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书名:鉴注周易 作者:稷田耕夫 本章字数:3679字 发布时间:2023-04-25


周易卦爻辞原文

讼:有孚,窒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bū,其邑人三百户,无眚shěng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pán带,终朝三chǐ之。

注释:

窒惕窒,阻碍不通,惕,警惕,担心的意思中吉中途可能赢得利益或是占到便宜;终凶最后带来凶险,最后的结果还是凶险的

不永所事,所做的事业不能持续下去,对于周人来说就“稷”这个农官的位置不能继续了。
克,完成,坚持之意。不克讼,不坚持与人争讼;逋,逃亡,逃走
食旧德,吃祖上关系的好处,沾祖上的光。
立即下命令;改变,搬家。
赐;鞶带,古代佩玉的皮带,代表荣誉;终朝三,多次服务朝廷;褫之剥夺它

译文:

讼:执着于人争讼。首先,双方会断绝沟通往来;其次,双方会相互小心警惕对方的攻击。通过争讼,在中途可能会得到一些好处,取得一些胜利,但最终会导致凶险无比。由德高望重的人出面调解争讼,有利于纷争的解决但是国家的利益,不是用争讼就可以争取来的
初六:不能继续从事自祖上一直以来的事业了,族人们虽然有所怨言,但是通过自己与族人们的努力最终安定下来,也算是好事了。
九二:不坚持与朝廷等等其他人争讼,回来之后,就带领着邑人300户另外找个地方生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六三:搬家后,好在祖上人际关系不错,能够得到多方帮助,虽然过程不是那么舒服,但还是得到了好结果。但是因为这些年寄人篱下,四处漂泊,想为王朝服务,也没有机会了。
九四:不坚持与人争讼,回到家就立即命令邑人迁徙变更了好些地方, 终于安居下来,如果日子都是这样安定祥和,是多么美好啊。
九五:在德高望重的大人,公正严明的主持正义之下,邑人们圆满地结束了争讼,不再漂泊,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上九:为王朝效力,多次立下功劳,并赢得了很多荣誉。但这种荣誉是不牢靠的,最终朝廷还是将它夺走了

鉴注:在给作物浇水的过程中有了争吵,打架,起了争讼。本卦上卦乾,下卦水,象征在朝廷相关人员的主导下,人们相互喷口水,争也;同时这也象征着很多的生命在漂泊之中。所以相关方面要尽快结束这个痛苦的过程,否则精疲力尽地争论下去,不一定能赢得官司,赢得了官司也不一定能得到利益。孔子曾说过:“审判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们论述的原理,也应该来自本卦。社会进步了,能够做到天下无讼才是最好的事情。
   周公在此卦讲述的历史是周人先祖不窋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公刘迁豳,太王迁歧,季历开疆与季历被商人迫害致死等等周人早期不断四处流浪,及与商人朝廷不断发生利益纠纷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其中有的可以找到相关史料印证:

1、《史记周本纪》记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这段话记载的是周人的另一个远祖不窋因“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永所事而奔戎狄之间的事情。这里对应的是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2、《诗经大雅公刘》第三段:“笃公刘,逝彼百泉。瞻(zhān)彼溥原,乃陟南岗。乃觏(gòu)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这一首诗记载的历史事件是公刘迁豳地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周人们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事情。这里可对应到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3、而《史记》记载:“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bīn)。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yú)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圉(yŭ)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dǎn fù)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这段历史可对应到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可理解为公刘迁豳后周人数代人,基本上没有大的发展成就,靠吃老本生存,在这数百年中,也没有人能够到商王朝中心做官为朝廷服务。

4、又据《吕氏春秋审为》记载:“太王亶父居邠(bīn),狄人攻之。事以皮帛而不受,事以珠玉而不肯,狄人之所求者,地也。”白话是说太王居邠地时期,戎狄不断地侵扰周人,给他们皮帛与珠宝美玉都不要,他们就是要周人的土地。太王不愿意与这些野蛮人争讼,于是带着族人,从他们祖居的地方豳地,经过数不清楚的地方,最后迁居到了歧邑。《史记周本纪》也有类的记载。这个记载也证明在商人时期,游牧民族用于放牧的土地与农耕民族用于种植的土地有比较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导致周人不断搬家的原因,也是这种冲突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周人稳定下来后最终导致了以放牧为主业的商王朝的灭亡。九四:不克讼, 复,即安贞,吉”,记载的周人这段历史,与《圣经》记载的犹太人出埃及记有些类似,但是周人比犹太人幸运。犹太人漂泊了几千年才在二战后找到了一块很小的土地建国,周边还强敌环伺。周人则是经过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一块水土肥美的土地“周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从此之后,周人们从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出发,走上了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最终成为天下霸主。也是在太王时期,商王武乙将歧邑赐予周人,才有了元吉”。有了商王朝的确权,周人终于可以不再担心被人夺走他们居住的土地了。

