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病死五丈原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920字 发布时间:2023-10-11

229年4月,孙权称帝,年号黄龙,建立孙吴王朝,称史吴太祖。


大多数蜀汉大臣都认为孙权称帝是非法的,要求与东吴断绝盟友关系。


诸葛亮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蜀汉当前的主要对手是魏国,因此坚持与东吴保持联盟,并且继续准备北伐。


231年,诸葛亮发起了第四次北伐,率领大军出兵祁山。


魏明帝派司马懿和张郃等大将,前往祁山抵挡。


诸葛亮将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领主力军拦截司马懿。


司马懿了解诸葛亮的战略,他认为诸葛亮孤军深入,军粮有限,于是在险要的地方筑起营垒,命令将士坚守不战。


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多次请战,说:“你怕蜀军,就像害怕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司马懿只好硬着头皮带兵与诸葛亮交战,结果被蜀军打败。


由于蜀军后方的运粮官员失职,粮草供应不上,诸葛亮只能主动撤兵。


大将张郃率军紧追不舍,追到木门一带的山谷,却遭到诸葛亮事先布置的伏兵以乱箭射死。


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因粮食供应问题而退兵,他从中吸取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名为“木牛”、“流马”,用它们将粮食运至斜谷口储备。


234年,诸葛亮做好充分准备,出动十万大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


他派使者前去东吴,与孙权约定同时发起攻势,东西双向进攻,使魏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


蜀军通过斜谷口,到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


为了长期打算,他们一部分兵士建立营垒,随时准备作战。


另一部分兵士,则在五丈原与当地居民一起耕种。


蜀军与百姓相处融洽,纪律严明。


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筑起营垒进行防守,与蜀军对峙。


孙权收到诸葛亮的信,立即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


魏明帝也不甘示弱,一方面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抵挡东吴的进攻,另一方面命令司马懿在五丈原坚守不战。


诸葛亮等待着东吴方面的战报,结果令他十分失望,孙权的进攻失败了。


他想与魏军决战,但司马懿一直稳守营垒,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都无济于事。


双方在那里僵持了一百多天。


为了引诱魏军出战,只有激怒司马懿。


诸葛亮便利用当时轻视妇女的风俗,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服装,暗示司马懿应该回去过闺房生活,因为他如此胆小怕战。


魏军将士看到自己的主帅受到嘲笑,气愤地表示要与蜀军一决高下。


司马懿明白这是诸葛亮激将法,没有发火。


他安慰将士说:“很好,我会写奏章向皇上请求与蜀军决战。”


几天后,魏明帝派来一位大臣到魏军营传达命令,不允许出战。


蜀军士兵听到消息,感到失望。


只有诸葛亮明白司马懿的用意,他说:“司马懿上奏章请求出战,只是为了给将士们看的。”


“要不然,主帅率领军队在外,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


诸葛亮预料到了司马懿的心理,而司马懿也在打探诸葛亮的情况。


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军营挑战,司马懿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使者,并与他聊天。


司马懿问:“你们丞相一定很忙吧?近来身体好吗?胃口怎么样?”


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便实话实说:“丞相确实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处理。”


“他早起晚睡,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离开后,司马懿对左右的将士说:“你们看,诸葛亮吃得很少,却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能够持久吗?”


果不其然,由于过度劳累,诸葛亮最终在军营里病倒。


刘禅得知诸葛亮生病的消息,派大臣李福前往五丈原慰问。


李福与诸葛亮谈论了一些国家大事后便离开了。


没过几天,李福返了回来,看到诸葛亮的病情加重,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知道你回来想问什么,你想问的人是蒋琬吧!”


李福回答:“丞相所言属实。”


“皇上正要我问丞相,如果丞相身体不好,由谁来接任您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李福接着问:“请问蒋琬之后,还有谁可以继任呢?”


诸葛亮回答:“费袆可以接替。”


李福还想继续问下去,但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再回答。


没过多久,这位年仅54岁的丞相在军营里去世。


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遗嘱,蜀军将领没有泄露他去世的消息。


他们将尸体裹好放在车里,组织各路人马有序撤退。


魏军的侦察兵听说诸葛亮病故的消息,立马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连忙率领魏军追赶,刚过五丈原,蜀军的旗帜突然改变方向,战鼓响起,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


司马懿大吃一惊,赶紧调转马头,下令撤退。


蜀军将领等魏军退远以后,才不慌不忙地撤出了五丈原。


这件事传到百姓耳中,百姓编起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


意思是:“死了的诸葛,吓走了活着的司马懿!”


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预料到活着的诸葛亮,怎么能预料到他去世呢!”


后来,他亲自前往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道:“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一心想要光复大汉的基业,最终没能实现,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


民间传说,诸葛亮常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写的《后出师表》,有两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认为这正是对他一生的评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