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博浪沙刺秦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46字 发布时间:2023-10-02

秦始皇知道,灭掉了六国,原本的贵族们可能会反抗自己的统治。


于是,他下令将全国十二万户富豪人家全部迁往咸阳,以便更好地控制他们。


他还将全国的兵器收集起来,除了供应国家军队使用,其余全部都熔化成了十二个重达二十四万斤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


他以为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想要造反,也无法成功。


他经常巡视各地,一方面是祭祀名山大川,要求大臣将赞扬他的文章刻在山石上,以便后人知晓他的功绩。


另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威望,让六国贵族感到惧怕。


公元前218年春,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巡。


有一天,车队来到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个大铁锤飞来,砸毁了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


整个车队立即停了下来,侍卫们四处搜查,但刺客已经逃走。


秦始皇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在全国进行大搜查,务必要抓到那个行刺者。


进行了十天的大搜查,仍未找到,只好放弃。


这个行刺者的名字叫张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韩国的丞相。


韩国被灭后,年纪轻轻的张良卖掉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结交英雄好汉,一心想为韩国报仇。


后来,他结识了一个大力士的朋友,那个人使用的大铁锤重达一百二十斤。


两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外出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得知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便事先在那里埋伏。


秦始皇的车队刚一经过,那个大力士就将大铁锤砸了过去。


可惜砸得不准,只砸中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亡到下邳,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捕。


他在下邳居住了下来,一边研究兵法,一边等待复仇的时机。


张良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老头儿坐在桥头。


老头儿见张良走过来,故意将脚缩了回去,一只鞋掉到了桥下。


老头儿转过头,毫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


张良听了很生气,本来想打他一顿。


看到老头儿年纪已大,便忍着怒火,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递给他。


谁知老人竟然不接过鞋子,只伸出脚来,说:“快快快,给我穿上。”


张良心想,既然已经把鞋子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便跪在地上恭敬地将鞋子给他穿上。


老人微微一笑,站起身就走。


张良有些愣住了,心想这老人真是个怪人,便盯着老人的背影,看他往哪儿去。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啊,我很愿意教导你。”


“过五天,天亮时分,再到桥上来见我吧。”


张良听了老人的口气,知道他可能来历不凡,连忙跪拜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来到桥上,却发现老人已经先到。


老人生气地对张良说:“你与老人约好,应该早一点到,怎么让我等你呢?”


张良只好承认错误。


老人接着说:“好吧,再过五天,早点来。”


说完,老人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到鸡叫,便跑到桥上。


他还没上桥,就看到老人已经先到了!


老人瞪了张良一眼,说:“五天后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第四天半夜就来到了桥上,静静地等待天亮。


不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他见到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就对了。”


说完,从衣袖里掏出一本书递给了张良,说:“回去好好研究,将来必定会有所作为。”


张良想再询问,老人已经不再多说,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早晨的光亮,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传说中周朝初年太公望编写的《太公兵法》。


从那时起,他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军事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