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烟灰
书名:岁月的痕迹 作者:烟灰飞散指尖 本章字数:5417字 发布时间:2021-02-04

四年前的除夕夜,辞岁的鞭炮声在灯光灿烂的小城回响,我站在宏力医院九楼的阳台上,不停地抽着烟,默不作声的望着小城,无所适从。我在想,我该不该从那里跳下去,这样我也便不会在尘世挣扎绝望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排斥提及那件往事,乃至于恐惧。

那一年,救护车的警报撕碎了我多年的狂妄高傲,自以为是的我相信这世间每一个人都会善良单纯,可是我错了,畜生是藏在人群里的。

那一年,在医院的检查中,我查出了脑中阴影的存在。在以前的一部小说里,我曾经勾画了男主人公脑海中有阴影的情节,想不到会在几年后在我的身上应验。生命总是充满着意外,不是吗?

我不想过多叙述我那年究竟出了什么事情,那个故事里面充满着丑陋肮脏、绝情。如果写出来,不是怕读者误解我在用自己的经历哗众取宠,而是那些丑陋的人和物不配出现在烟灰的文字里。一个俗不可耐的故事再加入一些行尸走肉的介入,写出来的是文字,吞进去的是苍蝇。

我想说的是那张省城医院来的诊断书: 脑血管畸形,也就是说非真性肿瘤。这个病症多发于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脑血管畸形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是感觉不出来的,除非做脑血管造影检查。由于畸形使得正常的血管出现了薄弱环节,在人情绪激动或其他可一刺激血压升高的时候(如醉酒、吸烟,高度紧张的时候),该处血管由于不能承受突然升高的压力而破损,也就是出血了。这时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昏迷等症状,才会去就诊。如果出血不多,及时送医,还能救治,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或最终变成植物人。最可怕的莫过于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没办法进行手术,也就是说那里动不得。动了手术,极有可能提前进入植物人生涯。就是这个么可笑的事情,可笑到我根本不知道那个瘤子什么时候会爆掉,或许一年两年,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爆掉。这算不算生命和我开的玩笑,毅然决然的将我的命运化成一个未知数,让你无法猜测你的将来,无法规划你的后半生。人家爆了血管,还能留下一个中风的结局,而我却只能直接挂掉,爽爽利利的,没有任何悬念。

那几天,我开始莫名的恐慌,开始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莫名的恐惧弥漫着我。我在想我的另一个结局,为什么我没有被几个畜生打死,我的生命原本就已经是一个随时消失的东西。我开始了在阳台抽烟的日子,遥望着小城的一草一木,从懊恼崩溃到幡然醒悟去实现自己没有做的事情。我蓦然发现自己生命的苍白,死了也终会与芸芸众生一样渺无声息。家人朋友或许会在我死后的短时间内很快忘了我,再次提及也将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伴随着正邪是非的评判后,空留一声叹息。哦,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他叫什么来着?

出院的时候,我再也无暇顾及那些俗世的琐碎。我想在这个世间留下自己的名字,让大家能够记得我时间久一点,让我的女儿能在我离开以后想起她有一位优秀并深爱着她的父亲。

我不想做我以前的自己了,或许将我抬上救护车的时候,那个以前的自己已经死了。我也真切的在那段日子觉得自己死了,伴随着那些多年的狂妄与傲气,伴随着那些无知并浑浊的过去。

我变得沉默寡言,变得不喜欢和身边的人交往,很多时候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敲打着不知所谓的文字。住院的十日,使我看透了人情冷暖,看淡了俗世挣扎,看破了平时亲兄热弟的友情。我说不清自卑还是自信的活着,开始冷眼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转而以一种轻蔑的目光凝望那些来回走动的驱壳。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也没有自信自己是否真的能完全脱离过去的荒唐。这一切,使我不自觉在别人眼中变成一个神经质的人。偶尔也会,狂躁暴怒,对一些看不惯的人会骂:“来呀,你过来咬死老子!”

我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我的以后会怎么样?变成了未知数。

2015年,我半迷糊的状态踏入股市,斩获颇丰。或许那些刺激才能唤醒我麻木的神经,我动用了信 用卡,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挣了一些钱,这些也使我开始更加相信那些东西可以刺激到我。算不算持续的麻木自己呢?应该是吧!这种持续一直到股指吞的我倾家荡产那一天!

