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中学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除非是走校生,住校生不得随意出校。住校生的生活完全是按照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模式进行单调的重复,虽然如此,但杨林仍然觉得有滋有味,并乐此不疲。
第一站是教室。晚上起床出完早操便吃饭去教室晨读语文和英语。接下来就是上下午各四节正课,晚上两节也自习。
所有的课程当中,杨林最喜欢的是数学、语文、历史和地理,最讨厌的是英语。每当挺着个大肚子孕妇似的曹卫东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数学题;每当那个娇小博学的秦老师旁征博引地分析课文;每当精瘦精瘦的历史地理老师饱含诗意地描绘人类的起源以及祖国的山川地貌的时候,杨林总是格外的兴奋和认真。而当戴着一副棕色大眼镜的英语老师用他那夹生饭似的英语在讲台上朗读李雷和韩梅梅的时候,杨林的思想便张开了翅膀,从杨家湾飞到李家沟,又从李家沟再飞到杨家湾,或者干脆就学那梁惠王,顾左右而言他。
每到上下午的第三节课以后,杨林跟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同学一样,肚皮都在发饿。尤其是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想到马上就可以开饭了,那饿意几乎要从嘴里钻出来,心头空得不行,急需要食物来把它填满。
每到此时,杨林就会心浮气躁坐立不安。他的屁股底下会生出滚珠,不停地在条凳上滚来擦去,搞得他那装得一本正经的同桌也跟着他心浮气躁地坐立不安。
下课铃声终于在期盼中到来!同学们会用堪比长征一号的速度一窝蜂冲出教室,目的地直奔第二站——食堂,他们的速度把下课铃声远远地甩在后面!有时候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就有腿快的同学已冲了出去,自然少不得挨一顿白眼和批评。
学校食堂边有一个大锅炉,除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买饭票吃食堂之外,大多数同学都在这个大锅炉里蒸饭吃。用小指粗细的铁条焊成的四四方方的大饭框里足可以装十六个金鸡牌大饭盒。寝室值日的两个同学将饭框抬回宿舍,蒸饭的同学便在宿舍用餐。只是如今锅炉房里有专门的工人师傅负责将饭框取出锅炉,自然也就没有了小学时候帮着出饭盒偷吃的美差了,这让杨林觉得相当遗憾。
饭框抬回来以后,便来到第三站宿舍。宿舍里那些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同学们早已拿着勺子比比划划等不及了。一见本班的饭框回来,他们立刻就像抢屎的恶狗似的扑了上来,各自取了各自的饭盒,拿出咸菜大口吞食。
同学们吃饭必须很快,这是经验。因为必须要为蒸到下一顿饭进行争水大战。
宿舍外面有一个小水泥坝子,水泥坝子上只有五六个水龙头。每顿吃完饭之后,所有要蒸饭的住宿生都会挤在这五六个水龙头跟前洗饭盒、淘米,进行下一轮蒸饭。因为锅炉房一到时间便会关闭,要是迟了,饭框没有进锅炉房,一宿舍的同学下一顿吃不上饭,大家心里可能都会抱怨。
凤阳中学是个乡镇中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都很普通,甚至是困难。因此每顿的蒸饭就显得特别重要。吃饭速度,抢水速度必须要快!
风卷残云地吃完了饭,同学们就会一群一群地挤在那一排数量不多的水龙头跟前开始抢水洗饭盒。
那些还未洗过的饭盒被它们的主人的手牢牢地扣着,像一个个凶神恶煞的乞讨者在每一个水龙头底下同它的竞争者们挤来撞去,发出铝制品特有的碰撞声。
终于有一个饭盒成功地抢到水龙头了。饭盒的主人或许就会使劲地把他的身体也挤进去,用颇为得意的眼神环视一下其他的竞争失败者,再兴致勃勃地看着那个如同前列腺出了问题的男人似的向外流着水的水龙头。这感觉很幸福!
抢到水的饭盒的主人会用另一只手胡乱地在饭盒里搅动几圈,就算洗好了饭盒,当然溅起的水珠和饭粒或许会无可避免地会落在其他的饭盒里。
他妈的!你狗日饭盒里的脏水岂能脏了我的饭盒?!
这时骂声就开始了。胆小怕事的忍忍气也就过去了。如果双方都卯上了,你也不退步我也不相让,或许便会升级为打架斗殴。
有些所谓的“操哥”,仗着自己“操哥”的名声在外,拿着自己的饭盒在水龙头底下横冲直撞,稍微有同学要跟他争抢,那些“操哥”便睖人一眼,若是对方再不知趣退让,立马拳打脚踢。
才入学短短两三周的时间,杨林便看到三四起因为争水引发的斗殴事件。
因此杨林认为争水也是一门艺术,要使自己抢争水的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同学的冲突。杨林自己还总结了一套争水的经验。
首先吃饭的速度要足够快,这样竞争者就不多;其次眼力要够准,一大堆争水的饭盒在眼前晃悠,若是能够一眼发现其中的空隙,便可趁虚而入;最后身体必须要足够敏捷,这样便可以在挤来挤去的争水行动中用手和身体相当不小心地给其他的竞争者造成不便,以利于最终的争水成功。
好好先生更是做不得滴,要是老老实实地等着人家洗完饭盒淘完米,饭框早就已经被送到了锅炉房,下一顿就等着饿肚皮吧。
正因杨林是深谙争水之道,因此每次他都能够顺利地抢到水蒸到饭。当然,这大部分还得归功于他火箭般的吃饭速度。许多年以后,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跟客户用餐之时,杨林也总是忍不住对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候因为狼吞虎咽引得一些注视,他便会文雅一笑,微笑点头继续道貌岸然地装斯文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