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位和苏秦齐名的纵横家,名叫张仪,也以舌头为武器。
他曾与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以后,就开始游说各国诸侯。
张仪首先去了楚国。
有一次,张仪去参加楚国丞相的宴会。
晏会席间,丞相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玉璧。
众门客都说:“张仪是个穷小子,品行卑劣,肯定是他偷了玉璧。”
尽管张仪坚称自己无辜,但丞相还是让人把他抓起,严刑拷问。
最终,由于缺乏证据,丞相只好放了他。
张仪回到家中,妻子见他受冤挨打,心疼地说道:“如果不是你去读书游说,又怎么会受这样的屈辱。”
张仪却抬起头,问自己妻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妻子被他的话逗笑了,说:“当然还在呀!”
“幸好舌头还在,不然你饭都吃不了!
张仪欣慰地说:“只要舌头没事,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吃饭只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我将来还要靠它做大事呢!”
由于秦惠文王沿用秦孝公的“任人唯贤”政策,继续招纳贤士。
于是,张仪投奔了秦国,并很快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客卿,让他有机会为秦国讨伐诸侯出谋划策。
公元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率领大军,攻破了魏国的蒲阳城。
张仪想利用这次胜利来实践自己的连横策略,便请求秦惠文王让他去魏国担任丞相,保证能说服魏国背叛合纵盟约,投靠秦国。
秦惠文王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来,魏惠王果然被他说服了,同意与秦国结盟。
这是合纵联盟第一次破裂,也是张仪使用连横策略获得的第一次胜利。
张仪成为秦国的丞相后,写信警告楚国丞相说:“当初,我陪你喝酒的时候,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
“现在你要好好守护你的国家,因为我要来偷你的城池了。”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又担心楚国会支援齐国,便派遣张仪出使楚国,破坏齐楚联盟。
张仪到达楚国后,得到了楚怀王的隆重接待。
他对楚怀王说:“如果您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解除盟约,我会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给楚国,并送上秦国的美貌女子服侍您。”
“我们可以进行联姻,成为兄弟之国。”
“这样一来,您向北可以削弱齐国,向西又可以得到秦国的好处,还有比这更好的策略吗?”
楚怀王听后大喜,立即与齐国解除了盟约。
不久,楚怀王派人到秦国接收张仪许诺的土地。
不料张仪却对楚国使者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哪里有六百里了?”
楚怀王知道被骗,恼羞成怒,立即派兵攻打秦国,但在丹阳遭到惨败,还失去了汉中等地。
楚怀王心有不甘,再次调动全部兵力攻打秦国,结果依旧失败。
双方最终和解,楚国又被割去了两座城池。
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怀王表示愿意用黔中之地换取张仪来楚国,好亲手杀死了他。
张仪得知后,毫无畏惧地前往楚国。
他贿赂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和夫人郑袖,最终说服楚怀王放走了张仪。
至此,齐楚两国从合纵盟约中分裂出来,站到了秦国一边。
公元前311年,张仪又接连出使韩、赵、燕等国,成功说服他们与秦国结盟,彻底瓦解了合纵盟约。
屡立奇功的张仪被秦惠文王封为武信君,并赐予他五座城邑作为封地,可谓一时辉煌。
后来,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不满张仪的做法,逼迫张仪辞去了丞相职位,逃往魏国,后被任命为魏相。
公元前310年,张仪因病在魏国去世。
张仪在辅佐秦国期间,不仅在外交上取得了多次胜利,帮助秦国瓦解了合纵联盟,为秦国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作为纵横家的开山祖师之一,张仪的智慧、口才和外交策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后来的外交家在语言方式和外交策略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