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逍遥之祖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63字 发布时间:2023-09-30

庄子,本名周,是宋国人,他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文学以及其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庄学说”与“孔孟之道”是我国人民精神的根源。


庄子淡泊名利,逍遥自由,从未参与过重要的历史事件。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但并未长久担任此职。


他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心境宁静,对物质财富漠不关心,将权力和金钱视为粪土,孤芳自赏。


有一次,楚威王派人带来重金请庄子出任令尹。


庄子却宁愿像泥鳅一样在污泥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侍奉楚王。


还有一次,宋国使臣曹商出使秦国,受到秦王的赏识,赐予他一百辆车。


曹商兴奋地向庄子炫耀,庄子淡然回应道:“我听说秦王有痔疮,只要治好一处,就赏赐一辆车。”


“如果能舔治痔疮,就能得到五辆车,手段越卑劣,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你为了得到一百辆车,做了什么呢?”


曹商听后感到羞愧,悄然离去。


庄子运用嘲笑和讽刺的语言,批判了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世俗人生观,言辞直截了当而又切中要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正直自傲和洒脱不羁的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的人格和价值观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遗产。


在哲学思想方面,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理论,使道家成为一个正式的学派。


庄子指出:“道客观真实地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他认为天与人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天指自然,人则指人为的一切,两者相互矛盾并相隔甚远;而人为二字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伪字。


因此,人们应顺应天道,舍弃人为,摈弃人性中的伪善和杂质,只保留清明的本真。


顺应天道并与天地相通,即为德,这是庄子一直倡导的。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仁义”和“是非”就是施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因此反对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


此外,他还批判社会上的权和势,认为圣人不会死亡,大盗不会停止窃取,窃国者会成为诸侯,这些观点非常独特。


至于人类如何生存,他的观点是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即享受自然,回归本真。


庄子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已超越物质享受,达到了精神自由自在的境界。


他不仅轻视功名利禄,甚至对死亡都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据说,庄子前往楚国的途中,看到一具骸骨,就用马鞭敲打它,问道:“你是因为贪恋生命、失去真理而死的吗?”


“还是因为国家毁灭而被杀害的?还是因为自己有不道德的行为而对不起父母妻子才死的?还是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的?或者是自然寿终正常死亡呢?”


问完之后,庄子枕着骸骨就睡着了。


到了半夜,骸骨出现在庄子的梦中,说:“听你刚才的话,你好像是一个辩士。”


“你刚才提到的那些情况,都是活着的人的困扰,死后就没有了这些问题。”


“你想听死后的乐趣吗?”


庄子回答:“想听。”


骸骨接着说:“死后,没有君臣上下之分,没有为了生存而奔波的四季之事。


“可以四处游历,以天地为春秋,就算是面南为王也无法与这种乐趣相比啊!”


庄子不相信,说:“如果让阎王使你复生,恢复你的肌肉和骨骼,让你的父母、妻子、朋友和邻居回到你身边,你愿意吗?”


骸骨听后非常不高兴,愁眉苦脸地说:“为什么要放弃快乐的事情而回到世间受苦呢?”


这个寓言故事中,庄子将死亡看作是无与伦比的快乐。


相比之下,死亡更加快乐,因此他不会害怕死亡。


后来,庄子在欢笑中闭上了双眼,潇洒自由地走完了一生。


对于庄子来说,死亡恰恰是一种解脱,肉体回归自然,灵魂得到解放,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间畅游自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