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西北大学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7698字 发布时间:2023-03-25

在“经济大会”开完后5天,准备已久的铁路开始动工。

铁路分3段从6个方向同时开始铺设。

东段起始点为河南的观音堂,向西往潼关修建;中间以潼关为起点,向观音堂及西安两个方向修建;而西安则在北门外开始,往潼关方向修建。

这条铁路算是陇海铁路的一部分,全长约280公里。

另一条线是榆林与神木煤矿之间的铁路,约120公里,从两端往中间修。

李志行在西安参加完铁路的开工仪式,就打算动身去泾阳县,他想亲自去说服一个大财主卖土地。

不料,顾菲儿和刘绣娘两位夫人却一起调笑着,说道“哎呀!执志行哥/少爷,听说你要回三原?带着我们一起去!”

李志行听后一愣,随即笑道“好!那咱们就先回趟三原!”----这分明是顾菲儿和刘绣娘想回三原了。但他又何曾不想回去呢?

乌兰格格想留在西安,于是李志行便带了菲儿和绣娘一起回三原,途中有三原县的苗县长陪着,就是之前的苗师爷、苗帮办。

苗县长之所以没走,是他有意留下,想单独面见李志行。原因是李志行宣布的减税新政。苗县长担心李志行的减税新政引起他与胡景翼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三原县其实是胡景翼的大本营。

自陈树藩当政时,三原县的税收就由胡景翼征收,算是胡重要的经济来源,这当初也是李志行给胡出的主意。等李志行当政陕西后,仍将三原留给了胡景翼。这番减税,势必会影响在外陕军的税收收入,苗县长知道志行与胡景翼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有些担心。

但李志行笑笑,说到“没事,现在减税,是为了以后收更多的税。这个我会写信给景翼哥说明白,你放心!”

苗县长这才放下心来,正好陪伴李志行一起回三原。

不料李志行刚到县城,三原县民众早已洒水净道,敲锣打鼓地欢迎他。其中有胡景翼部驻陕司令田玉洁,还有汉堂的周向豪、曾进之等带了汉堂的人,还有很多自发的老百姓。

李志行一看,就对苗县长说“咱们自己人,还搞这些干什么?”

苗县长却连说“哎呀!这个我并不知道,是他们自发的!”

李志行只好下车,先与田玉洁打招呼。田与李志行是老相识,志行还在三原做账房时就认识的,此番志行以督军之职再回三原,田恰好也在此,所以亲自前来迎接。

“玉洁哥,你怎么也来了?”

“哈,志行!多少年没见了!特意来迎接你……”

……

李志行这边与田玉洁拉着话,顾菲儿和刘绣娘却早已冲进人群,与大家有说有笑了。尤其是刘绣娘,被一帮汉堂厂的女工挽着胳膊,高兴地一起说话。

李志行与两位夫人好好在三原住了三天,其间他去会友镖局看了师傅魏金仲,给高三老爷子上坟,与师兄们一起喝酒……,临了将岳峰师兄勾搭了出来,因为他想成立铁路警察队,请岳峰师兄当队长。

岳峰高兴地答应了。

他又亲自去看望了范掌柜,范掌柜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地谈了很多帮会的事,劝李志行适时将辖区内的哥老会统一起来!李志行若有所思地笑笑,没有发表意见。

然后,他又带两位夫人亲自去看望了朱先生,薛大夫陪同。大家一起在朱先生家吃了顿饭。

其间,李志行秘密去探望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学诚的母亲。

周学诚的母亲在新城过得很好,她见一个堂堂督军,竟然要特意换了便装来看望自己!便安静地与志行说了一会话。其间,就对自己的儿子只字未提。

倒是李志行看了老太太的所为,不禁暗中叹了一口气,轻轻地告诉周母:学诚现在生活很好,目前没有任何危险……。

周母点点头,说“能帮到大人就好。”

李志行也点点头,又说到“学诚做的事情,整个陕西近千万民众都在受益,他做的是一件好事。请老夫人放心。”

周母听后若有所思,点点头不再说话……

临走时,李志行忽然说“老夫人,您要思念学诚,我让他设法回来一趟。”

周母闻听此言,犹豫了一下,却立刻说“不了,还是让他先跟着大人把事做好。大人对老百姓都这么好,何况是对学诚?我相信大人,也感激大人。”

……

后面,李志行陪着两位夫人到处逛逛,与汉堂的员工们聊天说笑,与新城的老百姓们拉家常,日子非常惬意。

三天之后,顾菲儿与刘绣娘由人护送打道回府,李志行则前往泾阳县。

却说泾阳县这个大地主究竟是谁?竟惹得李志行亲自前往去做工作?

