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位天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长达59年。
然而,这也意味着他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屈辱。
在秦昭襄王统治时期,秦国经历了秦孝公时期的变法图强,以及秦惠文王的平定周边地区。
秦昭襄王继承了他哥哥秦武王的王位,励精图治,扩大疆土,使秦国变得异常强大。
这时的中原诸国远远不是秦国的对手,周赧王时刻感到秦国想要取而代之的意图,心中十分焦虑。
公元前256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阳城和负黍两座城池,逼近周赧王所居住的王城。
周赧王和群臣非常慌乱,不知道如何对付强大的秦国。
楚国派使者来见周赧王,告诉他说:“秦国实力强大,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与之匹敌。”
“如果您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其他六国的军队,然后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这样方能自救。”
周赧王与群臣商量了一下,决定重启诸国之间一贯以来的合纵之策,联合齐、楚、燕、韩、赵、魏等大国,共同遏制秦国向东扩张的势头。
可是,周赧王和西周公国手中只有五千余人的军队,面对数十万秦国大军,根本没有能力对抗,甚至连这五千人的军费周王室也无力承担。
于是,周赧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由于一直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都没有得到天下诸侯的重视,所以很少发生大规模战争,这里的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安定和富裕。
周赧王就派人鼓动大家,说:“你们借钱给我,等到我联合了各路诸侯,打败了秦军,缴获了战利品,一定会加倍归还。”
周赧王反复动员,总算集结了六千人马。
为了筹集军费,周赧王还向一些大商人借了钱,答应在灭秦后归还。
到了约定的抗秦日期,除了楚国和燕国派了一些人之外,其他各国都没有任何音信。
只靠周赧王集结的几千人马,根本无法与秦军抗衡。
没过多久,筹集的军费也几乎用完了,抗秦计划只好取消,已经集结的人马也各自散去。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借给周赧王军费的债主们纷纷前来讨债。
周赧王无力招架,只好躲进一个建在高台上的驿馆里不敢出来。
不过,周赧王的尴尬境地并没有持续太久,秦昭襄王对这次合纵谋略的主导者进行了讨伐和追责。
便派兵攻打周王城,周赧王被迫投降,被迁往伊阙南边的新城。
秦国趁机灭亡了西周公国,将其三十六邑和周赧王的王畿之地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最后还迁回了象征王权的九鼎。
后来,周赧王躲避债主的那座高台被人们称为"避债台",因此形成了"债台高筑"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