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初以来,北方匈奴一直非常强大。
它不仅奴役了西部地区的几十个小国,而且经常骚扰西汉的北部和西北边境,极大地破坏了边境地区的社会生产,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汉朝初期,西汉朝廷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
汉武帝继位后,由于汉朝经济的发展,国力昌盛,决定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
为了征服匈奴人,汉武帝详细询问了一些投降的匈奴人。
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汉文帝时期,匈奴的单于冒顿,趁着居住在祁连山北麓的月氏人没有防备,便命令他的右贤王突然袭击月氏,打败了月氏王,杀害了许多月氏人。
后来,匈奴又征服了西域20多个国家,月氏人只好逃到远处的西方,在那里重新安家立国。
第二年,冒顿死去,他的儿子攻打月氏人,打败了他们,杀死了月氏王。
还按照当时游牧民族的习惯,把月氏王的头骨做成了一个大酒杯。
月氏人因此恨透了匈奴单于,一直想报仇雪恨,却苦于自弱敌强,没有帮手共同抗敌。
汉武帝认为,月氏国在匈奴西部,与匈奴有如此深的仇恨,正好可以联系他们,共同出兵攻打匈奴。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砍掉匈奴的右臂,很有胜利的把握。
汉武帝下达了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聪明强干之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王。
月氏在匈奴西部,想要去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土。
胆小的人听到这个使命,哪里敢前来应征?
张骞是汉中成固人,在朝廷里担任郎中,性格刚毅,聪明能干。
他认为汉武帝主张攻打匈奴是为了国家安全,出使西域对打败匈奴具有重要意义,即使点冒险儿也是值得的,所以就报名了。
一些勇士也纷纷报名应征,又位名叫堂邑父的匈奴人也报了名。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堂邑父跟随当翻译,还有其他应征人,组成了一个100多人的队伍。
在从多长安人民和朝廷文武官员的送别声中,张骞和他的随行人员垮上战马,驱赶满载行李、礼物的骆驼队伍,开始了艰苦而伟大的西域之行。
张骞一出陇西,就遇到了匈奴兵,双方交手。
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随员牺牲,他和堂邑父等人被匈奴人俘虏。
匈奴知道张骞一行人要去了月氏国,火冒三丈地说:“月氏国在我们匈奴西部,我不允许你们通过咱们的地盘去月氏国!”
他下令软禁张骞,不过仍然优待张骞,赐给他一个匈奴女人,好让他在匈奴享受生活。
然而张骞一直心念汉朝,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始终偷偷保存汉武帝交给他的“出使证明”,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几年,张骞和堂邑父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弄到了两匹好马,在一个漆黑暗的夜晚偷偷逃出匈奴,继续向西行走。
一路上到处都是沙漠和草原,他们只能靠打来鸟和野兽充饥,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达了大宛国(费尔干纳盆地)。
大宛国王早就听说过东方有一个广阔而富有的汉朝,很早就想和汉朝建立关系,苦于一直找不到路。
这一次,他们很高兴见到张骞,不仅好酒好菜招待,还派骑兵和翻译把张骞和唐毅父送到康居(巴尔喀什湖和威海之间),还请康居人送他们去月氏国。
当时,月国王被杀后,国王的妻子被拥立为国王。
她带领人民西迁至大夏国境内,后来征服了大夏国,改名为大月国,定居于妫水(即是阿姆河)一带。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周围的小国不敢入侵,他们过着十分安定的生活。
可是一旦生活安定,他们就忘记了报仇之事。
张骞来到这里后,多次向大月氏国王陈述汉朝想与他们共同抗击匈奴的意思,结果都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
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由于达不到目的,不得不回去。
张骞和堂邑父这次改走南路,沿昆仑山北麓东归。
但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俩又被匈奴人捉住,被软禁了一年多。
后来匈奴的内乱,他们趁机逃回了汉朝都城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他们花了13年的时间。
张骞去的时候,带领了100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
张骞去的时候,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回来的时候,他的下巴已经长满了胡子。
这次出使月氏国,张謇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
这些国家物产丰富,风景秀丽。
他在大夏国时,看到了汉朝四川出产的竹竿和细布,还打听到这些东西是由身毒国(主要是指今天的印度河流域)带来的。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这些情况,并分析说:“大夏国位于长安西南部,身毒国位于大夏东南部,离四川不远。”
“如果再次出使西域,从四川的道路上走,又近又安全。”
汉武帝同意了张骞的建议,于是又派张骞从四川出发,再次出使西域。
不幸的是,这次出使没能到达目的地。
又过了两年,汉武帝派张骞做正使,带领副使和300多名将士,带着许多金银、丝绸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
由于汉朝已经击败了匈奴,河西走廊已经被汉朝控制,张骞一行顺利到达西域。
张骞到达乌孙后,将副使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自己则留在乌孙。
他原本打算说服乌孙与汉朝联合起来,然而乌孙内部正在争夺王位,加上远离汉朝,对汉朝的情况了解不多。
尽管张骞尽力劝说,仍然没有奏效。
公元前126年,张骞带着乌孙使者回到长安。
乌孙使者亲眼看到长安的繁华景象,见识到汉朝的繁荣昌盛,非常兴奋。
回国以后,他向乌孙国王报告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
乌孙国王听了很高兴,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娶了汉朝的公主做夫人。
张骞从乌孙回来,朝廷封他为大行令,负责接待外国使臣,可是一年多后他就病死了。
他死后不久,被派往大宛等国家的副使,陆续带领各国使者回到长安。
这些国家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从那时起,西域各国和汉朝之间往来频繁。
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
他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人民与中原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同时,开辟了东、西方古代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即是“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