其实这个地主没啥名气,但他的养母却是大大有名!

他的养母,乃是号称“清末陕西第一女首富”的周莹!陕西人都叫她“安吴寡妇”。

话说这位周莹,也是三原县人,乃是三原盐商周家的养女。周莹在16岁时,被兄嫂做主,嫁入了泾阳大户吴家。吴家也是盐商,但家业要比周家好得多。传说周莹嫁入时,她丈夫吴聘就身体不好,娶亲就是为了冲喜。

结果周莹嫁入吴家不到三年,丈夫就因病去世,而他们唯一的女儿,也不到一岁就去世了,从此周莹成了寡妇。后来不久,吴家的大靠山左宗棠去世,吴家一下开始衰败起来。没几年,周莹的公公去河南收账,竟掉进黄河淹死了!连带一起没了的,还有别人欠吴家钱的账本。

吴家情况一落千丈,周莹的房头就剩下了她一个寡妇。

但周莹却是个多谋善断的了不起的女人!在家世没落的时候,她毅然重振吴家东院。

之后她任用贤能,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的商铺遍及全国,竟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遂成巨富。

 而真正让她扬名的,却是“慈禧西巡”。

八国联军打北京,慈禧带了光绪帝逃到西安。正在缺衣少穿的时候,周莹奉上各种用度,并一次就进献了10万两白银!慈禧大为夸赞。后来,周莹又向朝廷进献,最终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著名演员孙俪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的正是她的事情。

周莹在民国前已经去世,现在吴家的当家人,是当年周莹过继的侄儿吴怀先,李志行正是要去拜访此人。

这个吴怀先,没有养母的本事,偌大的产业也没有多大发展,所以找了个安稳办法----买地!据傅长缨统计,受吴怀先控制的土地有好几万亩!所以李志行才来做吴怀先的工作。

话说吴怀先也就是个一般的大地主兼富商而已,以李志行的威名,有泾阳县的县长陪着,和蔼可亲地给他讲了一番其中的道理。吴怀先怎么会不答应?这是督军大人要帮自己发财呀!所以这事就成了。

李志行因为自己毛笔字不好,并没有给吴怀先留什么“开明绅士”之类的匾额,但吩咐《西北日报》作为正面形象宣传,吴怀先也算扬了一把名。

这事本没什么可说的,巧的是,李志行在吴家遇见了一个人!

此人乃是吴怀先的叔伯兄弟,名叫吴宓([mì]:安静),前年刚从英国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回来,现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文学院的教授。

李志行到吴家时,吴宓恰好在座。

吴宓这人长得很有特点,“脸就像一幅讽刺画,脑袋像一颗炸弹,非常具有爆发性。面容瘦黄,颧骨高起,胡须刮得整整齐齐。最有特点的,是他的一对亮晶晶的眼睛,就像两粒发烫放光的煤炭。”

有这种长相的人,大抵一见就让人比较醒神。所以,李志行便与吴宓交谈。

不料吴宓此人为人倜傥,谈吐洒脱有趣!李志行在吴家的时候,竟是吴宓大多陪着谈话。

一谈之下,李志行发现这是个人才!

因为这个吴宓不但见识广博,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尤其擅长中西文化的比较,并由此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吴宓的主张是:只有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有效的精华,才能重建我们民族的自信和尊严。他反对当下轰轰烈烈的一味的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

其实吴宓所持的,即所谓的“新人文主义”观点(核心是尊重人性)。他的这套理论,在此时算是是一个“非主流”,时常受到正在国内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学者的攻击。

这些新文化运动学者认为传统文化都是糖粕,应该是全盘否定。

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李志行也是个“非主流”!他的观点与吴宓的观点不谋而合。

于是两人越谈越投机。

后来李督军索性在安吴堡住了一夜,与吴宓又畅谈了一个晚上。原因是他欣赏吴宓的才华,忽然想请吴宓到西安来任教。而西安原有的西北大学已经解散,所以李志行又动了建大学的念头。

吴宓一听也非常高兴,他愿意回来。家乡有这么好的督军,督军有这么宏大的理想,他为什么不能回来为乡梓做些事情?