我在一天内变得一无所有,还背负了数十万债务,曾经的刚刚收归的自信再次被撕碎。那几天,我开始坐在办公室发呆,头疼欲裂,精神恍惚。我趴在书房的地上,不知所谓的翻来滚去,双手抱着我的头部期许减少痛楚。我绝望了,我再次绝望了!那些痛苦不是来自身体,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无助。

我是个很少向朋友开口借钱的人,哪怕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不仅仅是害怕拒绝,更多的是不敢想象自己低下头颅哀求别人帮助的可怜相。自卑、清高,这两个概念在我脑海似乎不是很明朗。

我试探性的向那些朋友讲述自己的难处,期许有人能拉我一把。好在,几个铁瓷对我的帮助。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远在内蒙与西藏的两位朋友,他们第一时间就要给我汇钱。我拒绝了,我说我看一个月之内能不能把房子处理掉,如果真的处理不掉,我再开口。嗯,没到最后,我依旧放不下自己那点可悲的清高。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

然而最后,我并没有卖出那套房子,也终于靠几位朋友凑的钱帮我暂时渡过了难关。

后来,得益于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哥们推荐,我的文字得以走到出版社总编的案头上。几经思索后,我选择写这本小说,当时的名字叫《80后等你爱我》。当机遇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手中的几部书都是前几年的残卷,也包括出版的这本。我也终于发现,除了自己网络处女作《谁偷去了我的良知》后,剩下的都是或几万或十几万的残稿了,坚持写作多年,竟没有完成几部真正的作品。那些时光在焦躁中已经随风而去,那些碎美的文字也在泪痕中被打湿。

我想做烟灰了,卑微的烟灰,至于会不会成为烟花?我没有去想过。做一个坚守梦想,坚守自己的人吧!毕竟你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生命如此脆弱,我们不知道等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回味未曾实现的梦想,将是何种的凄凉。我这样告诫着自己,开始了这本书的创作。

我从来不曾想到,九四三班还有同学记得我。那位曾经叛逆随性的少年,已是三十多岁的沧桑无奈。他们找到我的时候,似乎未有觉察到什么,直到我把书的章节扔到了群里。很多人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老男人追逐梦想,总是存在着些许猜测,无论是怀疑还是相信,总会伴随着不可思议的唏嘘与感慨。写书这种高大上的事情,似乎从来和学渣没有任何关系。

或许很多人不感兴趣,但他们总是报以温暖的话语,也正是那些温暖的鼓励使我能够坚定的走下去。一本书的创作过程背后,注定要忍受着漫漫长夜的寂寞与孤独,那种冷清而今回味,不堪言表。而那时候,我并不敢保证这本书出版,新人出书没有名气以及销售的保障,加上国内实体出版市场低迷,手机阅读吞噬着人的生活,说实话书的出版并不靠谱。

那段日子,我感觉到自己抑郁了。做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做两场同学聚会,感觉自己苛刻到了变态的地步。好在,那些组委会的同学包容我,而我在的九四三班他们更是做到了极致。

聚会后,因为主持人把节目单打乱,我竟然寻衅滋事吵了几天。不知道那段日子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子,每天心中有一股无名怒火,似乎像要爆炸一般。做聚会,投入了我所有的精力,每天晚上都在一次次的打磨视频,一遍又一遍的更改视频中的文字,连我自己现在想来都莫名其妙。不理解当时自己为何把那场聚会看得那么重,甚至于把许多的话说得有点过了。现在想来,感觉挺对不住合作的几个同学的,其实聚会完全可以做成一次游戏去看的,而我却企图把它作为自己一部完美的作品。后来,我才知道对任何事情过分追求完美,便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惧怕自己失去任何一次机会,惧怕自己完成不了自己的梦想。

后来,做班级聚会把书暂时扔了下来,几个月后再次拿起笔来写,蓦然发现早已无从下笔。创作的过程一旦中断,想再找回来枯竭的灵感,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我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数着离交稿日期越来越近的时间,茫然无助。

幸亏遇到一个人,我很感激她,当时那本书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把书稿向外发布,没有人阅读的日子煎熬痛苦,因为你在创作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信心,你不知道自己的情节好与坏,读者会不会买账。每一天,我把敲打出的文字交给她,她第二天回复我。偶尔也提意见,而最大的支持莫过于鼓励与陪伴。

写一段故事出来,把它变作文字的过程,无异于是作者备受煎熬的过程。把一些极为稀松平常的事情提炼出人性的精华,唯美的去打动读者。把情节描绘出极为美妙的画卷,然后绝情的撕碎,将读者孽的死去活来的同时,让读者永远记住书中的人物。而在这个过程中,谁又知道作者早已将自己自残到了体无完肤,那种近乎变态的自虐,无数次的删改,眼看着自己数日心血被删除键轻轻的一点化为虚无。那种滋味,谁懂?

每天浸泡在泪水里,听完了我铁瓷的故事后,小说里面加入了程颖,一笔一笔把她勾勒出来,最后亲手毁灭她,让她化为一朵美丽的合欢花在风中飘散。那一会,远比作者自己死还要撕心裂肺。

几个月后,出版社的选题会已经通过了这本书的选题,那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已经八成出版的把握了,我将稿子寄送到出版社的那一刻,心里已是百般滋味。

我拉出了所有手稿,将它赠给了陪我写书的那个同类,也只有她值得拥有那本书,而那个时候我的那本书才走进出版社。(后来,从郑州拉回来书的那一天,我也是第一个赠给了她。而后来出版社给我的两本样书,世间仅有两本错版书,一本赠给了资助我出书的人,另一本留给我我的妻子女儿作为珍藏。一本书到最后的出版,恰恰是两位朋友和妻儿老小的支持,才有了以后的成稿。)

六月份,我怀揣着我的梦想,背负着那些支持我的亲人朋友同学的期望,奔赴京城签约出版。

漫长的等待备受煎熬,我开始了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的宣传。出书在小城是一件稀奇事,很多人都在关注这本书的出版,也有很多朋友等待着赠书。曾经有位读者直截了当问我:“你出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凭什么要为你宣传转发呢?”

