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92 年,班固因为卷入政治倾轧,被牵连入狱而死,留下尚未完成的著作。汉和帝刘肇亲政后,深为《汉书》未完而遗憾,于是命班昭续写完成。
在与班昭的交流中,皇帝对班昭的才华修为十分钦佩,干脆又请班昭入宫教授自己的后妃们读诗诵史,让宫中上下尊称她为“曹大家”。
就是在这时候,班昭与汉和帝的贵人邓绥相识,两人一见投缘。邓绥聪慧好学,领悟力又强,让年届中年的班昭十分喜欢,更加悉心栽培。两个人很快成为了超越师徒关系的“忘年闺蜜”。
在班昭的言传身教下,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以退为进,最后成功击败了皇后阴氏,于公元 102 年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
四年后,汉和帝病逝,邓绥临朝执政。虽然女性的身份让班昭无法走上朝廷,却始终在幕后帮助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
班昭熟读史书,历代的兴衰成败、为政得失都了然于胸,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
有了她的指点,年轻的邓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让大臣百姓都心悦诚服。
对于班昭的“闺蜜干政”,史书并未遮掩,直接记载:“及邓太后临朝,(班昭)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班昭经常出入宫中,成为太后高参,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闺蜜如此“干政”了数年,她的贡献太大,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无法再酬答,邓绥只好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侯,后来更官至齐国丞相,成为历代少见的“拼妈族”。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华夏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 206 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 年),共 230 年历史。
《汉书》:
高帝纪上:
汉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姓刘。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
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高祖的容貌与性格特征:鼻梁高而眉骨隆起,胡须很美,左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胸襟十分开朗。
平时不拘小节,不很安心从事一般生产劳动。成年后,试补小吏,做泗上亭长。
对郡府中的吏员都甚为轻蔑。爱好酒色。经常到王婆、武妈酒店赊酒,有时烂醉如泥,王婆、武妈见他醉卧时有一种神秘气氛。
高祖每次在此赊酒痛饮,酒店总是成倍抬高酒价,后见他醉后的神秘气氛,在年终结算酒账时,这两家就毁其欠条免收酒费。
高祖曾到秦都咸阳服徭役,亲眼看到秦始皇的威仪,他引声长叹地说:“大丈夫就是应该像这样啊!”
倒计时回仙界第 36 天:今日竟意外地多来了五位美妇。
其中一位是鲍令晖,她是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人。出身贫寒的她却极具文学才华,能诗善文。
曾有《香茗赋集》传世,可惜如今已散佚。留传下来的作品有《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鲍令晖是南朝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也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诗作的女文学家。
虽然她仅仅只有几首爱情诗,但能够超脱世俗的束缚,谈论古代婚姻和爱情,已然实属不易。
鲍令晖的才女之名,最早便是由哥哥鲍照传扬出去的。
哥哥鲍照是妹妹忠实的拥护者,即便见到孝武帝刘骏,都毫不谦虚地说:“臣妹才自不亚于左芬。”
左芬是西晋时期才女,虽相貌平平,却才学出众,后被晋武帝召入皇宫。哥哥敢将鲍令晖与左芬比较,可见鲍令晖着实文笔了得。
但尽管是这样一位花容月貌、才华横溢的才女,却生不逢时,嫁为人妇后,不过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妇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王妃。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
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妇好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玄鸟》:
天命玄乌,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花木兰,别名木兰,华夏巾帼英雄。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 166 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
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敌,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
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
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
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吕母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她是琅琊海曲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 14 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
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失去儿子的吕母悲愤万分,决意暗中联络勇士,谋划为儿子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