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名:绮语闲谈 作者:闫军卫 本章字数:5186字 发布时间:2023-03-09

《五代乱百姓遭难 ,攀权贵儒生屈膝》


陈涉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天下人纷纷为名利奔逐,而古今功成名就者能有几人?亿万人于此不归途中湮灭。话虽如此,却仍挡不得这权贵门前的车水马龙。

话说唐朝末年,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则由中涓与贵族争权夺势。王纲不振,尊卑失序。国家上下暗无天日,朝廷内外礼崩乐坏。唐僖宗乾符二年王仙芝首揭反旗,乾符五年黄巢起兵响应,黄巢率兵直捣国都长安。国祚如烛,一吹即散,社稷若卵,一击而碎。

有唐诗人曹松做诗曰: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当此之时,黄巢部将朱温率部降唐,为唐廷歼灭叛乱,封梁王,赐名李全忠。朱温手握军权,任意妄为。屠杀朝臣,如宰鸡鸭。呵斥天子,似训小儿。大唐之星,暗弱无光。唐运已竭,国祚不保。哀宗天佑四年,朱温弑君自立,国号为梁,唐亡。

四方番镇诸将纷纷拥兵自立,相互征伐。共衍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众多国家,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年年饥荒,处处战火。相互征伐,百姓绝口。有诗曰:

灾荒历年无尽头,嚼食草木度春秋。

王候饥馁食人肉,嫌说饿死人肉瘦。

宋廷于太平兴国四年灭北汉,结束七十三年的乱世。宋太宗赵炅趁士气正胜,欲收复为北方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政权所据之幽云十六州,北伐辽国,大败而归。时过八年,太宗又筹措兵力,发兵幽云,史称雍熙北伐。有无名氏写诗曰:

黎庶埋骨朔方外,将军荣升大元帅。​

丧子老兵泪未干,又闻王师北出塞。

宋军再遭失利,自此宋军对战辽军始终忌惮,位于劣势。 宋咸平二年起,辽国派小股骑兵频频骚扰边境,杀戮宋民。直至宋景德元年辽国皇帝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下攻宋。

召曰:“昔晋时,五胡贼子,马踏中原。攻城池,毁府庙。百里良田,圈作马场。高山险峰,尽数扫荡。汉家子民,身作囚奴,九鼎失位,神器破碎。今我宋廷建社稷于中原,何忍百姓受此戕害?我大宋男儿,诵四书五经,念诗词歌赋。故通人伦,晓大义,皆不愿见兵戈。奈何辽兵南下,攻城略地,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破边城,俘百姓,掳牛羊。于断壁残垣处,淫秽妻女。百姓携家南逃,沿途饿死者不计其数。是此,尚不愿顿足逗留。今,朕欲起三军,北拒辽兵,各地儿郎当投王师,麾下听令,捍卫疆土,是日之功。”

夜枕青山眠芳草,和伴春风迎晨晓。

祈愿英烈魂魄知,化作南飞鸿雁鸟。

为赵氏一家之天下,丧百姓万户之男儿。尸发躯腐,壮烈皆露荒野。肉泥血汤,禽兽尽享饕餮。前锋营里,伤残义勇嚎啕呜咽。御驾宫中,富贵君臣开怀忘形。未见伤悼,只乐于亲征之功绩。

话说宋景德元年冬《澶渊之盟》签订,宋辽停战。御驾亲征的皇帝赵恒对此十分满意,景德二年回銮东京时,又将河北转运使判天雄军府兼都布署王钦若升为参知政事一并带回,回至东京后,圣恩不断、接连赏赐,一时间登门拜贺者熙熙攘攘。又逢科考之年,有无数考生举子登门依附。直至三月后逐渐冷清了下来。

四月初东京汴梁仍然带有些许寒意,这日王钦若于宫中面圣回府,方出轿子进府,家人便急送上热茶,王钦若接过茶便将家人遣了出去,他要思皇上之所思,想皇上之所想。做臣子难,须以时时揣摩君意,处处迎合圣策。故王钦若每日晚间都要仔细斟酌皇帝所说之言,召文所表之事。 不多时,一家人小厮启门进入,呈上一封拜贴,王钦若接过后看都未看就搁在案边,问道:“是什么人呀?”