5、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从这个爻词中可以推断,周人一度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到了为王朝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无数次不错的荣誉,但是这种荣誉不可靠,最终还是被昏暗的商王朝剥夺了。这里与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周公的祖父季历平定“余无之戎”后,商人为了笼络季历,文丁册封其为牧师,也即《周礼》中说的八命作牧,相当于周原一带的高级地方长官。后来季历因有功于商人,再被册封为西伯。作为异姓诸侯,季历已经荣耀之至,鞶三加其身了。季历后来因为太过相信与商王朝的关系,最后被商王朝拘禁而死,最终不仅被夺去了荣耀,还被夺去了生命。在这个事情上,出土古文献与《周易》记载的史实是相同的。

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这句话来看,在不窋时期,周人的先人们还只是一个三百户人的小部落,弱得或从王事,无成”,想为商王朝服务,连资格都没有,但好在他们祖上关系不错,在失去土地的那些日子,还有人接济他们。尚没有实力与强大的敌人争讼,最好的办法是惹不起,就躲起来,等到国家强大后,过100年再找他们报仇也不晚,因为卦词说不利涉大川,说明国家的强大不是靠“讼”这种口水喷出来的,是靠实力打出来的,如此说来,这句话,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最早的历史依据了。毛主席生前最喜欢读《周易》,也许是这卦给了他老人家灵感吧。

从本卦也可以看出公刘、太王公亶父等周人先祖们的号召力是多么地强大,做人是多么地成功。300户的族人们拖家带口,跟着他们四处漂泊了那么长时间,这可以称得上是周代版的长征了。这也说明周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傲气与团结对外的优良传统。从后来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哪吒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周人从小尚武,具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敢做敢为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地步。当然了,此时弱小的周人部落还是需要商王朝正式承认的,只有最得了商王朝的正式承认,他们才能最后安定下来,否则无论他们搬到哪里,都是非法移民,都会被那片土地上原本法定的诸侯驱赶,被别人夺走土地,故周公有“九五爻:元吉的感慨。

而在后面的噬嗑卦,周公也阐述了,私自拥有武装,自立为诸侯是不被允许的。再后一点的解卦,也会告诉我们,非法武装是要被中央政权打击,并解除武装的。此时没有合法武装,不是合法诸侯的周人部落,所有的权益只有通过朝廷诉讼取得,故周人到此卦的历史时期,也尚未成为合法的诸侯国。在需卦的时候,周边的小部落就与周人争水争地,摩擦不断,周人的先人们真是不容易,他们的创业史够艰难的。到季历时期,虽然季历被商王朝封为了牧师,但是最终连性命都不保。通过此卦周公非常明白地告诉世人,只讲仁义道德,只喷喷口水,通过讲礼乐、垂衣裳的方式是争不来天下的,天下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故到下卦师卦,周人拥有正式的武装之后,周人才能开国承家。

周公还想通过本卦告诉成王,经过祖上多代人积累下来的这个天下,真心不容易,要好好珍惜,要巩固周家王朝的统治,否则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从本卦还可以看出,从商朝末期,人们对于土地的重视,土地是各部落赖以发展经济与生存的基础,自那时起就成了重要的资源与财产。并且土地只有通过商王朝的确权,才能确定其归属,人们有了原始的法制意识。当然,周公又说了,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通过确权确定的东西,也可能很快会失去,由此可知,夏商时期,还是一个看谁的拳头硬的野蛮时期,没有实力是守不住商王朝给的土地确权的。

讼卦告诉了我们在周代诉讼几个要点:1、尽量避免与人诉讼;2、已经进行的诉讼要尽快终止;3、主管法官公平公正的重要性;4、在商代仅仅通过诉讼是争取不来利益的,实力才是获得国家利益强而有力的保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鉴注周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