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开展整体规划
书名:陪着哈雷去远航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3108字 发布时间:2023-03-05

回到办公室后,秦帆通过全息视频系统向王冰汇报了与深圳泰博科技公司的合作情况。

王冰的办公地点位于上海中心区的星矿集团总部,秦帆所在的勘探所则位于上海的郊区,虽然交通便利,但来回一趟也要花费不少时间,两个人平常多以视频方式进行联系。

听汇报的过程,王冰频频点头表示支持。

汇报结束后,他只说了一句:“你大胆去做,需要总部做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就将话题转到了登陆人选问题上:“怎么样?确定人选了吗?”

秦帆这才猛然想起这件事,迟疑了一会说:“我想,还是我亲自上去吧,这次任务这么重要。”

“李令月同意了吗?”王冰问。

“没有,还没有问她。”秦帆说,“这几天回去晚了,没有机会问她。”

王冰喝了一口水,清清喉咙说:“我还是那个观点,不管她同不同意,你都不合适。”

“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秦帆还想理论,却被王冰打断说:“不用再说了,我不同意你去冒这么大的风险,还是尽快确定其他人选吧。”

秦帆与王冰结束通话,便登陆集团的内部网站,查看了勘探所的全部人员信息。

从人数上来说,勘探所在整个集团中算是一个小单位,总人数不足一百人,但却是集团的关键核心部门,掌握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勘探技术,其中不乏数量众多的专利技术。

秦帆是勘探行业的专家里手,不仅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水平也非常高,发表过多篇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论文。同事们惊讶的发现,那些专业理论知识就像激光蚀刻刻在他的大脑里一样,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和参数,他都能记得住,随口说出来。

但在惊叹他非凡记忆力的同时,也常常感到哭笑不得。他经常把同事们弄混了,叫错他们的姓名,甚至一时叫不出来名字。同事们开玩笑说:“可能他的每一个脑细胞都装了知识,实在没有多出来的空间存储他们的名字和相片信息。”

秦帆大概浏览了一遍全部人员信息,最后停在了苏家桥的个人信息网页上:

姓名:苏家桥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29年12月10日

政治面貌:党员

籍贯:江苏常州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研究生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博士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

秦帆记得苏家桥是双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原来另一个专业还跟航天航空有关系。这个他一路带过来的徒弟,不仅学习能力非常强,专业理论水平拔尖,而且性格跟他十分相似,遇事冷静沉着、思路清晰,这在突发状况频发的外太空活动中十分可贵。

此次登陆哈雷彗星的意义重大,但任务艰巨,不确定性因素多。承担该任务的人选,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外星活动经验,更需要具有过人的处变能力。

他想,除了自己之外,无论是从年龄、身体、性格,还是专业知识和经验上来看,苏家桥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相信,如果征求苏家桥的意见,他肯定会同意;如果广泛征集登陆哈雷彗星的志愿者,他也肯定会报名。

唯一让他迟疑的是,苏家桥才刚刚结婚不久。

秦帆关闭网页,闭上眼睛沉思,这时电话声响起。

苏家桥打来电话:“师父,在所里啊,吃午饭了,老地方见。”

勘探所的作息是上午八点上班,中午十二点吃饭,吃饭后是午休时间,到下午两点再上班,六点下班。在普遍采用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的作息时间模式下,勘探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传统——上班时间比其他公司提早一个小时。

这个作息时间从八十八年前勘探所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不变。没有打破原有作息,主要有三个理由:

一是从时间节点来说,科研人员普遍有晚睡早起的习惯,清晨恰是一天中头脑最清晰的时候;二是从时间效能来说,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可以有效避开交通高峰,节省堵在路上的时间;三是从工作规律来说,午休是中国雷打不动的特色,这样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午休时间,为下午班甚至晚上加班充满电。

秦帆习惯和苏家桥等技术骨干一起吃午饭,这样既可以在饭桌上探讨工作上的事,还可以了解他们的个人近况。

苏家桥所说的老地方是勘探所食堂二楼紧挨着窗户的三号桌,这里离食堂入口不远,透过窗外可以看到勘探所的小公园。

小公园挨着一条小河而建,除了种植各种树木之外,还有一片面积不小的绿色草坪。一眼望过去,让人心旷神怡。

夏天的时候,从小公园吹来的风清新怡人,他们喜欢打开无痕窗户,享受自然风的吹拂。

秦帆和苏家桥坐下后,餐桌上显现午餐的菜单。午餐一共有十二道菜可供选择,每道菜呈现出三维的样式,还都列明了原材料、烹饪方式,以及营养价值和卡路里含量等信息。

苏家桥用手指轻轻滑动画面,问道:“来一份水煮牛肉、一份糖醋鱼、一份油焖虾,还有一份青菜和例汤,怎么样?”

