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东升那时候三十多岁,显得比较成熟,在机动车间干起重工,吃苦耐劳,干活有窍门,在职工中常流传他的传奇故事。
后来我才知道他学武20多年,精通各种拳法,像太极拳、形意拳等。多年来武林高手一直隐藏在民间。
这几年开始兴起武术热,他也很想收个有悟性,素质好的徒弟,就半推半就的把他们当徒弟收下。
这不是我的最初意愿,我只想让他指导一下,练着玩别走火入魔,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就行了。
谁曾想这两个小孩都上了瘾,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到练武上,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我再三提醒他们,已无用了。
对武术的兴趣压倒学习兴趣。除了练武还画好多武术动作小画书,高中时间本来就很紧张,他们却把大量时间用在武术上。
我后悔了,不该把他们领到正规师傅那里,带他们正规练武。
就该让他们自己玩,玩烦了自动放弃。我开始相信严东升说的话,练武会影响学习。
晖儿学习一路下滑,到高三时,成绩从中考时的第31名后退到倒数几十名。
那时候大学少,考生多,高中学生不能全部参加高考,高考前筛选掉部分考生。
晖儿这糟糕透顶的成绩自然被剥夺了高考资格。
我后悔莫及,虽然是孩子没有好好学习,但这能怪孩子吗?我怨自己,恨自己,是我把他领错路,害了他的前途,是一生难以挽回的错误。
晖儿也知道后悔了,想复习再考,可是成绩差的太远,再者控制不了自己练武的兴趣,何谈高考会成功?到那时孩子能承受再次打击吗?
回头想想练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地,也不算坏事。不必逼着孩子一定上大学。
我和他爸、晖儿一块商量,选择轻松一点的学校准备考莱钢技校,选个好工种,将来好好当工人,也是有前途的。凭晖儿的成绩考技校是绰绰有余。 晖儿考上技校选择的热工仪表班。
但我心中一直愧疚,凭晖儿的聪明本来考大学十拿九稳。
孩子幼稚不懂事,我当妈的怎么也这么糊涂?当初为什么不听严东升的劝告,不相信严东升的亲身感受,自己酿的苦果只能自己咽。
从此我开始怨恨自己,痛恨武术,连武打片、武侠剧、武侠小说我都不愿意看,想想就心悸,那里面每一个武打动作都刺痛我的心。
给孩子的前途发展蒙上阴影,我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以后发展好了,对我是安慰;发展不好,我有责任帮助他一辈子。
我没有理由和资格责备孩子,是我领错路,这错误是不可饶恕的,不可弥补的。
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我要帮他一辈子,让孩子过得好一些。
两个女儿比较听话,虽然有很多爱好,但知道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成绩都很优秀。
她们都特别喜欢唱歌弹琴。电视剧里的插曲听几遍就会唱。霞儿用本子抄写好多歌曲的歌词。那时候生活困难,很想给他们买琴,买不起。
后来在商店看见一种一手拨弄一手弹的小扬琴,琴键像纽扣似的小圆片。他爸说:“这琴挺好,小时候玩过。”
我们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五元钱买下来。这琴音色挺好,能弹出节奏感。他们在这琴上学会弹好多曲子,全家人都能弹。
八十年代兴起电子琴,84年我们去二妹荣慧家时,她送给孩子们一只九个键的玩具电子琴。
87年荣慧推荐我们去泰安买了一只,只能一只手弹的130元的电子琴,也属玩具琴,音色好点,但质量很差,放几天不弹,音就变了,凑付玩。
霞儿有音乐天赋,有了琴她可以一边弹一边唱,不看乐谱就能弹出像样的歌来。 那个年代市场上没有高档的电子琴,钢琴更少。也没什么培训班。
真正学会一门艺术,谈何容易。如果有现在这种条件,霞儿一定能成为弹钢琴的好手。小时候没有把潜能开发出来,现在还能发挥出来吗?
想想做妈妈的,生娃养娃不容易,培养教育孩子更不容易。
那个时代,那种生活水平,那时的孩子,被无奈埋没多少潜能。
红儿爱好更多,她什么都喜欢思考,喜欢参与,喜欢尝试,思维开阔广泛。
从幼儿园就当小班长,一直到大学都是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在中学阶段多次参加全国各学科的竞赛,都取得好名次。
在学校她组织的文艺晚会,唱歌跳舞编舞,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她喜欢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有一次和同学们去棋山郊游野炊,自己带食品,同学们一块拾草做饭,锻炼自立能力。玩的很有趣。
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岛夏令营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那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了,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和活动。想尽其所能,弥补过去因困难没法满足的愿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