于是,李志行从泾阳离开的时候,队伍里就多了一个吴宓。

要说李志行也是慧眼识才!吴宓在英国上学的时候,与陈寅恪、汤用彤一起,就有“哈佛三杰”之称。这三个哪个不是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这个“炸弹头”吴宓,竟然碰巧被李志行遇上了!

一回西安,李志行就立刻急不可耐地向吴宓引荐“学问人”乔大少。

不料乔大少竟早就认识吴宓!

于是,乔大少便邀请大家去易俗社看戏。因为最近乔大少一忙完公务,就去看戏,美名其曰“研究陕西文化”。

却说乔大少和吴宓都是文化人,又都风流倜傥,对着台上的“海棠红”一番品头论足,听得李志行直吹胡子瞪眼!因为“海棠红”就是李志行的干妹妹党银铃,只是因吴宓在场,李志行不好发作。

而银铃姑娘在戏台上发现了便装的几人,竟然美目流盼,对着几人一个微笑,盛装之下,一时竟美艳不可方物!

台下一些孟浪儿不禁大声叫好,向台上抛洒银钱。有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竟然对着戏台上吹口哨!

银铃姑娘却不在意,先美目流盼向李志行、乔大少三人看了一眼,一回眸便笑靥靥地对着台下施了一礼谢赏。

台下那个吹口哨的家伙更加得意,又是口哨连连。

李志行皱着眉头,回头看了一眼段青。段青会意,就要派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孟浪子拖出去好好教训!不料乔修远见状,却向段青摆摆手,示意段青不要多事;又向李志行兴高采烈地谈起了银铃姑娘的演技如何高超等等。

李志行不得不按下性子,强忍着没有发作……。

但走出戏院之后,李志行便劝乔大少搬到督军府来住,两人好随时商量大事。

乔大少一听急忙推脱,连说自己虽然看戏,但一定不会误了军队上的事情!并说他已经与玉琨商量了今年的军队演练和大比武、以及军队训练的改进方法等事项,例如让士兵训练晚上打香头等等。

李志行只好作罢。

第二天,乔大少还要约吴宓去听戏!李志行急忙将吴宓拉走,与教育厅长景志傅、司法厅厅长党积龄一起,商量办大学之事。

党积龄一听督军要办一个一流的大学,自然十分高兴。他在政法学校的时候,就一直想恢复西北大学,就兴奋地说“督军,我看就叫西北大学!以政法学校为底子来建!”

李志行点点头说“政法学校本就是原来西北大学主体,这个我看可以。不过我想将三原的财务学校、以及报国寺留学预科学校也合并进来。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学就同时有三大支柱,扩大起来也方便些。”

景志傅说“督军大人的想法我很赞成!但我的看法是,要建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批名教授才行。否则我们建出来的,只能称作大学,而不能称作一流的大学。其中,尤以国学的教授最为重要!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最容易为学校增加影响。”

景志傅的看法十分实用,李志行和党积龄听完,都点点头表示认可。

这时吴宓笑着说“哈哈,这有何难?如果诸位信任,就将此事交给我。我一定帮西北大学建设一个一流的国学院!”

李志行一听大喜!四人遂商议先成立“西北大学筹备处”,由吴宓任处长,要用什么人由吴宓去找,省政府全力配合。

至于搞这个要花多少钱?李志行压根没提。跟文人不能轻易谈钱,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骂你有铜臭味!

但李志行自有规划,他打算将西安的兴庆宫拨给西北大学当新校址。那地方足够大,风景又美,是唐玄宗李隆基做藩王时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称为“南内”。(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另外,顺便说下,唐玄宗爱看歌舞,乐人们当时就住在兴庆宫的梨园,这也是“梨园子弟”一词的由来。

至于钱,李志行现在大办砖瓦厂、水泥厂之类的,学校建设都用自己的东西,能花几个钱?建筑方面,无非是外购些木料,其他就是聘请教授、补贴学生、购买教学用具的钱,估计用不了多少。

但李志行仍决定:先准备1000万!

吴宓很快辞了东南大学的职位,专任西北大学筹备一事,各项事情进展迅速。李志行得吴宓,可谓得了一员大将!

