,我已经升入小学五年级了。二哥依旧跟他的老师的儿子(小勇)住在学校里,他从水牛中学回来时,会带上我最爱吃的蓬蓬松松的甜馒头。姐姐考上了周家镇职业高中,背着行李去学校住读。姐姐在周末回家时,也会给我带上一两个白胖胖的大馒头。我们这个家庭原本热热闹闹,突然间变得冷冷清清,让人很不习惯。我一有空就来到大门前,默默地望着前方的路,希望能够早一点看见我的哥哥姐姐回来。他们一回来,家里就会喜气盈盈。
九儿辍学了,雷洪波兄弟俩辍学了,鲁小雨辍学了……
秋收过后,枯黄的树叶落了一地。高飞的大雁排成“V”字形的队伍,尖叫着向南飞去。
一天早上,妈妈独自赶着耕牛去犁田、插秧。我正背着书包去上学。路上的行人看见手持犁头犁田的女人(我的母亲),无不惊叹不已:
“哈呀!你们看——那里有个女同志在犁田呢!我活到这个岁数,还是第一次看见女人赶着耕牛犁田。啧啧啧!她真的很了不起!”
“啊——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听说她丈夫身体不太好,家里娃娃都在读书……她也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这样做!”
“哦,那个犁田的女子,不就是背着背篓去赶场卖蜂蜜的唐小鹰吗?我时常看见她,她长得好漂亮哦!周围的人,没有人比得上。……她的丈夫很会想办法挣钱——人家养了很多鱼,还养了很多蜜蜂。这些技术活儿,比种庄稼轻松些。可是,我们不会啊!”
“我晓得,你们说的就是那个养蜜蜂的人,他的名字是不是叫陈兴隆?”
“嗯,没错!他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老丈人瘫痪在床的时候,他还亲自动手给他洗身子呢!”
“……”
路上的行人一边往前走,一边谈论着。
我独自走在他们身后,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谁家的孩子。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刚跨进家门,妈妈就十分难过地对我说:
“丽文,你的奶奶中风了!”
我吃了一惊,急忙问:
“啊——怎么会……情况很严重吗?”
妈妈点点头,小声地说:
“今天,轮到大伯家照顾你的奶奶。……下午,我和你的爸爸挑粪水浇灌蔬菜去了。听说,大伯他们临时有事外出,只留下奶奶一个人在家!等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奶奶就摔倒在门槛下面。……腿摔坏了,脸也摔肿了。”
“我去看看——”我说着,立马取下书包,快步走进奶奶的房间。
我像往常一样呼喊着:
“奶奶,奶奶——”
奶奶的声音听起来很弱:
“哎,丽文,你又来看我了。……哎哟喂——唉哟!今天下午,我摔了一跤……”
奶奶仰面平躺在床上,痛苦地诉说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爸爸专门请来附近的周医生给奶奶看病。
周医生一面收起听诊器,一面对爸爸小声说:
“大娘这病……怕是不好医治啊!”
爸爸吃了一惊,忙问:
“周老师,为什么说‘不好医治’呢?”
周医生忙解释:
“唉——心病还需心药治。再说,大娘已经八十几岁了,得的是老年病。她思想守旧又不肯治病,问题确实不好解决。”
爸爸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
“哦,这样啊!有句话说,‘老来还小。’人一得病,就变得非常脆弱……感谢周医生专程为我的老妈妈上门看病!”
“哎,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言谢!”周医生说着,提起医疗箱,慢慢地往外走去。
奶奶摔倒之后,再也没有爬起来,终日躺着,久而久之,身体仿佛失去了知觉——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给她做新鲜菜,给她擦身子,给她换被子,给她洗这洗那……
“爸爸,为什么妈妈对待奶奶的态度总是那么好?大妈对待奶奶的态度总是那么差?”二哥疑惑地问道。
“因为你们的外婆就是个大孝子——她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过去,你们的妈妈的奶奶病倒在床的时候,你们的外婆非常耐心地照顾老人好多年:喂饭、洗脸、洗脚、端屎、倒尿……你们的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个人都会逐渐变老,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自己如何对待老人,子女就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说还需要教才能学会吗?赡养老人,各人尽各人的责任。即使他们不愿意照顾奶奶,我们也会竭尽全力把奶奶照顾好!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将来,一个孩子要照顾两位老人,难道说日子不是不过?”爸爸说着,站起身,拿了一把大铝瓢,舀起满满一瓢水,“哗啦”一声倒进锅里,“咳,咳——你们都知道,我体弱多病,已经想尽了千方百计,钱总是不够用。我这辈子,确实没能力修建新房子了。你们呢,只有在学习上多下苦功夫,争取考出去——孩子们,加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