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后,中国拍摄了一部电影《红海行动》。其中有个情节就是我国054A型导弹护卫舰“临沂号”被恐怖分子使用火箭炮袭击,“临沂号”当即使用H/PJ-11型11管30mm舰炮拦截。H/PJ-11型11管30mm舰炮射速极高,可以在一分钟发射九千至一万一千枚30mm机炮炮弹,能够拦截速度高达4马赫的导弹,靠的就是密集的弹雨,提高命中率。让炮弹在空中打导弹。那炮弹的速度比导弹慢多了,在半空中相撞也就有了可能。
很快,“前指”作战室内就收到了前线传来第一份捷报,边防七团的二营四连的勇士们只用了九分钟,就闪电般地攻占了越军梅望岭地区的7号高地。7号高地上虽然还有零星的枪声,但那是四连正在清扫负隅顽抗的残敌。四连正在转入防御,彻底清除了7号高地上越军的炮火对“雳火分队”进入预设阵地之后的威胁。
边防七团的二营四连的战士们在7号高地清扫负隅顽抗的残敌时,突然,“哒哒哒”一阵AK47冲锋枪的枪声,一名搜索的战士突然被从很近的地方射来的罪恶子弹击中。
“有山洞,注意隐蔽!”刚登上7号高地的突击连四连连长金国平大叫一声。
“在这里!”卫生员刚把受伤的战士拽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急救,随着“轰”的一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另一个战士扔完了一颗手榴弹之后,高声喊道。
这个战士发现的这个十分隐蔽的坑道,原来是一个天然的小山洞,后来经过越军改造和加固,已经成为一个能打、能藏、能生活的藏兵洞。在这个侥幸逃脱了炮击的藏身洞里,只要将洞口控制住,即使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在洞里面坚守一个星期是不成问题的。
“我来把越南猴子烧死!”一个喷火兵愤然喊着,冲到坑道口。这个喷火兵虽然是居高临下,但是,他在明处,越军在暗处。这个喷火兵只要探出身去,十有八九就得成为越军的活靶子。果然,藏兵洞内的越军见势不妙,拼命地往外打枪扔手榴弹。还没等这个喷火兵架好74式火焰喷射器,就已经中弹倒下。
一个善于动脑筋的战士一眼看到了炮击过后,漫山遍野横七竖八的竹子,猛然想起来西线战友的战例。这个战士灵机一动,大叫道:“竹竿掏洞!”
“竹竿掏洞”是南疆前线西线部队在实战中的发明。在战斗中,战士们发现越军很善于钻洞,绝对是经典电影《地道战》的忠实粉丝。山洞里面曲里拐弯的,越军一旦钻了进去,战士们打不进去,65式82mm无后坐力炮的炮弹又不会拐弯,威胁不到越军,战士们十分头疼。战争的伟力是无穷的,既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无数发明。我们的战士脑洞大开,爬到越军的洞顶,先用炸药把洞顶炸开一个大窟窿。接着,战士们把几丈长的竹竿前面吊上67式木柄手榴弹,像钓鱼杆一样吊进窟窿里,然后来了个半空炸。乖乖隆嘚咚,猪油炒大葱!67式木柄手榴弹挂在半空中,杀伤破片的覆盖连死角都没有,越军在下面干看着挨炸,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没有多长时间,第二份捷报传来,边防七团的二营六连在营长吴有贵亲自率领下,已经绕过激战正酣的7号高地。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延伸的炮火正在覆盖6号高地,边防七团的二营六连这个抗日战场上的“白刃格斗英雄连”也是具有光荣传统英雄连队。他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借着6号高地上不断爆炸的炮弹一闪一闪的光亮,趁着6号高地上的越军被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叫苦连天的时候,战士们悄无声息的加快了脚步,在边防七团侦察排一个班的侦察兵引导下,向5号高地以东的方向快速奔去。
在梅望岭地区的5号高地,也就是越军所说的“660.2高地东南约三百米的低凹处,有一个东西横向长条形高地,标高约790.8米。在横向长条形高地南侧约五百米处,就是4号高地,也就是越军所说的900.3高地。紧贴着790.8长条形高地,是一条山涧。山涧长约五公里,最宽处二百余米,最窄处不足二十米。山涧下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越军称之为“巴高河”。这就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貌,很多都具有高差大这一特点。两人对面声可相闻,但望山跑死马,半天也见不了面。巴高河流经的山涧本来没有名,却因河得名,被越军第一军区命名为“巴高涧”。
边防七团的二营营长吴有贵率领六连由团侦察排一个班的侦察兵带路,很顺利的来到了距离巴高涧最窄处不足两百米的地方。巴高涧在这里深达八十多米,南北两山相望,北高南低,高差大约二十米,很适合由北向南飞渡。
带路的边防七团侦察排那一个班的侦察兵停了下来。吴有贵赶紧跑到前面,只见六连连长孙玉忠正手举望远镜观察山坡上的动静。山坡上,就是负责警械的越军125B师188团第十营A连的那个排,四个帐篷依次摆开,十分醒目。7号高地和6号高地打得热火朝天的,这个排的越军显然也加强了戒备。
按照原定计划,吴有贵只需要率领六连消灭或击溃越军的这个排,团侦察排那个班的侦察兵飞渡巴高涧,在山涧两侧架上绳桥,把“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接过来,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一大半了。
六连连长孙玉忠见营长上来了,说道:“营长,没什么异常,按计划‘开饭’吧?”
