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字子孟,出生于山西临汾。
他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是哥哥,霍光是弟弟。
有一年,霍去病将他带到京城,让他在自己手下担任郎官,不久又晋升为诸曹、侍中兼参谋军事。
霍去病去世后,霍光被提升为奉车都尉,与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待遇,主要负责保护汉武帝。
由于霍光处事稳重,深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公元前88年,汉武帝身患重病,册立刘弗陵为太子,当时的刘弗陵只有8岁。
因此汉武帝在病床前留下遗诏,指定自己驾崩后,由霍光、金日䃅、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共同辅佐太子。
其中,霍光担任当朝大司马兼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为了避免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效仿吕后把持朝政,汉武帝找到了个借口,处死了钩弋夫人。
过了一年,汉武帝驾崩,太子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
因为汉昭帝年幼,无法亲政,朝政大事全部由担任大司马兼大将军的霍光处理。
霍光身为顾命大臣,自知责任重大,因此一直勤勤恳恳,全力辅佐昭帝。
可是朝廷中有几位大臣视霍光为眼中钉,一心想要将他除掉。
左将军上官桀想把六岁的孙女,嫁给汉昭帝做皇后,霍光不同意。
后来,上官桀仗着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帮助,让孙女当上了皇后。
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也想封盖长公主身边的一个人为侯,霍光也不同意。
因此,上官桀父子、盖长公主都视霍光为眼中钉,他们与燕王刘旦合谋,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汉昭帝十四岁那年,霍光检阅御林军,将一名校尉调到自己的大将军府。
上官桀等人抓住这件事,伪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名心腹冒充燕王的使者,献给汉昭帝。
奏章中说:“大将军霍光在检阅御林军的时候,坐的车马与皇帝一样,还擅自调动校尉,必然存在阴谋。”
“我愿离开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保卫皇上,以免坏人祸乱朝政。”
汉昭帝收到奏章后,看了几遍,将其搁置一旁。
第二天,霍光本想进宫朝见,听到燕王刘旦上书告发自己的消息,他吓得不敢进宫。
汉昭帝命令内侍,将霍光召入宫中。
霍光一进宫殿,立即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
汉昭帝说:“大将军还是戴上帽子吧,我知道有人故意陷害你。”
霍光低头问道:“陛下是如何得知?”
汉昭帝说:“这不是很明显吗?”
“大将军检阅御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动校尉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总共不到十天。”
“燕王远在北方,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即使知道,他也来不及写奏章送到这里。”
“再说,大将军如果真的要叛乱,也不会只调动一个校尉。”
“很明显,有人想要陷害大将军,所以燕王的奏章是伪造的。”
霍光和其他大臣听了,都对这位年轻皇帝的聪明才智,佩服不已。
汉昭帝脸色一沉,对大臣们说:“你们必须抓住送伪造奏章的人,进行审问。”
上官桀担心皇帝追查紧密,他们的阴谋暴露,就对汉昭帝说:“这只是小事,陛下不必再追究了。”
从那之后,汉昭帝就有些怀疑上官桀一伙人。
上官桀等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暗中商议,让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喝酒,然后设下埋伏,准备在霍光赴宴时刺杀他,还派人通知燕王刘旦前来京城。
上官桀打算在杀死霍光后,废黜汉昭帝,自己做皇帝。
没想到,有人提前泄露了这个秘密,让霍光得知了。
霍光立即向皇帝报告,汉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赶快发兵,将上官桀一伙全部逮捕处死。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因病去世,由于没有子嗣,霍光听取群臣的建议,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昌邑王刘贺是汉武帝的一个孙子,为人放荡,非常好色,
他从昌邑带来了两百多个亲信,天天与他们一起吃喝玩乐,荒淫无度。
刚登基27天,他就做了1127件不该做的事情,把皇宫弄得一团糟。
霍光和其他大臣商议,联名上书请求皇太后下诏废黜刘贺,册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即是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