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方面,八月二十一日,蒋总司令命令第三、第八十、第八十三等师编为一纵队,由第二纵队指挥官陈继承指挥,进攻新集。先以八个团的兵力立即出动,限二十五日以前进占新集,不必经过陡沙河。
遂于二十二日以第三师主力于上午七时,一部于上午九时,经黄陂站向宣化店以东通墨斗关大道吴家店地区集结,第八十师午后一时由佛德桥经黄陂站向宣化店以东潘家湾附近集结,第三师之第十六团、补充团,第八十师之第四七六团各就阵地掩护本纵队转进,由第八十师陈副师长指挥,二十三日拂晓以前撤退到达宣化店后,分别归还建制,第二师以一部在七里坪以西及周田附近占领阵地,掩护本纵队后尾部队转进之安全,其主力进集结于高店。
由于连日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加上道路崎岖,各官兵匍匐而行,士兵和马骡摔死不少。二十七日,纵队队部开始由宣化店进驻黄家围子,二十八日中午到达目的地,第八十师也于当日上午进至钱家河棚,第三师到达黄家围子,第八十三师到达文昌宫,第八十师冒雨进攻陡沙河,以防止红军乘虚侧击。
二十九日上午,第二师由钱家河至沙树湾、张家店、唐家寨,右翼 与第八十师衔接,对浒湾、新集方面警戒。
八月三十日,国军向新集大举进攻,第八十师以右翼为轴,向左旋转,左翼至刚义楼,与第三师连络,对陡沙河、新集方面严密警戒。第三师推进至刚义楼东北地区,对东南方面严密警戒。第八十三师为预备队,集结于潘家畈、南景家一带,策应各方,并对 陡沙河方面警戒。.第二纵队部及预备队开始进驻潘家畈。
八月三十一日,第八十师大部推进到土门、邱家店一线,一部进至陡沙河以南地区,联合民团,扼要构筑工事固守;第三师推进至金龙冲、邱家店之线,向胡山、四面山攻击前进;第八十三师为总预备队,主力推进至唐家寨、黄家湾,并派一部在钱树崇附近;对东南旗盘山方面严密警戒;第五十八师推进至管家畈、毛家崇之线,向胡山攻击前进;第二纵队部于上午八时与第八 十三师向唐家寨、黄家湾前进。
九月一日中午,第八十师先后渡河完毕,开始攻击前进。第三师即进占胡山、四面山 山麓,并乘夜向四面山、胡山一带猛力进击。
九月二日,纵队部由黄家湾进至刚义楼,胡山、四面山、金兰山一带,第三、第八十两师已逼近山麓,但红军约两师之众,凭险抵抗。至五日拂晓,第三师以一团进攻胡山西北及西南麓之小高地,红军凭着坚固工事死守,国军虽然用极为猛烈的火力发动一次次猛烈进攻,但是一次次地败下阵来。经过第三师全力猛攻,最后将四面山之小秃山及横亘山完全占领,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向东南退却。红十一、十二师在扶山寨与尾追之敌陈继承纵队血战五昼夜,十二师师长陈赓负重伤。
九月七日,红四军、第二十五军向安徽六安退却。八日,国军占领新集。
接下来是国军的搜剿。二十一日,第二纵队一部搜剿汤家汇附近的红军和赤卫队,以主力向南溪、李家集、斑竹园、吴家店进剿。二十二日,指挥部向汤家汇出发,午后七时,到达蔡氏祠,第二师申刻占领李家集、马 鞍山之线,第三师到达南溪蔡氏祠一带,红军向苏家畈、南庄畈方向退却,第五十八师主力到达汤家汇,一部分驻枣林,担任搜索任务。二十三日,第二纵队部由蔡氏祠推进,午后三时到达李家集,红军向英山、六安方向撤。
九月二十四日,红军退至东西莲花山、苏家畈、寨基山、紫云寨一带,总部也随着转移。
国军第二纵队各部队,二十五日继续向红军追击,以第二师进占老石桥以西高地,亘周家湾一线,第三师以一部经茶棚、王道湾、三道河,集结于七家湾、大河口一带。第五十八师主力移驻李家集。
十月八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抵达县西河口、上新集地区,与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所率四个团和八十八师一个旅激战。打死打伤两千余人。次日下午,国军第二师向河口东北红军据点进攻,红军毙伤国军近千人,但红军伤亡也较大,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蔡升熙和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不幸牺牲。至此,鄂豫皖根据地已大部丧失。由于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和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等原因,红四方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脱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安县西北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沈泽民、徐向前、陈昌浩等十多人参加,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暂时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到外线作战。留第七十五师两个团和第九军三个团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次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四个师十三个团两万余人,从四姑墩出发向西转移,开始了西行五千里的征程。红四方面军结束了两个月的艰苦转战,决定移军川北,创建川陕根据地。
