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中相守 (一)观兵谏政
书名:兰陵故梦 作者:紫翎妃 本章字数:3269字 发布时间:2023-04-21

第三章    军中相守 (一)观兵谏政

邺北城,铜雀台,白天,外景

晨光大好,娄太后等一干众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铜雀台讲武场。

凤驾前摇摆的流苏更衬得娄太后面沉如水的容颜威仪无比。

行到百官面前,凤驾稳稳地停住了。

赞春掀开帷帘,娄太后俯身走出。

郑颐、燕子献立刻迎上来作揖:“微臣恭迎太后凤驾。”

娄太后凤眸微扬,扫过眼前毕恭毕敬的两人,又扫过他们身后的同样躬身行礼的群臣,问道:“怎么杨愔没来?陛下更是不见?”

“启禀太后,陛下有些宿醉,所以恐怕要晚来半个时辰。皇后娘娘代传陛下口谕,请太后先行观兵,无需等待。”郑颐道。

“皇后果然是陛下的挚爱。”娄太后笑了,眼睛却不笑,接着又问道,“那——杨愔呢?”

“丞相侍奉圣驾,所以让微臣向太后请罪,要随陛下而后来。”郑颐道。

“杨愔果然一直这样忠以事上,有他和皇后在陛下身边,本后可就放心多了。”

娄太后话中阴阳怪气,郑颐与燕子献不由自主地对视了一眼,燕子献开口道:“太后,观武的时辰已到,请太后贵步登台。”

“好吧,我们暂且观武,别误了时辰。”娄太后凤袍一挥,由众人众星拱月般簇拥着登上铜雀台。

-----------------------------------------------------------------

齐国,柏杜城,白天,内景

发簪通体金质,分为两股,簪梁上栖着的一只凤鸟展翅欲飞。不错,这正是高澄为元玉仪寻来的那支金雀钗,后来高澄亲手赠予元宝明作为结为儿女亲家的信物。高长恭盯着发簪发了好久一会呆,忽的听到帐篷“嚯”的一声被掀开,随之而来的是安德王高延宗毫无顾忌地大声询问:“四哥,你守着她多久了。”

高长恭皱着眉头用食指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安德王才想起眼前的紫翎不单单是一个受了伤的女战俘,那简直是抱在四哥怀里的一块脆琉璃,得小心翼翼地供着,哪怕四周有些微的一声脆响,都要惊破这吹弹可破的精致。

“从昨天到现在,一直没醒,睡得很沉。”高长恭说道。

“不会有事的,随军的太医说她多时水米未曾粘牙,又受了惊吓,所以昏睡着而已。”高延宗宽慰道,“不过,四哥,你应该找几个婢女,或者从军中的漂母厨娘中选几个可靠的人来照顾她,不然你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哥可是有诸多不便了。”

高长恭闻言立刻道:“对呀,这么简单的事我反而没想到!”高长恭拍着自己的脑袋,“该打!该打!”

“关心则乱!”高延宗带着几分讪笑望着高长恭。高长恭起身,这就要去找婢女等人。看着眼前的紫翎依旧沉睡着,微微的红晕泛在脸颊两边,好似一片离枝的娇妍桃花,轻盈地坠落在硝烟遍布的战场上。

-----------------------------------------------------------

邺南城,昭阳殿,白天,内景

高洋背对着昭阳殿敞阔的殿门,高举着金杯,这副不拘的姿态居然透出一副睥睨天下的气概。阳光穿过大殿门槛,投射到殿的中央,再也不能拉长了。于是高洋的身影便伫立在一片莫测的阴翳中。

“是时候了。”高洋说道,他没有转身,没有人能看到他似乎一如平常的冷淡脸色。

“是!”杨愔拱手道,说罢,他正了正衣冠。高洋没转身看他,阳光的光晕随着杨愔举动而勾勒出闪动的轮廓。

“微臣必定不辜负陛下所托。”杨愔说到,他转身面对着殿外一片晨光,甩甩袖子,踱着盈盈公府步踏出殿门外。

侍卫又将金杯斟满,高洋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

邺北城,铜雀台,讲武场,白天,外景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自古创业守成,莫不需要军力坐镇。”将士们呼声震天,娄太后想到与高欢打天下时的峥嵘岁月,脸上不禁洋溢出几分陶然微醺的自豪之情,“本后瞧着这次观兵比上次更加气势如虹呐!”

“太后好眼力!自从上次观兵之后,如今只说邺城的军备就比之前增长一倍有余。”娄太后身边的五兵尚书起身奏道,“我朝以世兵制为主,时而也有征兵和募兵。现在兵卒的来源,除了前朝遗留下来的原六镇和晋阳的鲜卑兵以及他们的兄弟子孙之外,还有新扩充招募的汉族勇士以及中原强宗子弟,此外,还有自对外作战中虏来的战俘以及迁配为兵的罪人。有这三者的力量的叠加,我朝的军备力量自然更胜往昔了。”“好!”娄太后连连点头,“柏杜城的战况怎么样了?斛律将军与段将军该是捷报频传了吧?”   

