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北方的头号军阀袁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
紧接着,曹操乘胜发动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袁绍率领残兵败将退回邺城之后,又恨又气,不久病倒,
公元202年,袁绍呕血身亡。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
袁绍的后妻喜爱幼子袁尚,曾经常在袁绍面前赞扬他。
因此袁绍想传位给袁尚,但因为他是最小的儿子,上有两位兄长,所以按照礼法传位给他不合适,所以感到为难,也不好跟大臣商议。
于是,他就任命袁谭为青州刺史。
部下沮授深知袁绍的意图,反对这样的安排。
他指出袁谭是长子,应该是继承人,如今却被排斥到外地,恐怕会引发更大的祸端。
袁绍支支吾吾地说:“我是想让儿子们分别掌管一州,来考察他们的才能。”
袁绍的部将逢纪、审配等人都支持袁尚,而辛评、郭图等人则支持袁谭。
袁绍去世后,许多人以袁谭是长子为由,提议让他继位。
审配等人担心袁谭继位后,辛评、郭图会加害于自己,于是伪造了一份袁绍的遗书,支持袁尚继位。
袁谭回来奔丧,发现袁尚已成为邺城的主人,对此不满,便自称“车骑将军”,驻扎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部)。
为了限制袁谭的势力,袁尚只给予他少量的军队,并派逢纪去做监军。
袁谭要求增加军队,袁尚不同意,引起了袁谭的愤怒,他杀死了监军逢纪。
袁谭和袁尚的矛盾,因此完全公开。
同年九月,曹操率军渡过黄河,进攻袁谭。
由于袁谭的兵力较弱,他不得不求助袁尚。
袁尚留下审配等人镇卫邺城,自己带领大军去帮助袁谭抵抗曹操。
然而两军交战多次,袁氏兄弟屡战屡败,只能退兵固守。
见状,曹操也只好退兵,返回河南。
这时候,曹操已经占领了河东,袁尚希望夺回河东,就派他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南匈奴单于,分别进攻河东。
与此同时,还派使者前往关中与马腾等军阀联系,共同抗衡曹操。
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攻击袁军,包围了驻扎在平阳的南匈奴单于,郭援听闻消息后,带兵前去援救。
钟繇派遣新丰县令张既前往关中,劝说马腾,使他倒向曹操一方。
马腾命令儿子马超率领一万军队与钟繇联合作战,大败郭援的军队,南匈奴单于无力抵挡曹军的进攻,最终投降了曹操。
203年2月,曹操又率领大军北上攻打黎阳,在黎阳城下与袁谭、袁尚联军展开激战,袁军再次兵败,被迫放弃城池北逃,退守邺城。
曹军追击到邺城,正好赶上麦子成熟,就顺便将周围的麦子全部收割。
然后计划攻城,谋士郭嘉劝曹操暂缓进攻,等待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激化后再攻城,这样更容易得手。
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留下一部分士兵驻守黎阳,自己返回许昌。
曹操撤军后,袁氏兄弟之间的内讧再次升级,袁谭怀着怨恨率军进攻袁尚,结果却被袁尚击败,袁谭只能退回南皮(今河北沧州南皮县)。
8月,袁尚再次率军攻打袁谭,大获全胜,袁谭逃到平原郡,企图凭借城池坚守。
袁尚仍然没有松懈,下令攻城。
袁谭眼看情势危急,便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前往许昌向曹操求援。
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率军前往黎阳,攻打袁尚的大本营邺城,迫使袁尚从平原撤回邺城,解了袁谭之围。
在撤军的途中,袁尚的部下吕旷、高翔叛变,投降了曹操。
袁谭偷偷地把将军印赠予吕旷、高翔,企图拉拢他们。
曹操得知这件事后,知道袁谭有诈,于是安排自己的儿子曹整与袁谭的女儿结婚,以此稳住袁谭,然后带领军队返回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