我说:“我会很感激您。”是的,我很感激她。对于现在这个一切都需要利益为交换的时代,写文字的人也只有用感激这个词汇了。

在宣传这本书的过程中,曾遇到过无数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也遇到过无数个向我索书的人。从作者手里拿到赠书,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为那些朋友的热情所感动。可这种热情的背后,却再次为我带来了困扰,那就是我该有多少书才够去赠送呢?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稿费的经济原因,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心情。如果自己在大批量买书赠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血在被无情的践踏了。

而其中也不乏一种小部分人群,靠拿着作者的赠书四处显摆吹牛,他们认为区区二十余元的一本书,以他的交情,烟灰该赠书给他。他们似乎并不懂得尊重别人,那些所谓赠书的厚重以及神圣被亵渎侮辱了。两年含辛茹苦的心血,换不来他一句温暖的鼓励,换不来二十元的支持,所谓的友情也无非是一个词组而已。

我相信那些朋友同学的真诚,相信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些。而我却要面对着上千本的馈赠,原本出书的喜悦变成了出书的烦恼。

写文字的人,对赠书这样的事情看得无比神圣。一个角度是受赠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受赠人是否尊重这本书以及作者;另一个角度就是缘分了。寥寥数页的文字,赠出的是一种厚重的情怀。作者最渴望的是获取对他心血的尊重、理解、支持,而恰恰有些人却总是很简单的认为:区区一本破书,他都不肯赠给我,还是朋友吗?

甚至有一些人,你赠了他,他拿回后会束之高阁,装点门面,刷刷朋友圈,几个月后还不知道书的内容。

可作者没日没夜的心血,却换不来你一句温暖的话语鼓励,这样的友情该如何去衡量呢?作者为了宣传,厚着脸皮群发消息,忍受着众人的不解与嘲笑,忍受着寂寞与孤独,夜深的时候独自伤感自己执着的梦想,渴望把这本书出版的消息扩散出去。在烟灰眼里,早不仅仅是一本书了,而是自己的孩子。这种累或许只有作者自己能体会了。

这样的结局是最让作者痛心的。写文的人大都清高自我,金钱概念单薄,最大的执著是期望自己的文字得到阅读、认可、尊重。

我的那个班级知道我手中书源紧张后,在几个同学的呼吁下,掀起了支持烟灰的热潮。那个班很多同学拿出热情去购买,更有几个同学动辄十本二十本的购买,到最后仅仅保留了一本作为纪念。在后来的赠书中,绝大部分来自那几个同学支持的书源,也包括后来为九四三班同学聚会的那些赠书。那两天,那个班级购买了一百五十本。暖心,真的很暖心。

我少时叛逆,留过级,所以也注定和几个班级颇有渊源。而当我把求支持的消息扔出来之后,除了我所在的老板级几个同龄的男女同学购买了三十多本外,其他却反应寥寥,无人问津。甚至于出现了敷衍了事的面子问题,使人可笑至极。

我感激那些支持烟灰的兄弟姐妹,感激他们的理解与尊重。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也从另一个角度当成了班集体的荣誉,毕竟母校校友里出书还是第一次。在我的眼中,他们买的不仅仅是烟灰的文字,而是帮作者买回了尊严,也使我知道了谁才是最该烟灰去赠书的人。一如出版社赵老师说的那句话:烟灰,你不要想那么多。真正支持你的人,会理解尊重你,而这些人才是你最该赠书的亲人。

而那些人便是:母校的师长、家乡教育界的园丁、以及那些第一时间呼吁支持烟灰并付诸行动的兄弟姐妹们。

后来,原本已不再计划举行的九四三班聚会被我再次提上议程,这样的做法或许招来了更多猜忌。而我却想用一种最真诚的方式来表达我对恩师们以及九四三班集体的感恩。我不知道文学这条路我能走多远,会不会一如既往的坚持走下去,但烟灰人生的第一场赠书会,应该属于那个班级。

一如春节参加完一场同学的聚会后,一位女同学和我聊天,说起我那本书的出版的经过。当她听完我和九四三班的故事后,几许感动凄婉的言道:“烟灰,九四三班是你最该感激以及赠书的集体,因为他们把你当做了亲人。”

九四三班,走入生命的九四三班,谢谢我最亲的兄弟姐妹们。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岁月的痕迹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