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执行任务期间,陆航团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些事情牵扯到了刑事案件,因为丁璐媛在洲河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死刑之后并不服判,而是选择上诉,关键在于上诉材料当中涉及到了洲河市还有部分相关人员涉案的情况,这令江北省检察院和公安厅非常重视,这些涉案人员大多能量通天,加上死刑犯会在当地的看守所待执行,除了判处拘役的短期服刑人员之外,看守所羁押的大多为未经法院审判的犯罪嫌疑人,流动性大,一些对丁璐媛可能存在威胁的人物就有可能隐藏在在押人员当中,而在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相对稳定,丁璐媛为了能够脱离看守所这个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到监狱服刑,选择在判决书下达的十日内紧急提出上诉。
省公安厅王云川被这个丁璐媛伤透了脑筋,他非常清楚,虽然丁璐媛因为上诉材料结合证据有重大立功表现,因此法院二审结果为十年有期徒刑,如果地面交通运输,很有可能在送监途中遭遇不测,公安、武警、检察多个系统反复研究之后还是决定向军方请求援助,囚犯由武警部队派出直升机运送,而大量涉密资料由陆航团派出直升机负责空中押送。
直升机空中押送涉密资料的任务对于北方军区陆航团来说是第一次,这些涉密资料级别不亚于高考试卷,五年前,西南地区因为地震导致一些山区地带的高考延后,考虑到地面运输会受到暴雨、滑坡、泥石流等气象和地质次生灾害影响,西南军区陆航团派出四架米171直升机将上千份高考试卷从空中运送到灾区地带,再由当地公安武警部门派出车辆直接运送到各大高考考点,这一步决定着大多数年轻人的命运,也是他们人生中的转折点。
然而,在接到这次押运任务同时,新的作战任务又下来了,要求在四天的时间里前往东南军区的SJ基地,而且是全陆航团所有直升机出动,对于这支年轻陆航团来说,无异于是新的挑战与考验。
其实执行这样的任务对这支陆航团来说并非一次,几年前的抗震救灾行动中,由于震区波及范围大,西南军区陆航团的兵力除了要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空中戍边任务,很难全面照顾到整个受灾地区的飞行,陆航部迅速调集全军所有陆航直升机参战,其他陆航团直升机参战数量少则八架左右,多则20架左右,北方陆航团一次性出动了24架直升机转战灾区,成为了全军陆航部队中出动飞机数量最多的陆航团。
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行动,充分考验出北方军区陆航团的惊人实力,但这次非军事行动也直接反馈出在大机群远程作战方面经验的相对较少,在抗震救灾行动结束后,时任团长李文远将大机群飞行训练列入到日常训练当中,甚至有针对性进行远距离跨区飞行训练,很多年轻的飞行员们就这样具备了执行长距离飞行任务经验,更进一步筛选出更多的年轻机长,栗堃在25岁那年就担任米171直升机机长,一直担任到现在。
面对这次远距离跨区飞行任务,从李成阳到团后勤科觉得早已习以为常,因为自从军队自从进行改革之后,刚开始进行远距离奔袭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但由于前任团长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面对此类情形更加得心应手。
要知道这次飞行行动不只是陆航团单独行动,指挥部还将特战旅下辖一个特战营配属给陆航团,特战营足足有300人,需要出动20架的米171直升机进行运送,为了这次行动,陆航团特意对每个士兵的体重、装备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计量,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发挥运输直升机的运载能力优势,也能保证营房内有充足兵力待命出动。
除了运输直升机之外,武装直升机两个大队全部出动,这是直十武装直升机装备到陆航团以来第一次参与长距离飞行行动,也是新装备初登战场的“分水岭。”
为了这次行动,从团长到整个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决定让战鹰特种航空队作为飞行尖兵打头阵,李成阳在预警直升机上坐镇指挥,因为李成阳相信栗堃的能力,两年前,南方抗洪抢险行动开始,北方军区陆航团荣幸成为空中保障部队,28岁的栗堃在那年刚刚担任运输直升机中队长,李成阳果断选择让栗堃担任带队干部,栗堃很快就成立由三架米171直升机组成的空中保障与救援小分队,并安排了四个机组执飞,这样一来能保证机组人员能得到充足休息。栗堃从人员安排、航材准备,再到转场航线和地点都进行了充分细化,这样一来,让李成阳更加器重这个年轻的飞行中队长,更加相信栗堃的能力。
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这次飞行是由武装、侦查、运输、预警等多型直升机组成的混合机群,如此遥远的飞行距离,特别是运输直升机两个中队还承载着运输特战营的任务,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从航材准备到航线建立,再到备降场选择考验着年轻的栗堃。