李志行几日奔波忙碌,又办成了一件大事,心中高兴,想着好几天没见乔修远了,便去找乔修远庆贺。

不料到乔公馆后,乔修远却不在家。一问卫兵,原来乔大少这厮又去看戏了!

MD!现在还是办公时间!你个乔大少怎么又跑去听戏?李志行大怒,让卫兵马上去找!自己就在乔府等着!

一会,乔修远回来,口里还哼着戏词,满脸享受。一见李志行就问到“正之,你找我?什么事?”

李志行一见乔大少的样子,忽然叹了一口气,说“瑶圃,也没什么事,我来看看你。”

乔修远一听,就吩咐上茶,并亲手给李志行斟满一杯,然后自己又倒了一杯香茶,先喝了起来。

李志行啜了一口,然后说道“瑶圃,要不你来兼这个关中道尹,或者来当陕西省长?我看你闲着,实在妒忌得慌!”

“啊?万万不可!”乔修远立刻大叫。

“有什么不可以?”

乔修远忽然盯着李志行,很严肃地说“在咱们的团体里,既带兵又从政的,只有你是特例。如果我再去兼职,以后只怕后患无穷!正之,你可千万不能开这个口子!”

李志行听后,苦笑了一下,然后一声叹息。

乔修远看着李志行的样子,便开口说道“我看不妨让萌生多挑挑担子?”

李志行摇摇头。

桂萌生也很忙,汉堂的经济帝国就靠他撑着呢!再说了,官场也讲资历,否则他早提拔自己的学生当这个关中道尹了。

“要不去请于右任先生回来?”乔修远又提了个建议。

李志行思索了一会,又摇了摇头。

于右任资历绝对够,能力应该也够,但李志行觉得他的国民党色彩太重,给他个道尹的位子低了,给陕西省长的位置,只怕北洋政府不会答应。

乔修远看着李志行发愁的样子,就说“正之,其实从政我也不行。而且,我不喜欢和这些官僚们打交道!不过你也别太着急,现在我们发展还很好,可以慢慢来。同时,我也想想办法。”

李志行只好点点头,临走又补充了一句“军队的事情你多操心,那是咱们的根本!”

乔修远点点头让志行放心,并说他最近要搞一个团级以上军官培训,主要从实例讲解以前打仗的得失,以及战法的改进等等。

李志行点点头,说到时候自己也参加,就先回去了。

也许是李志行的愁眉苦脸使乔大少起了恻隐之心。几天后,乔修远主动来找李志行,谈行政问题。

“正之,我这两天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团体崛起太快,所以缺乏治理地方的行政人员,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实。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觉得可以通过选取和培养来解决。但这不是我今天想说的关键。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行政委员会”,来统一辖区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官员的任免。

这样以来,我们就能控制根本。例如,某个官员表现不力,我们直接换掉就是了……”

“唔,“政务委员会”?”李志行认真地听着。

……

两人讨论了许久,李志行认为乔修远说的也是一个好办法,先把“印把子”牢牢抓在手里,并制度化!这样任用贤能也好,罢免庸才也好,就没了之前那么多顾忌,省的出现尸位素餐的,却不好拿掉的窘境。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集权,也是一种变相独裁,这会动很多人的利益,必然招致很多反对意见。例如省议会,议员们恐怕首先不答应。

关于这方面,乔修远早想好了。他让李志行给外蒙打个招呼,陕西和绥远两地,他设法来做工作。

乔修远这家伙鬼精鬼精的!他知道李志行其实并不是愁没人来当这个关中道尹,而是怕万一请来个拆台的,不好收场!所以他提出了集权的办法,让李志行抓住根本,这样就可以放开手脚。

这主意果然立刻得到了李志行的赞同。

乔修远这人,才华出众,又地位独特,所以劝说工作比较顺利。他先设法说通了马福祥以及陕西省议会议长王讷,又由这两人去做官员和议员们的工作,最终取得了统一意见。

于是很快,李志行召集两省一区行政会议,成立“陕蒙绥政务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县长及以上行政官员的推荐、任命、考评和升迁。委员长由李志行担任,副委员长为马福祥、陈士可。

与“陕蒙绥政务委员会”并列设立的,为民意机构“陕蒙绥联合议会”。

联合议会最重要的权利,是有权提出各级行政长官罢免提案,并有提出、讨论并批准地方法规的权利,也可以向委员会提出重大行政建议。

理论上讲,联合议会也可以提出对李志行的不信任案。所以,联合议会必须善加控制!

