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学们分开以后,杨林一个人往李家沟赶路回家。
自从杨林去李家沟以后,他到杨家祠堂这边上学下学便要更远一些。好在这一路尽是大路平道,不需要翻山越岭。
每天上学的时候,花二十分钟从李家沟土村道出来,拐上杨家湾到小童镇之间这一截马路,走十多分钟,再折下通过梁家桥横穿小童河,便可踏上通往杨家祠堂的水泥马路——这条水泥马路是前些年跟着修火车站一起修建的。沿着这条水泥马路走上约莫半个小时,便可到达杨家祠堂。他的学校便在杨家祠堂边上。
每天上学大约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下午放学回去也是如此。夏天天亮得早黑得晚,倒不觉得什么。到了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早上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依然打着火把前去上学,心里仍然感觉毛毛的。好在有些时候,继父李成贤或者沟里其他的长辈会很早出门打零工,他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而到了晚上,天黑之时,路上会有炊烟电灯,能够给他壮胆,倒也不觉着害怕。
眼下已经四月中旬,天要七点左右才完全黑尽。因为在学校陪几个小伙伴完成作业的缘故,他起码比平时晚了四十分钟,当杨林走到李家沟沟门口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路上,这个十三岁的少年一直在想刘老师的话,在想《国家地理》里面那些神奇有趣的地方,在想刚才他和小伙伴们相约要去北京,去比李家沟比杨家湾更大的地方。
他真的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他真的可以和小伙伴们去到那些书上才有的地方吗?
噢,刘老师说得学习呢,得上学读书呢。只有学习好了,才去得了。要读一万卷书,才能行一万里路呢。不知道那些地方距离这里有没有一万里呢?
上学读书?上学读书?这个念头一直在杨林的脑中盘桓着,挥之不去。
杨林突然记得去年的时候,母亲曾试探性地问他:“林娃儿,如果说不读书,你以后想学一个啥样的手艺呢?”他当时明确表示“他啥也不学,就要去读书”呢。
母亲还有继父一定是不想要自己读书了!家里有那么多的农活要做,还有那么小的妹妹,他们肯定需要自己像姐姐那样在家里帮忙呢。
不!他不要这样!他要去读书,要去那些比李家沟杨家湾更大更远的地方!
在这一刻,在这个傍晚回家的路上,十三岁的杨林被牵动了许多的心事,他想要继续读书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
过了几天,刘老师把杨林单独叫到办公室,问杨林小学毕业准备到哪里上初中。
距离这里最近的有三所初中,一所是小童镇上的凤阳中学,一所是距离杨家湾最近的隔壁镇上的五羊中学,再一所便是稍远的县城里的益杨中学。
面对刘老师的询问,杨林有些茫然地摇头。是的,他连自己能不能上学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要去哪里上学呢?
刘老师说道:“杨林,你肯定要去上学的,只有上学才有大前途。以后有了文化,才有饭吃,才有大发展哩。你看咱们这里的村民,他们种地都是锄头挖肩膀挑,丁点儿丁点儿的往屋头刨食。以后有了文化,你就可以开机器,机器耕地,机器收割,一个人可以种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的土地哩。有个叫袁隆平的科学家,他就是个农民,但是他有文化,很大的文化,他做出来的杂交水稻产量很高,我们整个中国包括你们家用的,都是他杂交出来的谷种呢。他做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十二亿的人口哩。”
杨林听得心神向往,不住地点头,心里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上学读书。
五一劳动节刚过,李家沟和杨家湾便在村民一片丰收喜悦的笑声中迎来了“大战红五月”的五月大忙。学校照例要放农忙假,杨林也回到家中帮着家里抢收油菜和小麦。
收割油菜首先要把油菜连根拔起,用木棒拍掉根部的泥土,放在地里利用暴阳翻晒两到三天,等到油菜管子彻底干燥以后,便在一个有暴阳的上午或晌午以后,在地里铺上晒席,晒席里铺上胶纸,把地里的油菜杆搂起来平铺在胶纸上,然后用连枷翻来覆去地拍打。
等到油菜籽全部脱落在胶纸上,把油菜杆上剩余的油菜籽抖落抱走以后,便把胶纸折起来。用大竹筛子把空壳筛掉,便得到紫黑色的油菜籽了。
整个油菜脱粒的过程必须要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要在毒辣辣的阳光下,否则在露水的作用下,小小的油菜籽会粘在壳上不易分离,会损失很多粮食。
小麦的收割则要简单一些,在早上或傍晚天气不太热的时候,背上背篼用镰刀将麦穗割回家去,晾晒到晒席里,等到水分晾干,依然用连枷翻来覆去地拍打脱粒,然后用竹筛子筛掉空壳。
收割好的油菜籽和小麦还得经过大太阳几天的晾晒完全干燥以后,再经过木风车吹去细小的空壳便可以进仓保存了。
自古以来,对农民来说,讲究一个“靠天吃饭”,没有好的天道,便没有好的收成。尤其是这所谓的“大战红五月”的抢收时节,如果没有好的天道,没能够及时抢收,遇到后面的霖雨,油菜小麦都会发芽生秧,农民会损失惨重。
这天早上五点过,天刚麻麻亮,杨林杨枝便跟洪秀李成贤夫妻下了地。四个人开始就着露水拔油菜,边干活边摆龙门阵闲聊,一直到八点半过后,太阳已经升了起来,晒在身上已经有了热意,可李成贤还没有下达回家的指令。
杨林对姐姐杨枝说道:“饿死了,啥时候回去?”
杨枝撇撇嘴说:“得听三爸下话,他说好久回去就好就回去哩。”
杨林这个懒人已经不想干了,他很想丢掉手里的木棒,又觉得这样任性使气不大好,便满腹怨气地对母亲说:“妈,还要干多久?这都搞了三四个小时了。”
“快了!”洪秀一揩额头上的汗水,直起腰来,她也又累又饿了,但是李成贤此时还没下话哩,她便对李成贤大声喊道:“聋子,是不是可以回去了?下午在来搞哇。”
李成贤此时整件T恤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汗水顺着他的额头眉毛直往下滚落,他就着脏兮兮的手一揩眼睛,望了望天说:“还不咋个热哒,再搞一会儿嘛,下午少搞点。”说完又埋下头扯油菜杆。
这人就不会累吗?杨林翻了一个白眼,眼睛数着油菜杆子慢悠悠地开始磨起了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