留在苏区的有中共鄂豫皖省委部分同志,有分散各地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的部队,共五个团及一个特务营,约七千五百余人。加上苏区各县独立师、团、营,共约一万余人。他们在一时失去统一领导和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独立自主地坚持苏区反“围剿”的游击战争。
面对国民党军二十多万兵力(除以十多万兵力追击红四方面军外)大举 “围剿”的严重局势,如何粉碎敌人的“围剿”,保卫苏区,挽救危局,亟待省委作出回答。中共鄂豫皖省委和鄂东北道委、豫东南道委、皖西北道委的决策是:尽快集中分散在各地有战斗力的部队,重新组建鄂豫皖的主力红军。
鄂东北(包括豫东南部分地区),以吴焕先为首的游击总司令部为指挥中心,集中原红七十五师一个团,原红二十七师两个团及地方武装,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坚持了鄂东北、豫东南苏区的斗争。
皖西北(包括豫东南部分地区),以刘士奇为首的东路军为指挥中心,在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集中原红二十七师一个团及几个县的独立团、营,于一九三二年十月二日,在皖西北英山县金家铺,组建了共四个团的红二十七军。刘士奇为军长,郭述申为政治委员(兼),吴保才为副军长,江求顺为政治部主任。
下辖第七十九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王建南,辖第一团、第三团;第八十一师,辖军部直辖第二团、第五团,全军共四千五百余人。
红二十七军掩护两万多地方干部、群众和伤病员,突破敌人包围,转战外线游击,牵制了敌七个师的兵力。经英山、罗田、蕲春、宿松、太湖、潜山、衙前、桐城、舒城、霍山、六安等县,进行了数十次大小战斗,歼敌四千余人,打破敌围追堵截。
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转回恢复和保卫以金家寨、商城县为中心的皖西北苏区。不久,又从金寨、商城、光山等县转战鄂东北,在黄安县七里坪、檀树岗地区,找到了省委和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省委在檀树岗举行会议,认为红四方面军不会返回苏区,要依靠现有力量粉碎敌人“围剿”,保卫苏区。因此,决定红二十七军与红二十五军及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七十四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安员戴季英,第七十五师,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全军七千余人。撤销中共鄂皖工委,恢复中共皖西北道委会。并决定撤销中共豫东南道委会,将这一地区分别划归鄂东北道委和皖西北道委领导。
为恢复和保卫皖西北苏区,一九三三年一月上旬,根据省委决定,以两 个团及军部特务营为基础,在鄂东北麻城县大畈组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兼)。下辖第二四四团、第二四六团及特务营。全军共三千余人。红二十八军组建后,从鄂东北转战到皖西北苏区。
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斗争的红军,在敌十五个师又三个旅及民团、保安团重点“围剿”的严重形势下,经过坚苦奋战,先后进行了新集以南郭家河、黄安东北九龙岭、新集以南杨泗寨、商城东北门坎山等中心苏区保卫战,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歼灭了敌军一部,扩大了红军主力部队。
为执行夺回苏区失去的城镇的任务,省委决定集中红军主力作战,撤销红二十八军,充实红二十五军。编成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等三个师,共约一万三千人。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戴委英,副军长廖荣坤、徐海东,政治部主任高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