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算过没有,我们的腐竹厂在烧锅炉方面的费用占了多少成的生产成本?”白寒高轻描淡写地说道,但是就这么一句话,让吴大志顿时醍醐灌顶。
不过吴大志看过了文秀给他整理好的锅炉房的数据,就算是安全换成了集中供热,那也还不至于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这其中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问题,白寒高也只能是两手一摊:“你要想知道,只能问你那个义结金兰的李大哥咯!”
话说李云敏昨日从闽商会出来以后也没有闲着。他去走访了柳州螺蛳粉协会,同样了解到了关于螺蛳粉产业的大致规划。
对于他来说,即便是石屏的工厂运营已经是稳如泰山的,但由于近年来太过于依赖螺蛳粉产业的拉动,使他不得不将目光放长远。
生意人嘛,市场在哪心就在哪,这是毋庸置疑的。柳州城的饮食习惯跟石屏的也没多大差别,慢慢地他也开始喜欢上了这座慢而不懒,宽而不散的地方。
正如骆晓静第一次来到柳州城一样,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哪里都是惊喜,比起那些个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这里的烟火味更加显得真实。
如今正是深冬季节,但这里并没有任何衰败的景象。马路旁的绿化带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远处群山依旧可以看到乌桕的红叶,并不亚于片片传情的红色枫叶。
李云敏带着小妹和随行人员,两人从市区出发,仅花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合江镇的柳花江大桥。
从桥上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桥头一侧的合江产业聚集区。尤其是合江腐竹厂锅炉房的那个大烟囱,像是在向人们展示合江传统产业的完美转型,更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等待着姗姗来迟的意中人。
文秀早就安排人把合江腐竹厂的大门处布置得漂漂亮亮的,一张大横幅上用红底黄字写着一行大字,格外显眼。
“热烈欢迎云敏实业兄弟领导莅临指导!哥,你瞧人家吴大哥多有文化呀,人家这横幅可比咱厂门口的那个欢迎你来参观要阔气多了!”李小妹一进厂门口就开始嘟嘟囔囔,有如李姥姥进了大观园。
“小妹此言差矣,我就高中毕业的水平,哪里谈得上有文化。你看到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我们厂的文总弄的,我们这些大老粗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吴大志带着几个人迎了出来,把客人往厂里接。
“我说兄弟,我们就是来你这里看看,没必要搞那么大阵仗吧?”李云敏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确是受用得很。
这些年他走南闯北,见识的人和事也不少,但真正受到如此礼遇的还真没有过。很多人表面上是客客气气,但都是逢场作戏,真把他们当做贵客的估计也没几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李云敏从小就特立独行,遇事沉稳,商业手段雷厉风行,业内人很少能摸得透他的心思。但就是这样的人,他恰好缺少的就是被人重视的感觉。
自从进到合江腐竹厂的大门,李云敏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如沐春风。即便是深冬寒意料峭,他也感觉到暖意洋洋。
“吴大哥,我了听说了,你身边那个文总可是个大能人啊,人又漂亮又能干!”李小妹没见过文秀,殊不知文秀正走在他们身后。听到李小妹的夸赞,文秀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热潮,从心口一直窜到头皮,直到一阵酥麻的感觉从头顶冒出。
“哈哈哈,小妹真会说话,你都没见过文总,怎么就这么夸赞她?”吴大志没直接介绍文秀,调侃着李小妹。
“来之前我肯定有做过功课啦,你们合江的知名人物,我哪个不晓得!我昨天还跟我哥说了,就他这样,如果能娶到文秀姐这样的老婆,那我就放心了!”小姑娘嘴无遮拦,此言一出,愣是把李云敏吓了一跳。
“你这小丫头片子,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李云敏用石屏本地话训斥道,但是云南话的语系跟桂柳话本就相近,在场的又有几个人听不懂的?
“小妹,你别听那些人道听途说,那个叫文秀的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厉害。”文秀在身后听着,忍不住插嘴辩解。
李小妹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头也不回:“你们当然不晓得,等她真做了我的嫂子,你们可别羡慕嫉妒恨!”
众人都被她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吴大志没想到这个李小妹呆萌呆萌的,真是可爱到家了。
“李总,咱先到会议室坐坐,跟你们做个交流,向你们学习学习,回头我再带你们到厂里参观,你看怎么样?”吴大志并不想马上带李云敏进到生产区,因为他还没完全了解对方的来意。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有时候不得不表面做一套,心里留一套。
客随主便,到了别人的地头,那就得听从主人的安排,李云敏还是懂得这方面的常识的。
会议室里的座次也是文秀安排的,大伙坐定,呼朋唤友,好不惬意。
文秀坐在大志旁边的座位,黄树来则坐在远离客人的位置。这样安排并非是排挤他,而是特意不给李云敏有机会跟黄树来交流太多关于技术的问题。
吴大志站起身,开始介绍团队成员。当然首先介绍的肯定就是坐在他身边的文秀。
当吴大志介绍完文秀,刚好坐在文秀对面的李小妹蹭地站了起来:“哎哟喂,原来你就是文秀姐哟,嚯嚯嚯,今天终于见到真人咯!”
她终于反应过来,刚才从进到厂门口开始,文秀就一直跟在他们身后。也不知道是尴尬还是兴奋,总之李小妹的脸刷的一下,全红了。
跟着红了脸的还有坐在吴大志对面的李云敏,看着眼前楚楚大方,精神干练的文秀,他居然不敢正视了。
这两兄妹的表现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可爱,堂堂一个李总,面对这样的场面竟然一句话也应付不上来。
“欢迎我们云南的朋友,既然是大志哥的兄弟,那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希望我们以后多多沟通,一起携手同行!”
文秀的话说得文绉绉的,这也是她这么些年来历练过来的。不过这些话在云南兄弟的心里,他们并不觉得是敷衍的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地感受到了合江人民的热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