小厮忙回道:“回老爷话,来人自称是今科进士。”

“嗯。”王钦若应了一声又拿起拜贴看了一眼,但见上面写着「赐 同进士出身陈峰敬拜参政王钦若老爷」,略微思索王钦若便知早先试前并无此人投拜,又不得其来意,便吩咐道请进府内。

陈峰进府后,跟随小厮徐徐前行,低头小心偷看。只见廊长迂漫,烛亮焕昼。西师堂前有圣人图绘,南墙照影雕贤臣形迹。阶有六级,层层福禄康瑞。宅有五进,院院德善盈寿。假山侧细竹成林,小池边凉亭独立。

待及来至书房陈峰一眼便望到王钦若,急忙跪下叩首边言道:“小人陈峰拜见王大人”。王钦若扶起陈峰,分主宾坐下。家人端来茶水后就退下了,王钦若问及陈峰道:“陈先生年富几何?仙乡何所?”

陈峰颔首低眉回道:“小人虚度三十一春秋,是京东东路莱州府掖县人。”

王钦若言道:“先生如此年纪便为进士真俊才也,不过既得功名夜访蔽府,让人知道了终是不好。若有人检举说因我王某之力而使先生题名在榜,对于你我二人有害无益啊。”

陈峰道:“圣人曰君子同而不党,小人党而不同。大人与我皆为君子,何以因小人之言而止君子之交乎。”

王钦若见他言语之间多是虚掩又不肯表明来意,只得明问道:“先生贵足金步,来我处定有要事,但请明言。”

陈峰见王钦若如此问也不遮掩只如实讲述,言道:“大人果然明人慧眼,既大人开口相问,小人便直言不讳了。”

见王钦若点了一下头,又言道:“十年寒窗苦读,不负辛苦考得三甲进士傍身。豪情壮志在胸,欲图一展抱负,倾泻才能。报忠于社稷,效死命于陛下。而今宦途受阻,要职难求……”

未等陈峰讲完,王钦若便怒道:“尔言此何意?区区三甲进士竟到我处怨诉,尔沾顾圣恩而荣登龙榜,不思上进却满口仕禄,真乃斯文委地也。”

陈峰吓得一下滚到地上,爬跪在王钦若身前叩头言道:“大人明鉴,大人明鉴,小人纵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有怨憎朝廷之心,小人只是想在大人幕府谋个差使。好同大人学习一二。”

言罢便只趴着王钦若脚边,乞目哀视不再言语。王钦若轻蔑地撇了一眼陈峰后,喝了一口茶言道:“王某处水浅养不得真龙,陈先生于别处谋取差事吧。” 王钦若见他不动身,便叫了一声家人小厮,要将陈峰撵出府去。

陈峰这时回过神来,也不顾得王钦若对他的羞辱,因为他自知这已是他最后的机会,便急忙言道:“我投寇准不成,反被所辱。我以至诚推腹于大人之前,不图大人分毫,但求有倒寇准之日,能尽微薄之力。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王钦若听得一顿,不多时后言道:“陈先生且回住所,待我思虑几日。”

陈峰满心沮丧,失魂落魄走回至甜水巷自赁民房处一连喝了三杯茶水,毕竟在王钦若府上他一滴没敢喝。

未过几日陈峰便住进王府,非是王钦若认为陈峰真能予他有何大用,只觉得养个幕府师爷又不费甚钱财,或许真有些用处也未可知。

王钦若上书求罢,乞言愿再判天雄军,皇帝不舍,置资政殿学士使王钦若任职兼任刑部侍郎。以冯拯任参知政事。

却说那一日,陈峰已入王钦若府上一月多余,每日读书写字,也是乐得自在。可这日不同,已过夏至,天是愈发炎热,陈峰拿起折扇走出王府,径直走向甜水巷,欲叫上几位友人觅一雅处饮酒吟诗,却是在半路就使他难以消受,只觉口咽生烟。有《鹧鸪天》判道:

