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暮云之下《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书名:追云的人 作者:言握瑜 本章字数:3772字 发布时间:2023-05-16

   

   落日熔金,云朵层层叠叠,艳若织锦,黄河岸边正是“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黄河水带着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奔涌而来,让人心潮澎湃。


    林尚川想起那年在武汉时,有一次路过武汉长江大桥,惊叹于“万里长江第一桥”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的独特设计。那是傍晚时分,他站在桥上望着夕阳,心中很想演奏一首《我的祖国》,只是他没有带小提琴。


    如今,又见夕阳,暮云之下,人在何处?


    林尚川面对金黄的落日,站在黄河岸边深情地演奏小提琴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林尚川的琴声吸引了在附近散步的市民,他们自发跟着旋律合唱起了这首歌。林尚川被他们所感动,完整地拉完这首曲子。


    “我们都会唱,真好听,再来一首吧。”


    “是啊,你拉得真好听,我们再唱一首,《茉莉花》你会吗?”


    “《茉莉花》,我会。”


    “我也会,我也会。”


    在市民的盛情相邀下,林尚川接着又演奏了一首《茉莉花》。虽然天命无法阻挡,但是很幸运,他会乐器。在人生失意时,他还有音乐的精神供养,可以抒发情绪,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


    林尚川演奏的最后一首曲子是《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这是他为明桢写得一首曲子,并且填了词。他原本是想等他和明桢结婚时,在婚礼现场亲自演奏给她听的,给她一个惊喜。现在看来,没有机会了。



 

《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作词:林尚川


     作曲:林尚川



    今年的梅雨季节提前了

    小提琴有些受潮

    桌上还放着未完成的乐谱

    窗外又下雨了

    芭蕉叶在风中摇摆着

    你在信中说,

    近来总会为一点小事流泪

    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想找个地方缓一缓

    看看天上的云

    

    

    小提琴的声音在暮色中传来

    路上行人在想着各自的心事

    我已经看到了你

    你的手很凉

    我说,

    连绵的雨要下一段日子的

    人生的道路总是很艰辛

    沉重的往事

    还有内心的疲惫

    每个黑夜之后

    总有新的晨曦


    

    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不必追问夜的去向

    因为你的脚步

    就是光明的方向

    就算雨还没停也没有关系

    心灵深处有个角落

    没有悲伤的回忆

    轻风,白云,繁花,街道

    内心渐渐归于平静

    在你的目光里

    我看见了未来的模样

    让我们在无尽的旅途中

    携手前行

    不问归期



    伤痛,让人感受到极度复杂的心情,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逃避。林尚川演奏着这首曲子,心里想起明桢写得那封举报信里的内容;想起他们分别时,明桢的恶语相向,面目狰狞。


    原来,在明桢心中,他们的感情是肮脏的。他无法原谅明桢,她怎么可以用那么污秽不堪的词语和句子来侮辱他,怎么能玷污他无比珍视的爱情呢!



    一个人如果想要忘却悲伤,找回自己失去的真挚情感,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爬山,去看山川河流。


    林尚川在南山林与李言旌告别后,便断绝了一切联系,开始了自我放逐的生活。他去了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的很多地方,见过了什么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天地茫茫,纯然一色。


    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绵延起伏的丘陵,江山如此多娇!我国疆土广阔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让人感叹祖国的壮丽山河。


    他也见过了路遥笔下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体验过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西北的有些偏远地区,其贫困和艰苦程度,是他这个从小生活在南方城市里的人想象不到的。


    在宁夏,他遇到过一个残疾的男孩,十岁左右,大腿以下截肢了,用双手爬行。在下雪的天气,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鼻涕都冻住了,一个人在山上放羊,羊的脖子上挂着铃铛。雪越下越大,羊开始乱跑,男孩赶不上羊,急得在雪地里连滚带爬。


    他放下琴,帮着男孩赶羊,结果羊受到了惊吓,越跑越远。他跑到山下,叫村民帮忙,村民去喊了男孩的父母。男孩的父母把羊群赶回家,却没有抱起男孩,还是让他自己爬行回家。


    林尚川跟着羊群走了一段路,看了一眼男孩家的房子。那简直不能称为一个房子,像一个牛棚,屋顶是玉米秆搭的,没有门,只挂着一片破塑料纸挡挡风。


    男孩看起来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不哭不闹,在雪地里爬回家。林尚川拿出500块钱给男孩,男孩不要,他塞到男孩手里了。他们的生活又累又苦,却没有退路。


    林尚川受不了这样的苦寒环境,他只待了一天,便逃到了最近的县城旅馆里。


    他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是同情弱者,是内心深处的慈悲心。他没有能力去关心整个国家宏大的叙事,只能去关怀每一个个体。可是,对于个体,他似乎也没有做过什么。


    他受过多年教育,也当过大学老师,他的人生追求不应该只是一份稳定的编制内工作,也不应该困于一场爱恨,失去方向。他应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应该去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人生辽阔,的确不应该困于一场爱恨,特别是对一个三十多岁又一无所有的男人。可事实上,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在干什么,都会时不时地想起明桢,他根本做不到潇洒地转身,然后把一切清零,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即使明桢带给他巨大的痛苦,但她也是他唯一付出真心的人。


