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儿有时忙完事情之后也会来到民间,到那些小巷子中逛逛,遇到相识的人就打个招呼,也不刻意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百姓们见到了弃儿也经常被当作邻家的慈祥的老爷爷,无话不说,相当融洽!这样可以贴近百姓,并充分了解百姓们的情况。
弃儿今天是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弃儿与王猛两人装扮成商人在路上走着,人来人往,弃儿与路人们打着招呼,突然听到有人在唱着来自召方的歌:“枯藤黄兮,寒鸦飞;故国破兮,妻儿离;水过桥兮,桥依影;此生安得遇汝兮,断肝肠。”
弃儿听到歌声,觉得很有意思,寻声望去,只见一个额头上刺字,被割掉鼻子的奴隶牵着一头老牛,拉着一辆轮子转得不是很快的破车,迎面而来。众人见了这名奴隶都议论纷纷,也有很多人可怜他。
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做奴隶了还会作诗,真是有才啊!”
另一个人说道:“作诗有什么用呢,他还不是奴隶吗!”
又有一个人说道:“他可不是一般人呢!他名叫尹吉,以前在召国还是大夫来的!”
尹吉听了,也不去理会别人对他怎么说,而是赶着老牛,拉着破车继续往前走。这时,突然一声响,牛车的一个轮子陷入了泥坑之中。任凭尹吉怎么赶牛,任凭他怎么在后面拉,牛车就是出不了泥坑。有几位路人本来想去帮帮他,但是见到飞溅起来的泥巴,怕弄脏了衣服与鞋子,都不由得退了回去。这下子尹吉的破车不动了,停在路中间,很是着急。
弃儿见了,拉着王猛一同走了上去。王猛见到全是泥巴的车子,很是犹豫。弃儿说道:“这点泥巴算什么,一起跟我上啊!”
王猛则是说道:“吉大官人,这人是奴隶,犯不着大官人亲自去帮他推车啊!”
弃儿则是说道:“奴隶就怎么啦,即使是奴隶,也是我们大周的国人!”
王猛则是说道:“我一个人去帮他推车就好了,大官人你就负责指挥我们就好了!”
弃儿说:“不行,我不能这样,我与你一道去推车!”
王猛说道:“到时大官人你一身衣服弄脏了,回去我又要被骂的!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弃儿答道:“你又不是没有被骂过,有我呢,你怕什么。”
弃儿于是与王猛,半路伸出援手,去帮尹吉推车。弃儿还问他:“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尹吉受宠若惊,但是很快情绪稳定下来,见弃儿气度不凡,绝对非普通之人,清清嗓子,对弃儿说道:“启禀大人,我名叫尹吉,以前是召国负责祭祀的下大夫。在鬼山子与鬼地子两兄弟联手打败恶来之后,召国城池被周人攻破,我也被俘了。周人在我头上刺字,割去了鼻子,把我贬为了奴隶。后来陈本将军看上了我,把我买回了他的家中,给我一辆牛车拉点东西,也还自由。陈将军对我很好,不把我当奴隶对待,每日三餐不愁。过得够好了。”
“我明白了。刚才的诗是您自己做的?”弃儿问道。
尹吉回答说:“是下人写的,是下人思念拙荆,胡乱吟了几句,不成诗啊。”
弃儿说道:“这首诗写得很不错啊!”
尹吉说:“让您见笑了!”
弃儿再问:“你的家人现在怎么样?”
尹吉听后,伤心地掉下了眼泪,说道:“我们被贬为了奴隶之后,就与家人们天各一方了,不知道他们去哪了。”
弃儿听后,若有所思,答道:“噢,我知道了!”
过了一会,尹吉赶牛,弃儿在前面拉,王猛在后面推,一用力就把车轮从泥坑中拉了出来。两人一边拉着车,一边谈论着,从天下大事到祭祀的细节,尹吉都有很好的见解,很是不凡。弃儿发现尹吉满腹才华,如果就这样做奴隶下去,真是太委屈他了。两人谈着,谈着,不觉已经到了陈本的家门口。弃儿不想让陈本的家人看到自己,于是同尹吉道别。
弃儿说道:“希望能再看到你!”
尹吉答道:“小人也一样,小人感谢大人帮忙!”
弃儿则是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说完,两人与尹吉道别。弃儿与尹吉一同拉车,出了点微汗,觉得很是开心。回去王宫的路上,弃儿觉得尹吉很有才华,心态也不错,被贬为了奴隶还有如此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弃儿回到王宫,就下令给尹吉赎了身,恢复了他的自由,并让陈本带尹吉到王宫与他相见。
尹吉见到弃儿,简直不敢相信,那天帮他拉车的人是天子弃儿,于是赶紧跪了下去:“贱民不识天子威严,贱民该死!”
弃儿说道:“尹吉,请起!”
尹吉只得起来,并说道:“贱民谢大王天恩!”
弃儿说道:“已经还你士人身份,以后我们就以君臣相称!”
尹吉答道:“臣遵旨,臣谢大王大恩,臣定当以死相报!”
弃儿又降旨闳夭,命他帮尹吉找回妻儿子女。闳夭不敢怠慢,很快安排人手找回了尹吉的妻儿子女。一家人团聚,感激不已。弃儿安排他们一家回到了召国,并让尹吉继续做下大夫。陈本对于尹吉能够遇到弃儿,得到弃儿的赏识,并恢复了原职,也很是高兴。陈本安排人将尹吉一家送回召国,并赠送银两给他们一家人安家。尹吉也是感激不尽!
弃儿感慨,被周人攻灭的很多诸侯国中,也不乏人才。国家百废待兴,这些被埋没的人才,只要他们不再反对周人的统治,都应该将他们从奴隶中挑选出来,恢复他们的平民之身,甚至是让他们做官,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大周朝廷。但弃儿的倡导下,又有一批人才被相继发现出来,这大大缓解了各国识文字人员的紧张问题。
尹吉回到召国后也很争气,从下大夫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工作扎扎实实,还富有成效,最后做到了召国太师。他辅助召国国君把召国治理井井有条,国富民强。在周公东征时,召国为大军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