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尤浑则是上交了三万两银子给纣王,他留下了四万两银子自己用,还分给了闻太师一万两银子。纣王收到银子之后,直夸尤浑能干,这么样一个朝廷十年也没有花过一分钱的位置竟然被尤浑帮他卖到了三万两银子,真是了不起啊。反倒是闻太师,尤浑只是分了一万银子给他,非常不开心,他觉得尤浑这家伙太独了。
当天,李渐圆被尤浑派人领着到了朝歌城墙修缮衙门去上任。李渐圆发现这个正三品的衙门没有了几个人当班,并且当班的人都面带菜色。衙门内各处也是破败不堪,各个地方到处是灰尘,显然上一任主事已经走了不短的时间了。李渐圆心想,这个地方比一间破庙还破,还他吗的叫衙门吗?
不过张桂芳曾经是干过青龙关总兵的人,他看到这些情况并没有被吓倒。尤浑的人让他查点完了各种资料,办理了交接手续,就走了。城墙修缮衙门下面的人员都来欢迎他们的新任主事李渐圆大人,并向他表示祝贺。但是很久没有拿到俸银的下属们,已经穷得拿不出银子来为李渐圆大人接风了。李渐圆大人也没有介意,反而他很大方地花了二两银子请几个下属去城墙修缮衙门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吃了一顿。那些很久没有沾过油水的下属们,借着这个机会都吃得饱饱的,还有不少人趁着李渐圆没有注意,往袖口里面藏了几个馍馍,打算偷偷带回家去给很多天没有吃过饭的小孩们吃。饭后,下属们很是感激李大人的恩情,也谢谢他给大家叫了很是丰盛的酒菜。让下属们没有想到的是,临走前,李渐圆又花了一两银子买了几笼包子送给大家,一人一份,当场就让大家眼泪纷飞。当下属们带着这笼包子与几个偷来的馍馍回到家中,他们的家人都为李渐圆叫好!都称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父母官!
城墙修缮衙门的人差不多一年没有领到过朝廷的俸禄了。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人基本都是靠借着维护城墙的名义,从城墙上拆下来可以变卖的东西,变卖掉来维持生计。前段时间,靠变卖能淅出苦盐的老砖块,各人还能将日子过得下去。现在将老砖块也卖完了,大家又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只是城墙修缮衙门也是朝廷的一个正式编制,各人每天还到衙门来看一下,再去想办法找其他门路赚点钱,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李渐圆问汤师爷现在整个城墙修缮衙门一个月的开支是多少两银子?汤师爷掰着手指算了算,告诉他,大约五百两银子,其中各人的俸禄开支合计一百两,其他各项开支共计四百两。汤师爷还介绍,以前朝廷有钱的时候,整个衙门经手的银子每月都不少于五十万两。故汤师爷感慨,纣王没有钱了,国库空虚了,连城墙也不维护了,就是有些地方就倒塌了,他也不管了,甚至有些被人破坏了,他也不追究了。
李渐圆听了汤师爷的话之后,明白了现在所谓的城墙修缮衙门是怎么样一回事了。李渐圆以之前做总兵的经验来说,只有把下属们喂饱了,他们才有力气去打仗,而现在管理这个城墙修缮衙门,也应该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发点银子给他们,让他们吃饱饭,这些衙役们与官吏们才有力气去做事情。想到这,李大人从自己的私人钱袋子里拿出了一百两银子给衙门里面的每个人发放了一个月的俸禄。城墙修缮衙门这些一年多来都没有领到过朝廷俸禄的各级官吏们,拿到钱之后都非常开心,都非常感动,他们都将李大人称为他们的再生父母。他们都说,天底下这种不贪财,还自己掏钱给衙役们与官吏们发俸禄的好官,真是太少见了!
就因为用这一百两银子给下属们发了一个月俸禄的好处,一时之间,李渐圆,李大人爱护下属,不贪财的好名声也就在朝歌各衙门之间传开了。
各个衙门的小吏们都为城墙修缮衙门来了这样一位好心肠的主事而羡慕不已。拿到了一个月俸禄的衙役们,因为吃了几天饱饭也是心情大好,他们都在李渐圆老爷前面歌功颂德,狂拍马屁。这张桂芳改名而来的李渐圆老爷,只用一百两银子,就卖回了二年前做总兵时被人奉承的那种感觉,也不禁心花怒放起来。李老爷心想,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买来官帽,而且还能买来好名声,这万变不离其宗,有钱才是硬道理。
夜深人静时李渐圆抱着香施,却心事重重,他想,这八万两银子可不能白花了,虽然他这是从黄飞虎那里讹来的,但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花出去的银子,他一定得想办法赚回来。
纣王的国库早就没有钱了,要不然也不会拖欠官吏们一年的俸禄了。希望朝廷拿钱来修缮城墙,再从修缮费用里面做文章,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要不然尤浑也不会把以前卖五百万两银子一顶的帽子,现在仅仅以八万两银子就卖给了他张桂芳。
怎么样把这钱给捞回来呢?李渐圆挠着脑袋,一时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但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这靠着城墙,那就得吃城墙的。李渐圆打算让衙役们领着他到城墙上去转一圈,看看能否发现商机。
这一天,朝歌的城墙修缮衙门发出告示,通知环城墙各处注意,新来的主事,朝廷正三品官员,李渐圆李大人要来巡视城墙,各人注意回避。然后,所有的衙役出动,前呼后拥地陪着李大人视察朝歌城墙的维护状况。李渐圆对城墙各处都小心地察看,对各处都仔细地询问,在有的地方还做下标记,见到了在城墙上搭房子的穷人们还时不时地问好一声。李渐圆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的好老爷,是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员再现。
衙役们与各处的人们都交口称赞,为李大人坚起了大拇指。这些善良的百姓们与其下普通的衙役们那里知道,李大人是在为他花去的八万两银子做着细致的工作,他是在想办法把这些花去的银子连本带利地捞回来。
香施到了朝歌之后,李渐圆大人拿出了二千两银子购买了一处因为告老还乡的官员住过的宅子。不久,一家人就住了进去。
香施真为能回到朝歌而开心,各种各样的买、买、买计划也随着出台了,算下来总共需要八千两银子。看着这么一大笔数目,李大人真是有些舍不得,但是为了留住老婆大人漂亮的容颜,搏得美人一笑,他牙根咬一咬,也就亲自陪她去朝歌的高级货品铺子,把一大堆的东西买了回来。香施终于回归了以前的都市生活,当晚不知道有多开心,也使得老张又感受到了有钱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