吴有贵点了点头,说道:“嗯……你带三排从左,耿指导员带二排从右,把一排和机炮排、侦察班留给我,实施中间突破。把这帮越南猴子赶到山沟里边去!动作要猛!”
边防七团的二营六连不愧是抗日战场上的“白刃格斗英雄连”。六连善于近战、夜战,只是一个冲锋,不到五分钟,就把越军125B师188团第十营A连的那个排打得稀里哗啦、死伤枕籍。幸存下来的十余个越军也大都带伤,他们还真听吴有贵的话,轻伤员搀扶着重伤员,纷纷跳下了巴高涧。消息传到南疆前线东部“前指”,“前指”作战室内的所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下一步就看“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三个侦察兵能不能按时到达巴高涧南侧的指定地点了。
战斗按计划进行着。六连连长孙玉忠和指导员耿连喜带着两个排和机炮排,返身向西北方向的5号高地,也就是越军所说的1060.2高地展开攻击,意图牵制越军5号高地的兵力和火力。驻守梅望岭主峰5号高地的是越军125B师188团十营B连的一个排。并加强了四挺54式12.7mm高射机枪和两门63式60mm迫击炮。5号高地上的越军察觉了巴高涧这里的战斗,四挺54式12.7mm高射机枪子弹立刻向刮风一样“嘎嘎嘎”、“咕咕咕”的向十营A连那个排的驻地周围打来。两门63式60mm迫击炮炮弹也不断在六连一排的周围爆炸。好在黑灯瞎火的,5号高地上越军的54式12.7mm高射机枪和63式60mm迫击炮根本就看不清目标,对六连一排的威胁有限。吴有贵鄙夷地看了一眼越军的一枚60mm迫击炮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命令通讯员小王向空中发射两绿一红三发信号弹,联络“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告诉三个侦察兵六连已经到达了指定位置。
六连连长孙玉忠和指导员耿连喜带领的两个排和机炮排开始向5号高地上的越军发起攻击了。一时之间,枪炮齐鸣,战士们大声吆喝着,宛如千军万马大举进攻的架势。战士们虽然雷声大雨点小,可是却把5号高地上的越军守军吓得不轻。
吴有贵的另一名通讯员小腾已经把一台小八一电台架在一块大石头上,急切地等待着“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回应。吴有贵站在巴高涧山涧的边上,边看着不远处团侦察排的几个侦察兵架设绳桥,边心急如焚的盼着“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回应。
突然,巴高涧的南侧,距离吴有贵大约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吴有贵听到枪声不由得一愣:这枪声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近。分明是自己在望郎山监听站基地当警卫连连长的时候,越军“影子部队”偷袭基地,越军所使用老毛子制造的AK74突击步枪的枪声,这种独特的枪声吴有贵一辈子也忘不了。
“是越南猴子的‘影子部队’!‘利剑部队’的侦察兵们遇到越南猴子的‘影子部队’了!”吴有贵浑身的汗毛一下子都竖了起来。他竖着耳朵仔细分辨,果然,在剧烈的AK74的枪声中,距离他大约二百米处,隐约传来“哒哒哒”、“哒哒哒”清脆悦耳的“八一杠”短点射的枪声。
吴有贵正在思索着一排和团部侦察排那一个班的侦察兵,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全部飞过面前的巴高涧,主动接应“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巴高涧南侧,距他也就五六十米处,骤然之间响起的AK74的枪声让他几乎绝望。枪声中,正在架设绳桥,准备飞渡的团部侦察排的一个侦察兵中弹栽下了巴高涧。剩下的几个侦察兵急忙卧倒,手中的56式冲锋枪向巴高涧对面猛烈的还击。
“卧倒!”吴有贵的通讯员小王大叫一声,飞身把吴有贵扑倒在地。
吴有贵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本来目标十分明显,可是巴高涧对面越军居然没有发现他。所以,射击的目标也不是吴有贵。不然的话,五十米的距离,以暴风骤雨般的AK74的子弹,十个吴有贵也光荣了!