四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8个小时,栗堃和几个飞行大队长在战术研究室紧锣密鼓的研究着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方案,栗堃一边在沙盘上演示一边说:“大家看一下,因为飞行编队包含了武装、运输、侦查、预警多种直升机,机群编队非常大,我这边已经确定了沿途航线上的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这几天天气非常好,我也和油料科科长那边沟通了,他们那边正在和当地场站沟通,这么多直升机加油速度会很快的。”
“堃,你提出的这套方案很有道理,关键在于团长他们会不会不同意,要知道这不是抗洪抢险小分队,这可是大机群同时转场。”
在会议室里,李成阳就是不说话,李成阳心里很清楚,栗堃这样的人才肯定会和各飞行大队长沟通飞行计划,甚至很有可能在进行修改方案,最后可能将呈现上来给团党委领导班子进行审核与优化。
栗堃的方案很快就成型了,以纸质文件的形式出现在李成阳面前,李成阳提了一嘴:“咱们在强调各种问题的时候,基层的同志已经将具体方案出来了,现在我把这个文件一人一份发下去,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抓紧时间修改后马上成型。”
“团长,栗堃设计的方案总体上没有问题,他把每个特种兵的净体重、携带装备质量都进行了严格登记,登机人员数量都计算好了;除了这些之外,备降机场、加油车、机务人员都登记的这么细致,这快抢了作战科的饭碗了。”作战科许科长半开玩笑的说着。
李成阳笑而不语,听着领导班子人员神侃2023/5/15着。
玩笑归玩笑,但方案出来了还是要紧锣密鼓审核与修改,在李成阳和所有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7了一个小时,栗堃递交的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之后便投入使用了。
与此同时,飞行大队、机务大队、特战营以及各个部门的成员在起飞延长线上整齐列队,等待着团长检阅。
就在这时,李成阳坐着“帕杰罗”越野车进入起飞延长线,庄严的走下车讲话:“同志们,相信大家都已经接到了行动命令,我们的行动地点是东南军区SJ基地,从陆航团到SJ基地航线地形千变万化,大峡谷是必经之地之一,风险与困难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清楚,但是我想问大家,假如今天战争就爆发了,难道我们要因为没有准备就坐以待毙么?”
“不——能!!!”所有在场人员异口同声的回答。
“好,现在我命令,所有人员全体登机,按照起飞顺序进入起飞延长线等待命令!”李成阳大声吼着。
机场停放的数架武直—9、武直—10、武直1—9、米171直升机的发动机相继发出加压声,原本静止的旋翼陆续开始加速旋转,不断发出刺耳的高频共振声,周围草丛随着旋翼转动强风随风飘摇,只听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所有直升机依次滑行进入到起飞延长线上整齐列队,所有机组人员耳机里再次响起依次起飞指令后,所有武装、侦查、预警、运输直升机依次起飞,向着正南方向飞去。
所有直升机相继进入安全飞行高度,转入平飞状态,同步保持在每小时225千米的速度上巡航飞行,这个速度既可以节省大量航空煤油,也是直升的更加安全稳定的状态。
栗堃透过前挡风玻璃能清楚看见头顶高速转动的旋翼叶尖从眼前高速划过,正前方位置的长机和僚机虽然保持着50米到1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但依旧感觉到近在咫尺,直升机的每秒钟几十米的前进速度,稍有误差,就可能造成直升机相互碰的恶性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直升机依次进入大峡谷当中,这意味着陆航团已经进入南方地区,大峡谷地带最宽的地方有600米,最窄处是400米,峡谷地带飞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转弯动作,这种地形几乎绵延了整条航线;峡谷地带低空飞行气流变化无常,山峰阳面会有上升气流,阴面会产生下降气流,大峡谷地形区恰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和与北方寒冷气流交汇的地方,碰撞的无形漩涡会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安全飞行。
白云飞通过目视观察着峡谷走向,一边调整直升机飞行速度、角度、姿态,尽管两侧山峰直线最窄处也有400米的安全距离,但在山头高度飞行,依旧能感受到两侧山峰带来的压抑感,高速转动的旋翼几乎是贴着山峰旋转,这就意味着在转弯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将会有旋翼触壁之灾。
穿过大峡谷之后意味着距离基地机场越来越近了,几十架直升机很快就进入下降航线,而后陆续降落在基地机场的停机位置上,一下飞机,栗堃和几个飞行大队长、还有特战营长段卫华一起去了战术指挥室,其他飞行员还有特战队员一起去了飞行员宿舍,李成阳对着大家说:“同志们,这次演习不同于以往,是不设任何战术行动方案的演习,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四天时间里拿下SJ基地的海岛地带,我们的对手是东南军区装甲旅,旅长是秦致远,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个老家伙收拾了?”