    当地人说,5月份了,今年的沙尘暴算是过去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季节的变化是不会骗人的。


    林尚川背着小提琴去了附近的一个县城,他曾对明桢说,自己以前的梦想是当一个流浪艺术家,现在算是实现了一半,他不算是一个艺术家,但是在流浪。


    县城的山上都是梯田,树木稀少,东北方向的山坡上,有一棵树干粗壮的白杨树,树冠宽阔茂盛,显得十分珍贵。


    林尚川背靠着树干坐下,吹着山野里吹来的风,望着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户。只是5月份了,还在种植什么农作物呢?换做是以前,他肯定会享受这难得的田园风光,附庸风雅一番。可是这几个月,他看见了很多贫苦的家庭,知道他们的劳作是多么的不容易。种地,是他们一年唯一的收入来源。


    林尚川望着山峦丘陵,望着天上的白云,视野开阔,也会让人心胸开阔。他终于短暂地忘却了感情问题,在广阔天地之间,个人的爱恨情仇,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快过来干活,帮着把这些杏树苗种上。”


    林尚川被一个女人的声音吓了一跳,思绪瞬间被拉了回来。他紧张地环顾四周,谁在叫他?


    原来是一个女孩在他身后的田埂上摘野花,她妈妈喊她干活呢。


   “你让我念书我就干活,你不让我念书我就不干。”女孩说道。


    女孩看起来有十多岁了,竟然还没上学?林尚川看着她。


    女人生气地骂女孩,林尚川对她们本地话里的有些词语并不是很明白,大概意思是,家里还要供哥哥和弟弟读高中,考大学,哪儿有闲钱再供她一个女娃娃,女娃娃读完小学就行了,过两年就能嫁人生娃了。


    不远处有人对女人喊道:“哎,他婶子,大队支书领人来验收了,你栽上了吗?”


    “昂,我还有几棵没栽上,这娃娃把人气死了一天。”


    林尚川起身往田里走去。


    每一块地都被铲成了无数个标准的“田”字格,每一个方格里,栽一棵50厘米高的杏树苗。七八个人带着测量工具对每一亩地里的“田”字格进行测量,大小必须一样,要整齐美观,不能坑坑洼洼。验收不通过的,还要铲平重新干。


    农户们都默不作声,站在一旁,等待着验收结果。


    一个村干部对大家说,这是上面的政策,要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年年沙尘暴,年年吃沙子,山上的耕地都要停止耕种,种树防风沙。大家要支持工作。


    “去年政策不是要求每家每户都种玉米吗?怎么今年就种杏树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道。


    “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种玉米,玉米的收购价格低得很,两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人又不吃,给牲口吃了。”村干部说。


    “这么小的杏树苗,猴年马月才能结杏儿,好好的地种不成粮食,就这么白白荒了,家里只有几亩田的人,今年不吃不喝了吗?娃娃拿啥念书呢?”


     其他农户也纷纷点头,但不发声。


    “政策上说了,每家每户,每亩地都有退耕还林补助的,一亩地补多少钱就没问了,反正政策说要种啥咱就种啥,别的咱也管不了。”


    “补助啥时候能发?光种树,不种麦子,树又不能吃,我们今年吃啥?”


    “你问我,我问谁去呢?我又不是县长,你有本事问县长去。”


    村干部已经对这个年轻人很不耐烦了。他们测量结束后公布结果,只有这个年轻人家的“田”字格不合格,长和宽都差2公分,不适合杏树的生长,要全部铲平,严格按照尺寸来干。


    年轻人上前找村支书理论,没人理睬他,七八个人说说笑笑地下山去了。


    到了正午,农户们开始下山回家了。荒凉的山上没有人影,正午的阳光让人感到一种阴森感,林尚川也跟着他们默默离开了。


    他记得那个老人说过的话。


    林尚川在县城搭车的时候,半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老人说,中午以后不要在山上待着,阴间的鬼魂都会出来勾魂。他们这里的人上山干活,都是下午两点以后才出门的,晚上干到月亮上来都没事儿,就是中午那段时间,一定要下山。


    他本来是不相信的,这都是迷信,他是相信科学的唯物主义者。但现在,他也有些害怕。下山以后,他便赶回了兰州市区的酒店。


    林尚川在这家酒店里住了有一段日子了,酒店前台和大堂经理都认识他。不出门的时候,他会和他们一起聊天,从他们那里听到一些甘肃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


    他们正聊着,进来了一家三口订房间。林尚川听到他们说,是带女儿来参加“兰州市青少年戏曲大赛”的,他们女儿可是唱京剧的,拿过一等奖。


    大堂经理还告诉他,过几天兰州市举办大型演唱会,很多明星会来,酒店会满房。


    林尚川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残疾的男孩,还有那个不得不辍学,才十几岁就被父母安排嫁人的女孩子。去年,他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一定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独立、吃苦耐劳、刻苦学习、名列前茅、坚强乐观、努力奋斗,并且,这也是他们在贫困中必须具有的品质。


    可是,在这每一个优秀品质的背后,都是深深的无奈,无奈到有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品质走到人前,而有的孩子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追云的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