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隆冬讲学
书名:恋红尘 作者:果十七 本章字数:2802字 发布时间:2021-02-03

歙州城虽地处江南,腊月时节却也极为寒冷。

这天一大早,天空飘起了小雪,歙州城里人来人往,比平时都热闹几分。

一个步履匆匆的外乡人,眼见下雪了,着急寻找客栈投宿。接连问了多家客栈,都已满客,他急得团团转,莫非今夜要露宿街头了吗?

“店家,为何今日客房如此紧张?”他无奈地和店家攀谈起来。

店家瞟一眼他风尘仆仆的样子,道:“你是刚来歙州的外乡人吧?客官你有所不知,今日是我歙州文坛名士周致远周师,每月例行的开坛讲学之日。”店家提到周师,满脸自豪的模样,就像在说自家兄弟一般。

“周师?开坛讲学?”外乡人仍不明白。

“今日,你大约是找不到住处了。我这里还有一处地方可住,就是那马厩旁马倌住的屋子,我那马倌今日正好回家照顾老母了,你要是不嫌弃,就住一宿。我不收你钱,你半夜给客人们的骡马填一回草料就行。”店家好心给出主意道。

“你运气好,正好赶上周师讲学。你若答应了,就把行李放进那间屋子,快去听周师讲学吧。”店家说完,转身忙去了。

客栈老板每天阅人无数,南来北往的客人,他只打眼一瞧,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个外乡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哪怕衣衫有些脏破,还是能看出来是个读书人,是读书人便没有不爱听周师讲学的。

外乡人将行李放在马倌的屋子,出了客栈门,回头看了一眼客栈门匾,“四海春客栈”,心里牢牢记住了,才大步离开。

他随着人流,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周师开坛讲学之地。只见这里人头攒动,根本看不到里面,只听得一个男子声音洪亮地讲着什么。

他四处张望,看到北边有棵大树,他决定上树一看究竟。待他上了大树,清楚地看到,人群中央,三尺高台上,一个中年男子身着藏蓝棉袍,因着下雪,批了一件墨色斗篷,正在侃侃而谈。

“我辈文人,读书无不效法孔夫子。夫子主张的读书之法,简而言之就是:思、问、习。”

“何为‘思’?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伴相生……”

这外乡人越听越敬服,这周师所讲和自己平日所思不谋而合,甚至自己不明白的一些地方,因他三言两语竟豁然开朗起来。

周致远在高台之上,从读书治学,讲到修身齐家,再讲到家国天下……他慷慨陈词,身上披了厚厚的雪花,也不以为意。

台下众学子文人,时而喝彩,时而提问,似乎今日大雪是来为他们助兴的。

树上的外乡人也听得入了迷,忘记了自己单衣薄裳的寒冷。

忽听大树旁,一家酒楼的二楼窗边有人说话。

“父亲讲得真好!我长大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

“大哥,你一定会的。你文才那么好,像极了父亲。我不如你。”另一个少年说到。

“二哥,你说什么呢?你的学文也不差,而且你的功夫好,你可以保护我们啊!”一个少女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风吹银铃。

“还有我,我也要保护哥哥姐姐。”一个孩子稚嫩的童音着急地说道,唯恐把自己落下了。

“还有我,我也会保护师父、师娘,还有你们。”又一个少年道。

这树上的外乡人听明白了,这是周师的弟子和孩子们。他无意中听到孩子们的对话,在这寒风中竟然感动地湿了眼睛。

听着台上周师的朗朗讲学声,他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或许暂时留下来也不错。

周府前堂。

周致远披着一身白雪大步迈进堂,孩子们全都跑过来问寒问暖,帮着解披风,帮着换鞋子,帮着递面巾,帮着端热茶……

他受宠若惊地任由孩子们帮忙,眼神求救地看向一旁站着的夫人陆清荷。陆清荷好整以暇地看着孩子们忙活,看着夫君求救的表情。

“孩子们今天去听你讲学了,看着自己的父亲受苦受冷,想为你做些事,你安心享受着!”