经选举后,王讷担任了联合议长,程名恭当选为副议长。

这其实是妥协的结果,李志行想要的其实是独裁,但这个“联合议会”必须有,因为这是民主的脸面。

在联合议会中,除了外蒙的议员是李志行的“铁粉”外,李志行其实没有多少实力。但好在他目前政治清明,名声又很好,所以反对他的人极少。

李志行自然明白,乱世之中,议会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一些居心叵测的家伙的大本营!不过,他准备先披上民主的外衣,以后再慢慢“教化”这些强权者们都讨厌的议员们。等到议会到了真能够代表民意的那一天,再真正将权力还给议会。

行政委员会另外下设了3个局,分别为司法局、监察局和考试局。

司法局由党积龄担任局长,主管司法。监察局主管县级及以上官员的考核和升迁,由李志行兼任局长。考试局负责所有基层官员的考试任用,由范锡年任局长。

这里面,监察局和考试局两个局其实不单代表行政,并赋予了检察的功能。

那么这个范锡年是谁?竟能担当如此重任?

他就是李志行见过的“最高明的HR”、通统山堂的“组织部长”范掌柜!

话说范掌柜的才能李志行一直非常佩服。在范的经营下,通统山堂这几年人才辈出,所以范掌柜就有幸被请来,担任这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得到任命后,范掌柜激动地满脸通红,慨然自诺,表示自己“愿意老骥伏枥,一定为督军举贤任能!让督军放心。”

但考虑到范掌柜是个帮会分子,又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李志行又派周向豪去担任范掌柜的副手,查漏补缺。

办完这件事情,李志行心情轻松不少。

不过凡事有无互化,得之东隅,失之西隅,李志行宣传口的大将张季鸾却要辞职!原因是目前《西北日报》已步入正轨,按之前的约定,他要走了。

李志行收到张季鸾放在督署的辞呈,急忙找了杜斌丞一起去劝说。

等到了《西北日报》报社,张季鸾却不在,一问张的助手樊少白,说:张先生特意赶到终南山去了,去向一位北京来的朋友去辞行,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李志行听后十分惊讶,他上午出去巡视,张季鸾前往督署辞职,等了他也不过半个钟头,见他不归,就放下辞呈走了,却着急忙慌赶到终南山去给朋友辞行!张季鸾这朋友究竟是谁?让他如此看中!

樊少白说他也不清楚,只是听说姓杨,北京来的,已经来了近一个月,住在终南山,张季鸾隔几天就会赶去叙旧。

李志行一听更加惊讶,与杜斌丞对视一眼:张季鸾的辞职莫不是与此人有关?可此人又究竟是谁呢?李志行和杜斌丞都起了浓厚的兴趣,想一起去一探究竟。

但终南山72峪口,想要去找,只怕要云深不知处了!

樊少白一听,笑着说“校长,其实没有进终南山,是在长安县的引镇,张先生每次都去那里会友,报社里有职员相随去过。”樊正是刚回来不久的留学生,美国哈佛新闻学毕业,也是报国寺的学生,所以喊李志行校长。

樊少白说完,便喊来了一个叫老黄的杂役。

据老黄介绍,张季鸾的确每次都去引镇,他的那位姓杨的朋友,就住在镇上。但他每次也就送到镇上就返回了,并不知道那位杨先生的具体住处。

引镇是西安城南边的一个小镇,地处终南山北麓,属于长安县,因地处长安、蓝田、柞水三县交汇处,商业比较发达,现在的西安火车南站就设在这里。

引镇距离西安城不过三四十里,坐了汽车去也不过一个钟头,镇子又不大,一个外乡人,总能打听到,所以李志行决定去看看。

这时樊少白却恭敬地说到“校长,张先生不在,报社还有不少紧急事要处理,学生无法陪您一同前往,就由老黄陪您和杜厅长一起去,您看是否可以?”

李志行摆摆手,让樊少白去忙自己的事,有老黄带路即可。樊少白恭敬地向李志行和杜斌丞行过礼,便自去忙事情。

然后李志行换了便衣,与杜斌丞两人轻车简从,一路前往引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