“回太后,柏杜城昨日已有捷报传来,说我军对抗关西主力军队,首战即胜,斛律将军与段将军号令三军,仍然枕戈待旦,力求击溃关西贼寇再班师回朝。”郑颐起身奏道。

“军中有段韶、斛律光两位将军,朝中有诸位肱骨贤臣,才使得我大齐日渐兴旺。等两位将军凯旋班师,我们举朝同庆,共贺大捷。”娄太后道。

“太后隆恩,乃社稷之福!”众卿齐赞道。

“丞相到——”听闻内侍的传报,娄太后微微侧了侧身子,道:“终于来了,快请!”

杨愔趋步觐见,四周的人见到杨愔,总是隐隐地为他捏着一把汗,然而杨愔在娄太后紧密的注视下却依然气度从容,只道一声:“微臣杨愔参见太后!”

“杨大人,真是姗姗来迟了!”娄太后带着看似宽容却暗藏诘问的语调和笑意,“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陛下呢?”

“陛下宿醉未醒,只怕不能前来了。”杨愔说道。

“身为一国天子,在讲习武事的场合却不现身,未免太不成体统了!你身为丞相,又日日常伴陛下左右,应该在这件事上极力规劝,不能让陛下亲临观兵,也是失职了!”娄太后说道。

“太后,这——”杨愔道。

“你有话说?”娄太后眉目高扬地说道。

“不错,臣确实有话要说。”杨愔道。

“但凡是杨大人说出来的话,多半不是什么美言。但是我还是愿意听一听,或许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呢!”娄太后话带机锋。

“太后取笑微臣了。太后身为女子,却有不让须眉的心胸和见识。当年神武皇帝在草莽未振之际,太后慧眼识英雄,宁可违抗父母之命,也要与神武皇帝结为伉俪,我大齐的一代霸业也因为这段良缘而奠基。不仅如此,神武皇帝尚在时,太后慧眼明鉴,时时进言政事,几次提点迷津,让乱局拨云见日。这些都令群臣赞颂,朝纲震服。”杨愔道。

“杨大人绝对不是来恭维我的吧!”娄太后冷笑道。

“微臣是从心底里佩服太后!不过不仅是因为太后腹有良谋。”杨愔道。

“那还有什么呢?”娄太后缓缓地挑起了眉毛。

“还因为太后能屈能伸,深明大义。”杨愔在每个字上都加重了力道。

“这又怎么说?”娄太后觉得杨愔开始切入正题了。

“当年神武皇帝被柔然逼迫,想结盟茹茹以求得外援,可茹茹阿那瑰可汗却要求神武皇帝以嫡妻之礼迎娶茹茹公主,为此神武皇帝颇为为难,众人也觉得茹茹无礼。然而,太后深明大义,自甘退居侧室,让神武皇帝迎娶茹茹公主为渤海王妃,这才与茹茹顺利结盟。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盛赞太后的贤德。”

“这些都过去了,”娄太后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大局着想,人有时也应该做出让步。本后贵为王妃,更应该做出表率。”

“这是自然。太后的气度绝非寻常人能比得了的。”杨愔道,“但不知太后还记不记得,太后退居侧室这件事,陛下当年可是为太后深感不平。”“我记得。”娄太后道。

“陛下为太后不平,是因为太后身为神武皇帝正妻,原本就该有渤海王妃之尊,处尊位是应得之分。”杨愔说道,“然而,时过境迁——现在武神皇帝已逝,陛下荣登九五,已经威震四海,当年的渤海王妃已经成为天下女子之首的太后,这位序又发生了变化。”

“是呀,可是又如何呢?”娄太后道。“所以,微臣以为,陛下是一国之君,太后虽为陛下生母,但是太后毕竟是太后,对朝政过问太多,也着实不妥呀。”杨愔道。

话一出口,是半响的沉默。

“这话你终于说出来了!”娄太后冷笑道,“这话——你终于是替皇上说出来了!”

杨愔从容地说道:“陛下从来没说过这句话,这是臣的肺腑之言。军国大事,原本就非太后分内之事。最初是因为陛下初登龙位,人心观望,所以需要太后辅政。而现在朝纲已定,陛下功震华夏,如果太后再频频过问朝政,恐怕私下要遭人非议了。”

娄太后说道:“陛下如今嗜酒败德,如今讲武观兵却不临场,这可不像你口中政务有序的样子!”

“乾坤有序,尊卑有道。即使陛下从不早朝,太后也不该代政。如今太后已经年近花甲,不如颐养天年,归政陛下!”杨愔说道。

娄太后沉吟半响,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众人都在不知道太后究竟是什么打算,都屏息凝神,拭目以待。

可是娄太后不打算这个时候给出自己的答案,她要给自己争取转圜的时间。

“青鸾,我们回宫!”娄太后起身大袖一挥,扶着青鸾的手离开。

“恭送太后!”众人跪在原地,半晌也不敢动。

杨愔道:“太后!斛律将军的庆功大典,太后同陛下一同去吧。”

娄太后垂下眼眸,微一沉吟,仍然不置可否,径直离开了。

-----------------------------------------------------------------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兰陵故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