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优势,”冯主管单薄的嘴唇微微一动,“就是……我们是一家中国的国有企业,而对方是一家美国的私人公司,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所有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冯主管有点兴奋的说:“如果我们在这上面炒作炒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登陆彗星这件事,就不是简单的两个公司的事,而是关系到两个国家科技竞争的事。”
冯主管的话醍醐灌顶,让张爱伊露出了久违的迷人笑容,这是她听过最好的点子。所有人再次把目光放在冯主管单薄的嘴唇上,他却结束了讲话,“我想到的就是这些,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很好,讲得非常好,”张爱伊再次向冯主管点了点头,然后扫了一眼在座的其他人,“其他人呢?有什么要讲的。”
会场变得鸦雀无声。
张爱伊一个接一个问了一遍,都只有摇头回应。
“好吧!”张爱伊表情严肃起来,“昨天的新闻发布会,我知道大家做了很多准备,付出了很多努力,发生这样的事,并不怪大家,谁也很难想到。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不能停下来,必须马上投入新的战斗。
“今天这个算是一个务虚会,具体怎么做我也没有完全想好。这样吧,我做一下分工,大家分头做,明天上午九点,还是在这里,再开一个会把事情定下来。
“冯主管由你来牵头,制定一个行动方案,尽可能发动所有的人,集思广益,把所有能想到的对策都写下来。蔡主管做两个工作,一个是发动所有的渠道,收集对方的情报;另一个是发动所有的媒体资源,准备为我们打一场攻坚战。”
张爱伊最后把目光落在王主管身上,“虽然王主管是管内宣的,也要为这事出一把力。我想同样有两个工作要做,一个你很在行,就是向财务那边申请一笔专项资金,找找理由,多申请一点,没有钱啥都做不了;另一个就是在集团内部,广泛发动大家踊跃参与,用各种方式宣传这次登陆计划,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内容可以向外推介。”
会议结束时,已经近十一点。
张爱伊离开会场时,交代助理像昨晚那样帮她关注那家该死的宇宙动力公司的所有新闻动态,第一时间推送给她,又让助理先去吃午餐,再送一份午餐到她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她马上撸起袖子,开始在计算机前噼里啪啦的敲动键盘,把自己的想法打出来。虽然计算机已经发展出语音、手势、脑电波等多种输入方法,但编辑文字还是传统的键盘输入最好用,效率最高,符合大部分人的行为习惯。
这是她的工作习惯,虽然已经交代冯主管制定工作方案,但她往往会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思路梳理出来,再交给助理按照她的思路草拟一份方案,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她的方案为准。
在国有企业,就算再过一百年,恐怕干活的还是几个人,大部分人都是滥竽充数,吃大锅饭占社会主义的便宜,她这样想,所以并不寄希望于其他人。
虽然冯主管是新提拔的年轻领导,积极性很高,有干事创业的心,但他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他原是一名一线采矿工人,来到这个新岗位还在摸索期。
集团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重视内部宣传,除有内部网站外,还创建了一份内部报刊,叫《大星河报》,并对各部门在内部网站和报刊的上稿量进行排名,各部门领导因此都十分重视。
冯主管在工作之余踊跃投稿,在一线新闻报道中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获得了优秀报道员称号。
张爱伊看过他写的文章,文笔不错,其中有一种与采矿这份粗犷工作不大协调的温和和敏感,令她印象深刻。
冯主管为他的部门争得了荣誉,部门领导十分器重他,各级领导也都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因而在新领导岗位遴选时脱颖而出。
国有企业里更多是像王主管、蔡主管这样老资历的领导,他们不愿意学习,不善于思考,主要靠经验做事,工作按部就班,听指令做动作,就等着到年限申请退休,这种领导的比例并不低。
中高层领导泾渭分明。高层领导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在国家严格的考核制度下,往往像牛魔王一样,试图用尽全力拉着整个企业往前跑,但下面却跟不上。
高层下面是部门领导。部门主官是部门的第一责任人,这些人即便跑不动,也得使出浑身解数跟在牛魔王后面跑,不然大会小会上不少挨批评。人要脸,树要皮,不好好干真不行。
这是一个压力大、也最有前途的领导层,做得好,往上跳一跳,就有机会进入高层。在这一层里,像张爱伊这种年轻、有干劲的部门主官也不少,但也有一些死猪不怕开水烫、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的领导。
部门主官下面往往有两至三名部门副职,王主管、蔡主管就属于部门副职领导。部门副职领导基本靠自觉、凭良心做事,好好做事是为部门主官分忧,做不好板子一般打不到自己身上,上头还有部门主官是责任人。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除非是一些有机会继续晋升的年轻干部。
在一线单位里这种油水分层的工作状态也十分明显。
以一个采矿队为例,一般设有队长一名、副队长两至三名,采矿员十几到几十名不等。队长是采矿队的责任人,接受上级的考核,往往大事小事都得亲力亲为,为队伍操碎心。副队长协助队长工作,天塌下来有队长顶着,干活只能靠革命自觉。再说有不少老资历的副队长曾是队长的师傅,实在不好批评。
张爱伊在助手给她送饭前完成了思路整理工作,她看了一眼计算机上的时间已经是十一点五十二分了。
她一边吃一边问:“小杨,宇宙动力有什么消息吗?”
“除了早上那个广告视频,暂时没有新动作。”小杨回答说。
“你还得继续关注。”张爱伊点点头,示意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我刚刚整理了工作思路,已经发到你的手机,你下午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方案,明天结合大家的意见再完善。”
小杨在沙发上坐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个扁平的正方盒,轻轻触碰一下,正方盒立刻展开成一个十四寸的电子显示屏,显示屏已经接到小杨的脑电波指令,打开了张爱伊发来的电子文档。
小杨手中这个所谓的手机,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至少融合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上千种电子产品功能,更贴切的称呼应该是量子高速智能计算机。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工的东西早已不是当年的功能,但人们还是习惯沿用以往的称呼,这就像孩子长大后,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还是会叫他们的小名一样。
小杨快速浏览了电子文档,问了张爱伊一些疑问,便起身告辞:“好的,张经理,我争取十九点前给到你。”
“辛苦了,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沟通。”张爱伊目送小杨离开办公室,她更喜欢跟这些有活力、有拼劲的年轻人一起做事。
吃过午饭,安排好工作后,张爱伊自从昨晚以来浮躁的心情总算平静下来。她轻轻呼了一口气,端起午餐搭配的一杯水果饮料,边吮吸边浏览昨晚发布会的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