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没事,不如我们自己管理书店,开源节流,把书店雇的小姑娘辞了,我早来晚走开始专心的经营书店。
中午正是放学下班的时间,好多人会在这个时间光顾书店,我不能错过顾客盈门的高峰期,坚持留在书店。
热心的帮顾客选书选磁带,根据不同年龄的爱好,向他们推荐我认为比较合适的书,每天中午的销量都是一天最高的。
等到没有顾客了我才回家吃饭休息。
冬天把家里的煤带去书店生炉子取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书店做好饭带回家,减轻家人负担。
再忙不忘提高生活质量,书店里条件有限,我就学着做简单营养的饭菜,利用火炉慢炖做白斩鸡。
在家收拾好鸡放进锅里,加好调料,端到书店在炉子上细火慢炖。
时间不紧不慢地走着,炖鸡开始在书店内外飘香四溢,还招来一些过路人光顾,莫名其妙的问:“这里是书店还是饭店?这么香的鸡肉味。”
我掀开锅让他看,那人幽默地说:“哇!这么诱人,口水都流出来了,买书还搭只鸡吗?”
我逗趣地说:“好啊,买多了书就搭只鸡,你挑书吧。”
那人真的进店选了两本外国名著,临走时,我又逗他说:“你把这鸡端走吧,送给你了。”
那人高兴的摆摆手说:“下次你炖鸡我还来闻味。”
下班端到家里把鸡捞出来,斩段沾上蒜泥,香而不腻。汤色金黄清亮,撒上小葱香菜鲜美无比。很受家人喜欢。
冬天我经常在书店炖鸡,扑鼻的香味无意中招徕好多顾客。
这段时间让我找到退休后的快乐:好书和美食是人生两大快事。
良书如良友,遇书遇知己。“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光。”“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应该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学会放下,能放下的都放下,才能一身轻松活得洒脱、快乐。
在我愉快的退休生活中,还有这样一段插曲。
我厂丛厂长住在我家那栋楼的一楼,那几天他中午下班时,看我老在整理我家楼下的小仓库,就过来问我:“你没上班吗?”
我没在意的说:“已经退休了。”
丛厂长惊奇的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不行,你得回厂里继续干。”
我说:“又没返聘我干啥?”
丛厂长说:“厂里特别需要你这样的人,我返聘你,五十吨电炉那里正需要人,我和改扩建说一下,明天你就去上班。”
厂长的话让我感到温暖,世间还真有识马的伯乐。
但是早干什么了?我的心已被那些卑鄙小人蹂躏碎了,哪还有心情再投入工作。
既然厂长发话,不便违抗。第二天上午改扩建科长果然打电话来,让我去五十吨电炉报道。
五十吨电炉是新建的大型现代化电炉车间,是我厂派多行技术人员(金坚也参加的)在全国考察后定的方案。因资金有限,选择进口一套德国淘汰的全套电炉设备,我被分配在五十吨电炉改扩建办公室电气组。
改扩建办公室是负责施工检查、准备的,电气组有电气工程师和其他在职人员,我是返聘的,没什么权利,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操心没有压力,倒也轻松。
但是负责电炉改扩建工程的总工程师马总和厂领导对我很重视,开技术讨论会时让我参加,还让我发表意见。这样就把电气组的其他人员包括工程师冷落了。惹来同行人嫉妒。
我也看出来了,我没有争胜的意思,那些领导只顾从实际出发,忽略我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在这里我的位置算什么?让我很为难。
我想回避,不想负责也不想多出主意,但总工程师开会还是叫我,让身边人特别是工程师们觉得难堪,我感觉到来自他们的不热情不主动不配合,让我工作很不舒服很尴尬。
我想退休了没有必要再去争风出头,惹恼这些人。
世上能有多少惜才爱才、心胸宽广的人?当他们的位置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再大度的人也不喜欢这样的人留在身边。
常说风凉话,充满嫉妒讽刺排斥,我这刚被丛厂长激起的工作热情又凉了。
既然身边的人不喜欢我,我又何必再干呢?
更令我受刺激的事是:这年十月份,莱钢报考高级技师的一群同事,去省里参加考试回来,我在施工现场邂逅其中的老张。
他是安装公司的电工,当年曾和我在莱钢一块考技师,他说:“我在济南考试时,一位女考官问我:‘莱钢的姜荣钰怎么没来?’我说她退休了。’那考官惋惜地说:’太可惜了,她的能力真够高级技师。’”
我没有问他遇见的哪个考官,我这样的小人物居然还有人记得,看来我在莱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但他的话更刺激了我,好不容易忘却的事又勾起来,那份尘封的憋屈搅得心里四海翻腾,快承受不了了,怎么再继续干下去?
五十吨电炉车间新建的三降压,比原来的两个降压站都大,马总让我负责管理,组里的人能支持能服气吗?
返聘约定到年底,我没有心情哪还有兴趣?叫我参加的会议我尽量躲避,工作散漫无力,经常早退去看我的书店。
就这样糊弄到年底,改扩建办公室主任要和我签第二年返聘手续,被我坚决拒绝。
我辜负马总和丛厂长的期望,他们只知道用我,我不是机器也不是工具,我是需要温暖的人,需要理解关爱和保护的人,有谁给我抚平创伤吗?
我态度坚决,决心远离让我伤心的工作岗位,不想再踏入这是是非非、眼不容沙的特殊环境,不想让脆弱的心再承受任何打击。
退休再干的滋味我算是品尝到了:更苦更辣更难以下咽。
从此我再不愿过问工作的事,给自己的工作生涯画上个完整的句号。
让余热化为灰烬吧。还是回到我心爱的小书店,那里没有讽刺妒忌、人事倾扎,给我充足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的一方净土。
我一直不能理解也不该愧疚,那些上层大领导,既然有爱才之心,为什么不早点关心保护她们?等到让那些不仁不义的小人把心给伤透了,才想起来再度启用,已经为时太晚。
伤透的心能有良药修复吗?
领导能关心理解职工,注重感情投资,职工就会以企业主人翁的思想来回报。
领导给职工一分理解,职工就能给领导十分理解,给企业十二分支持,企业才有活力和未来。
职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用即用,让人心寒。
人微言轻也有最后的尊严底线,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请原谅这颗凉透的心吧,这颗心一辈子没有愧对企业,就让她远离尘嚣,安静的隐退在红尘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