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盗 第一章 密监陨落留书帖
书名:兰亭续 作者:子非我 本章字数:2457字 发布时间:2023-06-01

  唐时的夜是那么美丽,没有现代城市的雾霾,一眼便能看到天空的繁星;更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静到能够让人安静下来静思沉想。


  静静的夜,偶有几点亮光闪烁那是巡街差役手中的火把;静静的夜偶有几声鸣响,那是打更人手中的铜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水墨画,美到让人无法忍心打破它。


  今天却有人不得不将这份宁静打破,静静的夜晚一人飞骑穿梭于长安的大街小巷,轰隆隆的马蹄踩在石板路上是那么的响亮,巡街的队伍在听到啼声后寻声追溯,要将这个打破夜晚祥和宁静的人蝇之以法。


  巡街队伍追至蹄声近处欲要拦住此人,才见马上之马术娴熟,他一手持缰,另一只手高举玉牌,再看他的装束,明晃晃的银甲即使在黑夜也显得那么耀眼。


  欲拦此人的巡街差役们见其如此打扮便和手上举着的“如朕亲临”玉牌便知他的身份,赶忙让开主路,躬身行礼。


  此人一路无阻的飞奔到承天门,他在承天门下不知对皇宫外的侍卫说了什么,便从身上取出一封火漆信件交由侍卫,侍卫不敢怠慢急忙拉动响铃,待承天门下方的空洞打开后立马便将信件塞了进去。银甲人见信件已传到皇宫之内如释重负般的舒了口气。


  此时的太极殿内,灯火通明,主座旁边侍立着两个内侍,一个不停地将批阅完的奏章从桌上拿下,一个不停地将未批阅的奏章放于桌上。主座上则端坐着一位身穿明黄色薄衣的男人,手拿狼毫时而思索,时而疾书。此人正是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继承高祖李渊统治并将崇道国策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突然一个黄门满头大汗的闯入太极殿,他的不告而入打断了太宗的思绪,太宗瞪了他一眼以示其愠怒。


  太宗正要说话,黄门已有所觉,他不管愠怒的李世民,也不顾让他殿前失仪的满头大汗。他趁李世民未说话之前急匆匆的走到他身旁在其耳旁低语几句,随后躬身将一份火漆信件放于案上,太宗旁边侍立的内侍急忙拆开信件呈于太宗。


  太宗只看了一眼,便失去了往日的镇定,立即命人更衣备驾。


  数盏茶功夫后,承天门门洞大开,门内浩浩荡荡的驶出百余骑兵,统一银甲银靴,这便是太宗的御林军——百骑,在百骑的护卫下一辆明黄色的马车正朝着前方行去。而最前方引路的一骑赫然就是守在承天门下打破宵禁宁静的那个银甲骑士。


  长安城东,本该实行宵禁早已没有亮光的一座坊内此时却蜿蜒着一条火炬长龙,这个长龙在漆黑的夜晚是那么显眼,但却没有一个巡街兵丁敢上前询问。


  火龙沿着街道直达一座巍峨的府邸门前,府内此时也是灯火通明,下人们来来回来忙碌着,主人们却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越过前厅,视线来到后院,一位老翁精神萎靡的躺在床上,不断咳嗽着,在他床边坐着一个中年男子,这人正是被“百骑”护送出宫的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枯瘦的老者说:“秘监,朕近来忙于国事,书法似乎有些退步,你给指点指点如何?”


  被称为秘监的老者,便是虞世南,昔日的秦王府参军,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大唐的开国元勋。他自幼酷爱书法,曾拜入王羲之七世孙即永欣寺已坐化的住持智永禅师门下研习书法,与永欣寺现任住持辩才大师乃是师兄弟。


  李世民也喜书法,君臣二人经常在一起习字论书互相品鉴,久而久之他在李世民心中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以至于年迈的他多次告老还乡未准,直至今年初春,身体实在无法支撑重担李世民才准其告老,但仍命其留在长安,随时参赞国事。


  数日前李世民偶有闲暇,便要招其入宫挥毫泼墨,哪曾想传旨太监带来了虞世南病重的消息,太宗忙命太医亲去虞家探望,回宫后太医告知李世民,虞世南大限将至。李世民听后悲从心起,但又不能耽误国事,于是派其贴身侍卫随侍虞家,以应不测。


  听到书法二字,虞世南两眼透出了神彩,似乎又有了精神。


  李世民见此赶忙命人将他写就的字展开放于虞世南面前。


  虞世南强撑着看完后对太宗说:“皇上,您的字没有退步,是大有长进啊,老臣自愧不如。”


  李世民听到大喜,便问:“比右军先生如何?”


  虞世南咳嗽着没有正面回答:“右军先生习书法断笔可堆山,洗墨可成池,皇上您能这样吗?”


  李世民听后长叹一声:“唉,我终究是不如他啊,我搜尽天下得右军先生墨宝无数,闲暇之时经常参阅、临摹以期超越但还是不如他啊。”


  虞世南强撑着手臂要坐起来,李世民连忙示意随行内侍将其扶起,虞世南摆手谢绝,自己强自坐了起来说:“皇上,您登基已有十余年,这十余年来您减赋税,让民众得以修养;兴文教,让民众得以开智;严吏法,让宵小不敢乱为,如此这般方使国泰民安,右军先生虽一手书法冠绝天下,却不能让民众以修养,不能让民众以开智,更不能让宵小不乱为,皇上所做乃右军先生所不及,书法小道怎能与治国大道相比。”


  虞世南边说边咳嗽,继续说着:“我自知命不久矣,再也不能与皇上谈书论道,还请皇上今后以社稷为重,黎民为重,多行大道啊。”


  太宗听后慢慢的拍打着虞世南的后背说:“秘监不要乱想,好好休息养病,朕还等着你身体如初与朕谈书论道呢。”


  虞世南答曰:“皇上莫要诓我,今都半夜时分,您还突驾府上,若非我命不久矣,您怎会如此,老夫赋闲在家几月,用尽心力写《兰亭序》一篇,虽不及右军先生万一,但也是我尽心尽力之作,咳咳,我认为这是我毕生最好的作品,先将此贴送与皇上,咳咳,以……叙君……君臣之谊,请皇上……以社稷为重。”


  虞世南强撑一口气说完便口吐鲜血,李世民大惊忙招太医号脉,太医摸了摸虞世南脉搏对李世民摇了摇头。


  李世民听后不由倒退两步至桌前用手强撑着身子,内侍见此欲要上前搀扶,李世民摆手示意,强自坚持说:“朕不要他死,你给我救活他。”


  太医听后跪于地下连忙磕头谢罪,李世民仰起头强忍着泪水说:“都走了,能与我说话的只剩秘监你了,秘监啊,你再走了谁与我谈书论道,谁给我犯言直谏啊。”


  翌日李世民命其嫡次子魏王李泰治丧,并下手诏曰:“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又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


  至此历经南北、隋唐数代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结束了他的一生,但他最后书写的一幅《兰亭序》确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桩奇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兰亭续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