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鬼节由来
书名:宇宙巡视组之阴阳道 作者:智仁勇列 本章字数:2314字 发布时间:2023-04-10

七月十五日,关于这样一个节日的由来,应该分成“缘起”和“沿革”两个部分。抛开任何其中一个部分不说,只去强调另外一个,都绝对是在“耍流氓”。

相传,当初在释迦牟尼的弟子大目犍连最初证得阿罗汉果位的时候。他便利用天眼神通,观察自己的母亲,死后投生到了何处。

结果发现,生养自己的老母亲,竟然去了饿鬼道,时时刻刻都要遭受饥饿的煎熬。于是这位目连尊者,便手托僧人用来装饭食的钵盂盛饭,进入饿鬼道,给母亲送些吃的。

所谓饿鬼,可以大体分为三种,即外障饿鬼、内障饿鬼及密障饿鬼。一般的外障饿鬼,指的是所生之处,客观环境极为恶劣,没有食物,故而挨饿。

所谓“千百年来不闻水名,何况见水”。就连食物和水的名字都没听人提起过,更何况能见到那些东西了。

当然,因为恶业的原因,饿鬼的耐受力极强,哪怕一万年不吃不喝,也只会感受剧烈难熬的痛苦,而不会死去。

至于内障饿鬼,所生之处并不贫瘠,甚至颇有财富的内障饿鬼也有许多。但由于自身原因,诸如口舌生疮、咽喉痛楚等等。纵有丰盛美食,也都无法享用,只能感受饥饿之苦。

相比于根本就连食物的名字都没听过的外障饿鬼,内障饿鬼显然又多了一份“求不得”的巨大苦恼,因此也更加苦楚。

而密障饿鬼所受之苦,相当于前两种饿鬼累加之和的千百倍还不止!他们既有“外障”也有“内障”,不仅无法获得任何食物,而且腹部鼓胀如山,咽喉却细小如针。

难以忍受的常年饥饿,使他们什么都想吃下肚中,但那细到不能再细的喉咙,却什么也咽不下去!

大目犍连的母亲,就是转生成了那种密障饿鬼。因此纵然是已经修成尊者、圣人的儿子,亲自喂食。那些饭食到了她的嘴里,也立即化成了火炭,只是平添了更多痛苦而已!

目连尊者大感悲伤,涕泪悲泣前去拜见释迦牟尼佛。陈述事实,求佛慈悲,搭救生母出离苦海。

于是释迦牟尼佛,告诉目连尊者,他的母亲罪业深重,所以才投生去了饿鬼道。如此的恶业,单凭目连尊者,甚至释迦牟尼佛一人,无法超度。

需要在七月十五日,十方诸佛欢喜日,使用盂兰盆,装满各种水果、饮食等等的供品,供奉十方诸佛和修行佛法的圣贤僧众。如此便可藉由僧众回向的功德,超拔其先人离苦得乐。

同时,因为佛教初兴的古印度,夏季时节虫蚁较多。为了不使僧人四处游历时,踩踏、杀伤虫蚁,佛陀还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

就是从农历四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结束,为其三个月。这段时间,出家僧人们需要住在一个固定的地点,闭门谢客,潜心修行,不得外出四处走动。

安居结束时,出家人们需要总结、反思自己在修行佛法上的过失与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这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也被称为“僧自恣日”。

此为七月十五的缘起由来,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早在佛教传入华夏国之前,华夏民族就已经有了烧纸祭奠先人的习惯。

以至于从“西域”赶到长安城传讲佛法的高僧,也曾亲眼见到。民间百姓在路边烧纸,用以供奉佛菩萨的,令他们也深感无奈的情景。

此后经过历代佛门高僧大德们的不断诠释,终于建立起了一套粗浅的,“烧纸敬鬼、烧香敬神佛”的基本认识。

并且随着佛教理论的传播和发展,既然七月十五,是目连尊者尽孝救母的纪念日。那么给先人“送钱”,以资助其在阴间生活得更好些,又何尝不是尽孝呢?

故此在佛教“入乡随俗”的影响下,这七月十五日就渐渐演变成了,民间烧纸祭奠先人的“鬼节”。

当然所谓的“三界”,也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磨合、互相增进的条件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着的。

既然人间产生了这样一个节日,那么冥界也就顺水推舟的予以认可。当日会有大量的“财富”和“信仰之力”涌入阴间,他们又何乐而不为之。

为了配合施行三界全新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北阴酆都大帝还特批在七月十五日当天,可以大开“鬼门关”。让那些“安分守己”的冥界鬼魂,上到阳间,看望一下自己在世的亲人。

这本来就无疑是一件“众乐乐”的好事。但偏偏就有一些自恃学问高深的傻叉加三级,出来指手画脚的要凭借主观认识,对此予以“斧正”。

比如说某些道家“高人”,非要强调这一节日是来源与他们道教的“中元节”。为了纪念地官大帝的生辰,并且打开鬼门关一事,也是地官大帝所为。

且不说神仙们的职责和管辖权各有不同,地官大帝就算官再大,又怎么能越过酆都大帝和十殿阎君,自己直接向普通凡人和冥界鬼魂们“买好”。

而且身为天界高官的地官大帝,生辰之日不高坐于府上,接受各级神仙官吏们的供奉和朝贺。“你不拿”,叫下级官员们还有什么升迁的希望与工作的劲头?

当然无独有偶,也有一些佛教所谓的“高僧大德”,实则“傻逼呵呵”。竟然有不知道哪个出家人,撰写了一篇名为《七月十五不是鬼节》的傻叉文章。

主要是想强调,这个佛欢喜日的“正确由来”,并不是用来给鬼魂烧纸送钱的。但他似乎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忘记了佛教应该服务于人类社会,而并非人类社会应该顺应佛教。

时代变迁,以往曾经“不是”的事,现在“是”了。那些仍然抱着老黄历,“咬死橛子犟”的,不是傻叉,又该怎样形容他们呢?

事实上,无论是烧纸还是烧香,都是一种“精神寄托”。在冥界的供养阁中,最后都一样会被折算成香火值,甚至可以发行“香火币”这样的实物,予以冲抵、兑换。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还是四处游荡的野鬼,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都需要精神力的支撑。

诸神依人类的祈祷而永恒不朽。但作为“还礼”,诸神也该保佑和护持,为他们提供精神力的凡人们,帮那些生命短暂、能力低微的人,实现各种心愿和希求!

当然,鬼神同属,所差的,只是积累的“道行”高低而已。因此,所谓的七月十五日,虽然由来于佛教。

但是在与道教、民间信仰的深入融合,并且在后两者的积极参与之下,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节日”。

他不专属于谁、也不听命于谁。诸佛欢喜,则此日无恐怖、无禁忌。鬼门大开,则此日应布施、应祭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