偷袭正在架设绳桥侦察兵的,并非越军的“影子部队”,而是奉越军第一军区军区司令吴文研中将的命令,强行军赶到梅望岭地区的越军先锋军师308师692a团先头部队的一个连。越军先锋军师308师是越军中唯一一支全员装备AK74的王牌师。
越军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荣志勇少将不愧是老毛子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指挥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对战场观察的敏锐和那种直觉确非一般人可比。
此时,边防七团二营的突击连四连连长金国平留下一个排坚守7号高地,率领两个排和机炮排已经占领了越军的6号高地,随时准备接应营长率领的六连和“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撤回国内。梅望岭地区的战场形势本来一片大好,对我方十分有利。如果不是荣志勇少将目光如炬,建议第一军区军区司令吴文研中将命令先锋军师308师692a团先头部队的这个连强行军赶到梅望岭地区的巴高涧的南侧布防,吴有贵所率领的边防七团二营六连的一排和团部侦察排的那个班,用不了二十分钟就会和“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三个侦察兵会合。接着,万炮齐鸣,就要上演《蚁穴滚雷》作战计划的下半场了。
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越军对“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恨之入骨,志在必得。气势汹汹,来者不善。而我东部“前指”却是将计就计、蚁穴滚雷。梅望岭地区的战场上,到处是地动山摇的炮弹爆炸声,到处是令越军失魂落魄的冲天火光,到处是越军垂死挣扎的鬼哭狼嚎。整个梅望岭地区的战场就像一只庞大的乐队,敌我双方操纵着不同的乐器,弹拨着不同的音符,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这个露天舞台上,在我东部“前指”的指挥下,齐奏着蔚为壮观的战地交响曲。伴随着令人心碎胆寒的乐曲,是千万颗绚丽的流星往来穿梭,交相辉映,映红了那灰蒙蒙的天际。是巨大的气浪冲天而起,搅得天地间一片昏暗。是那漫山遍野的条条火舌;是那血汗泥尘所散发出的蒙蒙薄雾;是那绚烂的、黑红的、剧烈开放的、瞬间熄灭的火焰。火焰中是越军的肉体腐烂变泥土,火焰中矗立起来的是“龙之逆鳞触之必死”的民族尊严。
越军先锋军师308师692a团先头部队的这个连,本来不想这么早就偷袭边防七团侦察排正在架设绳桥的侦察兵,而是准备在侦察兵们飞渡巴高涧一半的时候,再突然袭击侦察兵们。越军这个连的指挥员对中国左丘明的《左传》中,对春秋时期宋楚之间泓水之战的描述中的一句话“渡河未济,击其中流”还是很有心得的。可惜,这个连负责警械的越军骤然之间与正向巴高涧急行军的“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三个侦察兵遭遇。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负责警械的越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敌开火,企图一举消灭“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
“利剑部队”的三个侦察兵那是什么人呀?虽然是在急行军,虽然是疲惫已极,但是他们仍然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性那不是一般的高,直接被全歼的可能性很低。负责警械的越军这一沉不住气,企图偷袭架设绳桥侦察兵的越军就不得不开抢了。而几乎就在同时,越军的保肯独立营出现了,从东、北两个方向向边防七团二营六连的一排围了上来。一时之间,风云突变,吴有贵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偷袭架设绳桥侦察兵的越军指挥员极为狡猾,他估计巴高涧对面的中国军队只是接应的部队,留给保肯独立营对付,在巴高涧边上留一个班警械就足够了。背后那几个中国兵才是主要目标,他要掉头向南,集中兵力围歼那几个中国兵。为了把握起见,越军的这个指挥员又用信号弹指示目标,引导1060.2高地,也就是5号高地上越军的54式12.7mm高射机枪和63式60mm迫击炮对那几个中国兵进行压制。尾随而至的越军“影子部队”的三个连越来越近了,“利剑部队”的“鵟鹰”和“蛇雕”、“苍鹰”三个侦察兵被越军5号高地上的54式12.7mm高射机枪和63式60mm迫击炮压在地上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