“可以,就这些,够了。”秦帆点点头。

苏家桥下了单,大概十分钟后,送菜机器人端着托盘来到餐桌前,把水煮牛肉和油焖虾从托盘端到餐桌上。

秦帆对送菜机器人说:“来两碗饭,一人一碗。”

送菜机器人发出语音:“好的,先生,马上就送上来。”

过了三分钟,另一个机器人把两碗香喷喷的米饭端了上来,把米饭放在两个人的面前,同时发出语音:“先生,请慢用!剩下的菜,小伙伴正在全速烹炒,请您们稍等。”

秦帆和苏家桥向机器人点了点头,机器人转身离开,将托盘上剩下的饭送到其他的餐桌。

苏家桥下单时忘了点饭,开玩笑说:“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的程序是谁写的,上菜的时候,不是应该问需不需要饭吗?点这么下饭的菜,怎么能不上饭呢?”

秦帆已经拿起碗筷开吃了,笑说:“机器人炒的菜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就不要再要求这么高了。”

“那是,这几年炒菜机器人升级换代真是快。我新家那边用的是第五代机器人,说明书说可以做三百多道菜,什么苏菜、浙菜、粤菜等等,好像是八大菜系统统都会。”苏家桥感叹说。

秦帆点点头:“我家还用着最传统的三代机,就已经可以变着花样做上百道不同的菜,原材料供应充足的话,可能一个月都可以不重样。”

送菜机器人把最后一份例汤送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送完菜后,机器人像一个哼着欢快小调回家的小女孩,往厨房方向走。

苏家桥看着它摇晃的背景,忍不住说:“这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是有提升的空间,这个时候应该感知到我们正在聊天,而不是生硬的送上菜,发出语音打断我们。”

“看来你是打算转行做厨房机器人编程啊!”秦帆开玩笑说。

苏家桥动起筷子,边夹牛肉片边说:“算了,我还是先做好我的勘探机器人吧。”

“这就对了。说说规划怎么样?”秦帆说。

“上午已经按照十二个不同的星体,把规划分解成十二项子任务。各个任务小组上午基本完成了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正在全力开展推算,制定时间进度表。”苏家桥说。

“分解成十二项子任务,人手够吗?”秦帆说。

“人手有点紧张,但问题不大。完成时间规划后,打算整合成五个任务小组。一个小组负责金星、木星、土星和天王星这些传统大行星;一个小组负责小行星和木卫二、土卫六;另外三个小组分别负责水星、海王星和柯伊伯带。这样分头并进,时间上才能保证可控。”苏家桥边吃边说。

“人手打算怎么安排?”秦帆问。

“趁着这几年集团外星采矿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所也培养了不少业务骨干,现在是他们挑大梁的时候了。我是这样想的,阮元明这名老同志,参与月球勘探最多,想让他带头负责小行星那一组;吴仪涵对火星这类大行星最熟悉,就让他负责大行星那一组;段辉曾在国家航天局工作过,参与过水星的探测,理论水平很高,我想让他负责设计水星勘探机器人;周文清负责开发海王星探测器,我会协助指导他;我自己同时负责一组,重点研究柯伊伯带。”苏家桥边说边动筷子,丝毫不影响他大块剁肉。

他做啥事都是“三心二意”,但都可以同步做到位。

他经常开玩笑说自己的大脑是多线程的计算机,左边大脑在跟别人说话的同时,右边大脑也闲不下来。还喜欢拿历史人物张良来做比较,说张良琴棋书画皆精通,在围棋方面更是能够一人同时对弈十人而轻松获胜。

秦帆比较满意他的安排,点点头说:“这样可以,但我想你可能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苏家桥停下手上的筷子:“什么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陪着哈雷去远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