荧惑做客羲和府,神火趁光人间暑。

日晒半刻似蜂蛰,劳作一时如水煮。

树垂头,花拢叶。蝉鸣声高诉暑苦。

万里不见半缕云,九州到处为焦土。

正见有一茶楼在不远处,当下陈峰三两步冲了进去,没等茶博士引路就独自找一背阴窗口边坐了下去,陈峰放下折扇从袖中取出一方巾帕去了去汗,又收了回袖里,这才拿起折扇一边扇风一边叫博士上凉茶。待及饮了茶水后,顿时陈峰减去七分燥热,转而看了看店中情形,挂有茶圣陆羽之像,又有《茶经》名句。下面吊着茶牌,放着各类茶具等。

因天热之故茶楼并无几人,零星散坐于各处,见并无熟人便自顾望向窗外,正出神时有人来至身边言道:“这不是定高兄吗?好雅兴啊。”

陈峰忙起身见礼,二人入座后陈峰问道:“敢问兄之台甫,因何知在下姓名。”

那人回道:“在下邴阑,亦是今科进士,陛下赐饮琼林宴时偶有幸见兄与诸生谈经论义,便得识兄”。

其实邴阑并非因此识得陈峰,而是在月前陈峰搬入王府时,途中偶遇北方诸生,众人议论时邴阑方见,闻说为王钦若幕府师爷,众人为之耻。今见陈峰实要讥讽一番,言道:“闻听兄在王府高就?”陈峰回是。又言道:“闻说兄为京东东路人,何不去寇相处任职?寇相素来喜用江北之人,以兄之才学寇相定以上宾待之,或是上书为兄请官也未可知呀。何必屈身做幕府。”

陈峰这才明白,此人是故意寻自己便宜,陈峰并不恼怒,即便恼怒又无处寻回颜面,只得说道:“寇相与王学士皆为朝廷栋梁,圣上知人善任论才用职,二位大人尺短寸长各有千秋,能得王大人栽培提携,乃是大大的造化,岂可以官职论之。”

邴阑见陈峰牙尖嘴利知与他说不过,又恐陈峰将方才之言告于王钦若,歉声道:“方才戏言耳,定高兄莫要见怪,万不敢与王学士知晓。”

“邴兄多虑矣,吃茶,吃茶。”言罢吃了一口茶,便又看向窗外,邴阑见此自知是被下了逐客令,便起身对陈峰施礼言道:“小弟方想起有些私事须当处理,失陪了。”

陈峰起身还礼并不相送,待邴阑转过身,陈峰就坐下又看向窗外。窗外并无甚光景,看窗外仅是待邴阑之态度,坐了许久见日头西斜,便起身回王府。 见邴阑之情便已知众进士对己之轻蔑,何由来得去看白眼?陈峰苦闷着低着头想道。寇准厚江北之人而轻江南之人,奈何对己却是不留余地?更使陈峰觉得心中如刀绞一般。带着阴霾陈峰垂着头进了王府。

回到居室后,提笔写下一纸书函: 「王大人台鉴:吾闻听寇准素来以地域分人,厚北薄南。大人可吸收江南进士广植党羽,再使朝中江南籍御史上谏天子,同时联络大臣同声呼应,纵使无功,亦折寇准威信。方便日后再图。

