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已是深夜,小吃部行将打烊,来了四个客人,进门就问:“还有饭吗?”
荣琪说:“有啊,”
客人就说:“都有什么?”
“还有羊汤面。”
“那再给整两个菜吧。”
其中一个客人对另外一个客人说:“这么晚了就先凑合凑合吧。明天再去虹口大酒店吃吧。”
荣琪进到厨房,问于荷还有菜吗?客人还要整两个菜。
这个点鲜菜都卖完了,于荷去冰柜翻找了一阵,找出一袋冻鸡爪,冻得硬邦邦的,荣琪问这怎么做菜啊,化冻也不赶趟啊。
于荷说没问题,看我的。说着就手脚麻利的开始做菜。
一会儿客人开始催菜了,鸡爪子在锅里还没完全解冻,于荷看等不及了,又用淀粉勾了点芡,就给盛盘端了出来。
放到桌子上,客人都愣住了,其中一个客人问:“请问小姑娘,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用筷子叨滑溜溜的叨不住,用手拿吧,鸡爪上还挂满芡,黏糊糊的也不好拿。
荣琪看见忍俊不禁,又觉得不好意思,准备把这个菜撤下来。
客人忙说:“不用撤,放着吧,我们就是好奇问问。”
于荷用围裙擦着手走过来,听见客人问菜名,不假思索就说:“风爪,红烧凤爪。”
客人也笑起来了,别笑边说:“风爪?外边热里边还是凉的呢。”
于荷接着话说:“是啊,我们这道菜就这个风味的,做的外焦里嫩。”
荣琪在一旁笑的快撑不住了,再次要把这个菜端下去,客人说没事没事,我们买单了。
这几个客人中有一个也是某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从那以后也经常带客户来家兴小吃部照顾生意,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个三四次,每次来都派个人过来提前给刘总预定桌子。
也不嫌弃菜多菜少,也不挑菜,饭店里有什么菜就点什么菜。
荣琪有一次问刘总:“刘总,你看你们带来的客人都是大客户,为什么喜欢来我们小饭店?”
刘总给荣琪说:“你看那天晚上,我们是没办法来你们店随便吃点。别的菜就不评价了,但是那碗羊汤面简直是太好吃了,一碗羊汤面吃到大家都赞不绝口,这么小的店羊汤面做这么好,真是一碗热汤抚人心。所以以后就定在你们店里请客人。”
荣琪的小吃部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中午都能忙到下午三四点。
有一天中午都快打烊了,荣琪看见门口还有几个客人在那等。
荣琪说:“不好意思,今天食材也不多了,明天再来,我们早点给你定个桌。”
其中一个客人就用浓重的荣成口音说:“你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是从荣成开车过来的,我们是慕名而来,一上午开了几个小时到这里,就是想尝尝你们的羊肉泡馍。”
荣琪一听,赶紧说:“那好,我让厨师再加个班,给你们做几碗羊肉泡馍。”
荣琪的家兴小吃部生意越来越好,比较之下,旁边林石生开的包子铺就显得冷清许多。
林石生一开始想和荣琪合伙开公司,后来计划生变,两个人各自干起了生意。
他家就开了个包子铺,起名“章生包子铺”。店里墙上贴着他哥哥的剧照,很是吸引人。但是和荣琪的小吃部生意一比,还是有点逊色。
小妹办饭店时没找我借钱,她知道我家那时生活最拮据,孩子多工资不高。但我很想为饭店尽点微博之力。
1992年初夏,厂里有车去烟台,我让朝晖跟车去烟台随车给他们捎去两筐苹果,几桶花生油和500元现金。钱不多帮点滴之忙。
朝霞在烟台大学上学,每月风雨无阻一定到开发区看望她姥爷姥姥。
白天大家都在饭店,朝霞去饭店看他们,到饭店赶上开饭时间,什么也顾不得,放下东西就帮助端盘子招待客人。
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早晨大雾,越来越冷,一会下起大雪,朝霞认为今天是该去看姥姥的时候,没管天气多恶劣,照样去开发区。
等到朝霞满身是雪的到了饭店,姥爷姥姥心疼地说:“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以为你不会来了,冻坏了吧?”
饭店里暖烘烘的,朝霞风趣地说:“这屋里真暖和,不冷了。”搓搓冻得红肿的手,就帮助端盘子上菜去了。
忙了一天,朝霞想早点赶回去,换车到虹口再等去大学的车时,一直等不到车,后来听说公交车坏在路上了。
这时已经晚上七点多,不会再有下一班车了,朝霞焦急惆怅的不知如何是好,虹口离学校十几里路,一路偏僻冷清,步行回学校不仅远而且还不安全。
踌躇间看见过来一辆私家面包车,停在站点说加班车去烟大,票价二元。
朝霞摸摸口袋里只有一元,难为的她不由自主的自语:“钱不够怎么办?”站在她身边的一位同学好心借给朝霞一元钱,才得以坐上车返回学校。
到学校第二天朝霞赶快找到那位同学,还了钱并再三表示感谢。
这回有了生活经验,出门要多带些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