“团长,我想这个秦旅长肯定对这一带地区了如指掌,咱们只要一行动,吃亏的肯定是咱们,我的意见是出动部分人马到地势最险要的556高地,因为这一区域和海岛遥遥相望看看秦旅长他们的反应。”栗堃一板一眼的说着建议。
“我同意这个意见,毕竟敌暗我明,老话说打草惊蛇,惊了蛇才会出动。”牛峰也在回应着。
“可是,这个秦旅长不好对付,我们能想到的。这家伙未必想不到,万一被们包了饺子怎么办?”陈键锋疑问的说着。
“我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打算派出一个小分队进入这个区域,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马上乘直升机撤离,到那时候装甲旅肯定会有所反应,趁着这个时候采取行动,起码能让装甲旅损失一半兵力。”特战营长段卫华说着行动计划。
李成阳欣慰的看着栗堃还有几个参会人员,说:“556高地异常险要,我建议这么办,火龙突击队在基地待命出击,特战营小分队分别乘两架直升机秘密前往556高地区域,马上行动!”
两架米171直升机的旋翼高速转动,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武直十发动机也进入了正常运行状态,四架直升机相继起飞了,向着距离556高地最近的地带飞去。
四架直升机利用一个互通式峡谷直接躲过装甲旅的防空雷达,而后毫不费力的在距离556高地最近的一处密林区域的开阔地带进行机降,因为茂密的树林足以吸收旋翼高速转动所产生的噪音,但飞行操作也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密林里的开阔地虽然能满足两架直升机同时机降作业,长度150米,宽度100米的面积相当于标准体育场,因为旋翼直径达21.3米,飞行员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因旋翼打树从而导致机毁人亡的事件发生。
放下特战队员后,四架直升机迅速返航,谁也想不到就在直升机刚刚降落机场后不久,一个紧急情况发生了。
回到营房,李成阳迅速打通了栗堃的电话:“栗堃,你和何玲韵马上到团指挥部一趟。”
栗堃和何玲韵几乎用最快速度赶到指挥部,李成阳说:“刚才场站的李副站长来找到我,站长吴海波因突发急性胆囊炎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但由于基地医院条件不具备医疗条件,只能进行基本处理,所以请求我们出动直升机送往距离基地80千米处位于的东南军区总医院第二分院,指挥部已经和那边协调好,你们一降落就有人负责人员交接,你们有把握么?”
栗堃和何玲韵看了一眼地图,迅速根据卫星地图位置坐标作出决定:“团长,第二分院不具备起降条件,距离第二分院仅一墙之隔的南方交通学院的体育场可以进行降落,我的意见是在那里降落,总院的人在那里负责交接。”
“我的意见是去体育场降落可能不保险,这时候学校放假体育场可能上锁,一般大学校园会有一个大广场,这些广场面积通常比足球场还要大,大多是按照应急停机坪标准建设的,周围通常没有什么影响净空的障碍物,我和省交通学院还有军区总医院那边沟通,你们马上去做准备,运送吴站长的装甲救护车十分钟之后过来,你们15分钟后起飞。”李成阳不慌不忙的下令道。
15分钟时间很快,旋翼很快就进入高速转动状态,装甲救护车也像风一般停放到距离直升机最近的地方,伤员也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通过尾部跳板送进机舱,在确定所有人员登机之后,栗堃果断操作进行滑跑起飞,直升机就这样逐渐消失在所有人视野当中。
直升机没有费多大功夫就顺利降落在交通学院的大广场中心位置上,救护车也早已在广场公路上待命,吴站长很快就被二分院的医护人员送到了救护车上,顺利交接之后,直升机开始迅速返航,向着机场方向飞去。
李成阳和几个参谋在研究下一步登陆作战方案,李成阳认为应该由直升机负责将侦查部队秘密运送到海岛上。但几个参谋并不这么想,因为直升机十分容易暴露目标,一旦暴露目标,敌装甲部队就会预料陆航部队会有所企图。
但李成阳并不这么想,因为李成阳早就料到秦致远会有所反应,随即露出狡猾的笑容:“这个秦致远会有所反应,我早就料到了。用直升机运送登陆部队是佯攻,真正能要他们命的是海军的蛙人部队,只要蛙人渗透进去了,到时候在他们基地外围搞点破坏,这个老秦就得倒霉了。”
陈键锋笑了,更没有想到这个老搭档会将这么损的方法运用到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