陈峰」

陈峰写完书函便交由小厮,请小厮转交。

看官读到此处或有疑问,陈峰即为王钦若幕府师爷,何不直面谋献而以书函折费许多功夫?原来,为避男女之嫌,王钦若及亲属子弟与女眷住于后府内院,其余家人小厮与客人皆住前府旁院。非王钦若遣人来唤,陈峰无权内入。 小厮待晚间王钦若回府便送上书函,王钦若读完便搁置一边,只言未复。寇准轻视江南之人素来已久,不但百官皆知,就连皇帝也知一二,因寇准劳苦功高深得皇帝厚爱,故皇帝对此容忍迁就,王钦若怎肯讨这般晦气。再者栽培笼络江南进士一说,王钦若任资政殿学士主编《册府元龟》,须用得一众文官不假,然而广取江南进士又恐遭寇准不忿,届时上书参阂说他结党营私,又该如何自处? 且王钦若并不信任陈峰,虽言有仇于寇准,虽出计害于寇准,却不以为然。历朝皇帝无一不愿以文治武功示以天下传于后世,王钦若自知武略不足且不屑于用兵,故上书皇帝求罢参知政事而领众人编撰《册府元龟》。皇帝好大喜功,深以为澶渊之役乃其武功也,苦于无文治与之媲美,王钦若言说主持编纂《册府元龟》正中下怀。更兼编纂《册府》当下承皇帝厚恩,后世又可留名。王钦若所思许久, 怎肯纳取陈峰之建议,姑妄听之罢了。

陈峰等待数日不见王钦若招唤,便请小厮通禀,言说务请王大人百忙之中辟时相见。又是几日,方有小厮前来相唤,使陈峰书房谈话。书房里王钦若正在翻览《杂记》《野史》,不多时陈峰进得书房俯身行礼,王钦若摆手示意他坐下,待及坐定,陈峰言道:“早先小人请家人交与大人一封书函,不知大人可有阅览。”

王钦若回道:“原来先生是为此事而来见我。”陈峰回是,王钦若又言道:“先生果然知寇准之短,然既先生知之,皇上安能不知?再者王某如今不在要职,又无实权,诸生哪个不是趋炎附势,谁肯栖于我这梢寒枝呀!”言罢哈哈笑了起来。

陈峰则笑不出来,听得王钦若之言愈发如坐针毡。忙回道:“小人目光短浅,不当之处,望大人多多包涵。"

王钦若道:“先生初出茅庐于此已甚为难得,待日后多加注意思量便是。”

“谢大人指教。”为掩窘迫陈峰端起茶杯就递到嘴边,一口下去甚是苦涩,羞怯之情溢于言表,涨红着脸想说些什么又说不出。

王钦若看在眼里,言道:“此新近我读书颇多,恐精神不济,故使小厮将龙井换为苦丁茶,先生饮不得苦丁便换一杯龙井就是。”

陈峰情绪已有好转,言道:“不敢劳烦,非饮不得苦丁,乃烫所致,甚烫”话罢泯舌几次以示水烫。

王钦若沉吟片刻言道:“先生近来可有与家中通信?”

陈峰回道:“自揭榜后托人捎回一封报喜,再无有寄。”

王钦若道:“先生来东京日久,家中应是十分挂念,此时我处并无甚须先生操劳,索性王某从账房开些银两遣一二小厮与先生回乡将家人接来东京团聚也好。”

陈峰道:“多谢大人厚爱,只是这山高路远多有不便,家中妻儿未见得世面,突来东京也易生麻烦。”

王钦若道:“无妨,三五月时间任先生来往,接来家小我为你寻一处宅院,再使些银两做本金,做些个生意也好”。陈峰愈见王钦若如此,心中愈是不安,可见王钦若并不信任于他,欲将一家老弱为质,此时十分悔恨自己当初来投王钦若。如今已容不得他同意与否,只得答应下来。又是一阵闲话,陈峰便退出了书房。

陈峰方走,王钦若便使小厮叫来两个心腹家人,一个叫张胜人,一个叫王勤。王勤本姓赵,因官家姓赵,朝廷上下哪个敢有赵姓仆人,便使其随己姓王。王钦若对二人言道:“此番叫你二人来是替我出个远门,随新进府里的陈峰回乡,一路上多加照料。同时仔细盯紧了,一旦见他有异举或逃走,便好生处理掉,携发耳回见。”

“老爷放心,无需多虑,小人们自知如何做。” 几日后,陈峰问了吉日,领上王张二人,別京还乡。

真谓是:

权贵门里八卦阵,未及入阵已烧身。

还须趁早抽身去,避火成狮活吞人。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绮语闲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