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散文】《我的学生时代》(二)
书名:诗歌散文集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064字 发布时间:2023-05-09

六四年秋季我们龙场完小二十多名毕业生,步行五十多里来到当时的怀化县第二中学——石宝中学参加毕业考试,我考上了初中。下学期开学,我进入铜湾完小附设初中班就读。

当时全怀化县就只有一中和二中两所中学,我们所在学校虽然说是小学附设初中班,却有五个乡镇只招收了一个班,可以说是精英汇聚了。任课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其中不少后来成了怀化市的名师。

从六四年到六六年上半年的两年中,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对教学质量要求很严格。同时,学校建有文艺宣传队,不时在校内组织演出。由于我在六年级时候开始学拉胡琴(我同村老哥谢申乐自己制作了一把胡琴,能够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天上布满星》等歌曲,我也跟申乐哥学,打死了蛇剥下蛇皮,等蛇皮晾干,蒙上竹筒,装上雕刻着龙头的琴杆,胡琴就做成了。

我很快学会了《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天上布满星》等歌曲。)进了中学,看到铜湾完小的谢崇云老师办公室有许多乐器,胡琴、板胡、京胡、提琴、笛子,我心动了,向谢老师提出借胡琴。老师说,注意保护,不要搞坏,上班以前送回来。我高兴了,每天吃过晚饭,到谢老师办公室借胡琴,按时送回。

一九六五年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校加大了宣传力度。学校组织了阵容庞大的宣传队:演出队、阳鼓队、乐器队(胡琴、板胡、京胡、笛子、箫管)。

我们中六班的谢申龙、米昭发、米贤洪都是拉胡琴,肖洪有、梁元清等吹笛子。我们用小绳子把胡琴固定在胸前衣服扣子上,一边走路一边拉琴,《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十余首毛主 席语录歌。敲一阵阳鼓,演出队歌唱,乐器队伴奏。

在铜湾场坪开万人大会,我们从铜湾完小出发,经过铜湾街上到沙罗湾,再转到沿河场坪。街道居民和开会的群众都自动让出大路,成千上万的人们都欣赏着我们的表演,那种热烈气氛还真的叫人难忘。那时候经常开大会,我们宣传队演出也很频繁。

一九六六年秋季,我们进入三年级。这时候,文化大革 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首先是中共中央在五月十六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从七月开始,毛主 席连续八次在天安 门广场乘坐敞篷车接见来自全国的一百六十万红 卫兵(我因脚砍伤不能行走失去了见毛主 席的机会,让我遗憾了许多年。)文化大革 命在全国发动起来。

开学一段时间,学校停留在宣传。主要是学习毛主 席关于文化大革 命的讲话和中央文件。大概是十月的一天,我们中六班班委会通知中五班和中七班在中六班教室举行会议,班长谢伯刚介绍了在天安 门见毛主 席的情况,讲述了全国文化大革 命的形势。学习委员谢申龙宣读了自己起草的《关于在铜湾完小初中班建立红 卫兵组织的决定》。

大会选举了红 卫兵组织筹备小组,谢伯刚为组长,谢申龙为秘书长,陈同修为宣传委员,雷厚来为组织委员,周启恒为联络委员。接着,三个班分组讨论十六条。中六班班委会成员和各小组组长分别参加各组讨论。一些老师拿着课本准备来上课,发现同学们自己在开会,到教室门口看看就走了。

第二天学校召开大会,杨校长在大会上对中六班开始打压,严厉批评中六班班委会无组织无纪律,竟敢擅自停课闹造 反。我们忍住内心的不服停止了活动。

几天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毛主 席在八月初写的《我的一张大字报》。 

这张大字报成为导火线,中六班首先发炮,大字报贴满校园,目标是反击学校领导对中六班革 命行动的打压。此时大势所趋,学校领导知道形势不妙,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此时老师已经无法上课,学校开始处于自由主义状态。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离开学校,在学校里闹革 命。学校以中六班班委会为骨干,成立了全校统一的红 卫兵组织——红色政权保卫军。红 卫兵组织利用班费印制了红袖章,所有红 卫兵的手臂上都带着红袖章,用红布缝制了毛主 席语录袋,有的还戴着镶有红五星的红军帽。一时间,校园里变成了一片红色。

不久,在省城长沙的红 卫兵组织红色政权保卫军被中央打成保皇派,我们也自然解散了组织。接着,红 卫兵自行重建红 卫兵组织,校内出现了两个红 卫兵组织:一个是以谢伯刚为司令的红色造 反司令部,另一个是以米仁金为司令的东风战斗兵团。

我担任着红色造 反司令部的秘书长,负责起草组织的文件。两个组织的倾向很不一样,我们的红色造 反司令部主张并坚持文斗,写大字报,批判会发发言;东风战斗兵团比较倾向武斗,批判会上乐于给受批判者戴高帽子,还不时给受批判者一些体罚。

冬季,我们开始筹备大串联。大串联得到毛主 席的支持,全国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全国各地普遍设有红 卫兵接待站,红 卫兵进接待站住宿免费(都自己带有被子),吃饭每人交一角钱、四两粮票,饭不管你吃多少。伙食比较好,一般都有一点荤菜。

我们红色司令部十六人组成了一个队伍,准备了半年的粮票和生活费,打着一面红旗,背着被子和包裹,于腊月二十八日出发了。当天赶到大江口。第二天是除夕,我们在大江口过年,接待站给我们每人一盘猪肉过年。初一,我们赶到辰溪县城,高音喇叭传来《中共中央关于停止步行串联的通知》,我们听从党中央的号召,从辰溪折回,经花桥、榆树湾、安江,绕了一个数百里的圈,回到了家里。

这时候学校里已经无法上课,我在家里参加生产队劳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诗歌散文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