听了夫人的话,周致远明白了。难得孩子们一片孝心,就安心受着吧。

一夜风雪。

第二天一早,周婉妤早早起来去找了李慕云,还有三兄弟,去演武场堆雪人。

因为约好了第二天堆雪人玩,李慕云晚上就没有回云府,周府有一个院子是他小时候经常留宿的,后来便一直给他留着。

周致远夫妇到了演武场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堆了一个大雪人,正在追逐着打雪仗。

他俩刚站定,一个大雪球就砸中了父亲周致远的肩膀,惹得孩子们一边大笑,一边躲藏,害怕父亲责怪。

周致远并未责怪,而是哈哈大笑着,拉着夫人陆清荷加入了打雪仗的大军,大家分成两军,互相砸着,白色的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好不热闹。

片刻后,福叔来报: “老爷,大门外有人求见。”

“我去看看,你们继续玩。”周致远安顿好孩子们,才转身离开。

待他进入前堂,看到一个单薄的身影坐在那里。

只见此人,容发不甚讲究,却也整齐,衣衫虽浆洗得很干净,却明显旧了,有些破了的地方已经用粗糙的针线缝补过了,神情坦然,目光炯炯。听到自己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这是一个虽穷困潦倒,却有礼有节的人。不知他找我所为何事。周致远从一进门,到坐在主位,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

“学生拜见周师。昨日听了周师讲学,如醍醐灌顶,解了学生心头多年的疑惑,今日特意前来拜见。”说完,深施一礼。

你道此人是谁?竟是昨日上树听讲的那个外乡人!

“免礼免礼,快快请坐。”周致远请其坐下,“朋友来自何方,今日登门所为何事啊?”

“周师,不瞒您说,我是一个外乡人,姓李,系李白后人,据家祖讲,我应是太白公第七世孙,名思年,字慕白。家祖赐字“慕白”,就是希望我时常思忆先祖,希望我能找到先祖其他后人,认祖归宗。”李思年一口气说完,望向周致远。

周致远端起茶,慢慢抿了一口,思量着此人所说的话。

“如此说来,贵客竟是太白公后人,失敬失敬。”周致远说着,站起身来从新与他见礼。

“不敢不敢。”李思年快速起身阻拦,并回礼。

两人再次坐下。周致远问道:“我看您年龄比我小许多,我称呼您‘慕白’可否?”

“可以。随便周师称呼。”

“慕白,你既然要认祖归宗,来我周府也是无用,我并不知太白公家的事。”

“不怕周师笑话,我是走投无路才来投奔周师的。认祖归宗之事暂且不急,如今恳请周师收留我。”李思年又欲起身恳求。

“不急,慢慢说。”周致远赶紧拦住。

原来,这李思年祖上是太白公的孙子,是太白公长子李伯禽的儿子。

当年太白公长子李伯禽有一子二女,二女在当地嫁为人妇,儿子后来外出游历,从此未归,杳无音信。

李思年说,其祖上遗言称,当年太白公之孙游历大江南北,遍寻祖父足迹,一心想效仿祖父。有一年游历到苏杭一带,在山间不慎滑倒跌落,被人救起治愈后,腿脚行路不便,从此不再游历,在当地娶了恩公之女,定居下来。

先祖离世时,曾留下遗言,让后世子孙不可荒废诗书,不可辱没太白公之名声,早日找到太白公其它后人认祖归宗。

虽有祖训,但后辈子孙再也没有出过像太白公一般惊才绝艳之辈,大多都是努力维持生计,也没有能力出来寻找。

到了他这一代,李思年自小聪颖,诗文武艺在家乡小有名气。在他十八岁那年,祖父赐字“慕白”,命他外出寻找太白公其他后人。

时隔久远,祖父所知线索只有一条:太白公葬在龙山附近,其子也居住在那里。

李思年凭着这条线索,在外寻找两年多,境况yue加窘迫。昨日来到歙州,听了周师讲学,突然改了主意,决定找份事做,安定下来慢慢寻找。于是,他除了半夜起身给骡马添草料,思前想后几乎一夜未眠,一大早就赶来周府拜访。

 

未完待续......

每天早上8点准时更新,敬请关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恋红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