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以及连年的天灾,逼得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纷纷起来反抗。
吴郡地区的农民率先起义,攻打县城,杀了官吏。
接着,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发动起义,并短时间内集结了一万多人。
汉灵帝下令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出兵镇压,结果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许生的势力不断壮大,自称“阳明皇帝”。
174年,吴郡的司马招募人马,与州郡官兵联合,最终击败了许生的起义军。
尽管吴郡的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但规模更大的武装起义正在酝酿中。
巨鹿郡有三兄弟,分别是老大张角、老二张宝、老三张梁。
他们都很有才能,愿意帮助百姓。
张角擅长医术,为穷人治病从不收费,因此受到穷人的拥护。
他深知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渴望有一个太平天下,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创立了一个叫太平道的教门,招收一些弟子,跟他一同传教。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仰太平道,张角还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边治病,一边传教。
大约经过十年的时间,太平道在全国传播开来。
无论信教与否,老百姓都对太平道有所了解,教徒数量在各地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只是认为太平道是一个劝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教门,没有过多关注。
朝廷里只有一两个大臣看出了问题,请奏汉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
然而,汉灵帝正忙于建造自己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眼里。
张角他们将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约一万多人,小方约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位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于甲子年(184年)三月初五,在京城和全国同时发动起义。
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黄天指的是太平道。
他们还暗中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打算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就在距离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关键时刻,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叛徒,向东汉朝廷泄密。
朝廷立即在洛阳进行搜查,在洛阳从事联络工作的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与太平道有联系的一千多名群众也被杀害。
面对形势的突变,张角迅速做出决定,提前一个月发动起义。
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
所有起义的农民头戴黄巾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焚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和地主豪强。
不到十天,全国各地响应起义。
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涌向洛阳,各郡县的急报如同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
汉灵帝匆忙召集大臣,商议镇压策略。
灵帝迅速调派各地精兵良将,前去围剿黄巾军。
各处的强权势力也纷纷起兵,准备与朝廷一同消灭起义军。
这些势力的首领,包括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人。
面对朝廷的围剿,黄巾军勇敢抵抗,并多次取得胜利。
在京都洛阳,以波才为首的颍川黄巾军,大败以皇甫嵩和朱僬为首的四万多官兵。
不久,汉灵帝调遣皇甫嵩前往河北前线,命他彻底剿灭以张角为首的农民军。
没想到,张角此时因病去世,由张宝、张梁继续领导黄巾军对抗官兵。
在农民军的重创下,皇甫嵩再也不敢轻易出击。
后来由于张梁轻视敌军,农民军遭到官兵的突袭。
以张梁为首的三万黄巾军战士全部牺牲,许多将士的亲属也被官兵杀害。
接下来,张宝领导的十万黄巾军战士在下曲阳遭到皇甫嵩的围剿,全军覆没。
皇甫嵩进城以后,甚至将张角的尸体从棺材中挖出来鞭尸。
185年春,以波才为首的颍川黄巾军,败给了皇甫嵩和朱儒。
以张曼成、赵弘领导的黄巾军也相继失败,宛城陷落。
很快,汉军在苍亭大败东郡黄巾军卜已的部队,杀死了7000多义军,并擒杀了卜已。
至此,汉军消灭了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军的主力。
黄巾军主力部队被剿灭后,残余部队和各地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战斗,持续了二十几年,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割据军阀和强权势力。
黄巾起义被誉为我国古代史上少有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纲纪的起义。
它公然宣称要消灭东汉王朝,建立农民政权,比之前的农民起义有了很大的进步。
尽管东汉王朝最终残忍地镇压了黄巾起义,由于起义军的重创,东汉王朝也因此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