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国军左路纵队攻占了官府岭、樟树下一带战略要点,右路纵队攻占了长生桥及以南砖头岭、沙家陂等高地。红三军团奉命渡过盱江到达广昌西北地区,其余红军退至伞盖形、火神岩。
二十二日,红十三师与国军激战失利,红九军团主力在长生桥至伞盖形一带与国军的阵地争夺战也失利。
甘竹、长生桥二道防线突破后,广昌城危在旦夕。
二十二日,周恩来致电朱德、博古、李德,提出三项建议:“一、最紧急时须调二十三师主力加强广昌守备。二、一、三军团要能在一起突击敌。三、拟令董朱二十四日西移,二十五日可参加广昌战斗。”
这实际是要求把红军最精锐的一、三、五(董、朱部)军团全部投入保卫战,反映出中共高层对广昌防御的极端重视。
同日,博古、朱德、李德复电周恩来,告诉周恩来没有采纳将红五军团西调的建议,而仍指望通过以一军团在盱江西岸诱敌,再由三九军团包括十三师在内突击该敌。不过,随着国军迅速向广昌逼近,这一计划也迅速成为泡影。
二十三日,国军河东、河西两路纵队相继占领香炉峰、高州塅和长生桥、伞盖尖等红军的阵地,逼近了广昌城,完成了第二期进攻计划。
二十三日,国军在炮火掩护下,推进到三仙庙、伞盖形,国军九十八师靠炮火攻下险峻坚固的火神岩。红三师反攻占领伞盖形,接着又失守,红军主力即撤至广昌城及附近高地继续抵御。
二十四日,博古、李德亲临广昌前线督战。彭德怀在乌石岗红军临时指挥部再次向李德进言:
“在自己没有飞机大炮轰击的情况下,就算是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在今天敌军的装备下是不起作用的。”
然而李德一意孤行,彭德怀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亲自到了野战司令部,向李德建议不要死守广昌。德怀说:“广昌既无坚城可守,我军子弹又很少,仅靠土木构筑的工事,是根本经不起敌人飞机、重炮轰击的。”
彭德怀再三对李德说:“广昌是不能固守的,如果固守广昌,少则两天, 多则三天,红三军团一万二千人,将全部毁灭,广昌也就失守了。”
李德、博古面面相觑。他们到达广昌前线也有三四天了,前线的战况要比远在瑞金从无线电中了解得多,了解得全,也了解得更加真实。他们明白彭德怀说的完全是真实情况,但就这么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又于心不甘,无法向部下和苏区人民交待,真可谓骑虎难下也!
彭德怀见李德、博古默不作声,又建议道:“我应采取机动防御,派一部分部队进占工事,吸引敌人进攻,主力控制于城西南十里之山地,隐蔽集结,待敌进攻我守备阵地时,则相机突击敌外侧一点,求得消灭敌人一部。”
但是博古和李德还是没有采纳彭德怀的彭德怀的建议.
二十六日,博古、李德以前线指挥部朱德总司令的名义,下达了《坚守广昌的作战命令》,命令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广昌。”
命令还指出:以红九军团第三师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组成东方集团,由罗炳辉和蔡树藩统一指挥,在于江东岸抗击敌人河东纵队,掩护主力红军行动;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第二十三师组成西方集团,由军委直接指挥,担负保卫广昌的任务。
红九军团第十四师和总部高射机枪连组成广昌守备队,坚守广昌。红三军团主力集结于广昌西北的新人坪地区,准备反击南进的敌人,红一军团集结于广昌以西的焦坑、上西,阻止敌人沿着于江南进,并且协同红三军团向西北方向反击。
这个命令还特别强调:“只有受命后才能够撤退。”
这就是说,无论那一级指挥官,在广昌战役中都没有机动的权力,哪怕部队都打光了,没有博古李德的命令,谁也不能撤退。
中革军委下令组成三个作战集团,准备不顾双方实力对比,在广昌城外围进行毫无成算的大规模兵团作战。
其实,中革军委这时对战役前途并不乐观,《火线》发表社论强调:
“保卫广昌战斗虽是五次战役中的一个重要战斗,但不能认为是五次战役唯一的决定最后胜负的一个战斗。五次战役决定最后胜负的战斗,主要的在于我们能否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假如我们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仅能恢复某些被敌人一时侵占的苏区,而且可以扩大更广大的新的苏区。”已在军中为最后放弃广昌作舆论准备。
同一天,国军樊松甫、周浑元两部攻占了甘竹东南高洲、香炉峰一带,罗卓英部向广昌城右侧迂回,与樊、周两部相呼应,成犄角之势,距广昌城仅十里。
中革军委以红九军团第三师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在盱江东岸牵制国军,以红九军团第十四师扼守广昌,集中红一、三军团和红二十三师,又一次向广昌西北方向之敌反击。十一点,国军第十四、六十七师向西华山攻击遭红军截击,伤亡惨重。随后,国军用飞机、大炮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并以敌九十七师增援,红军终因兵力悬殊失利而撤退。
二十七日早晨五、六点钟,国军出动四十架飞机和一个炮兵旅,向红军阵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破坏性轰炸、炮击。坚守城北356高地和坚守广昌街197高地的红三军团三个连几乎被全部掩埋。这一场极为惨烈的对红军的集团大屠杀,让老夫想起来也心惊肉跳,有打油诗以抒怀:
“上空中密密麻麻布满空间的战机,像怪异的空中魔鬼,发出轰隆隆的怪响。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大地剧烈地抖动,大地上已经是一片火海。
一切的生命顷刻灭绝,包括近地面的鸟雀,小洞中的蛇鼠,地面上的蚂蚁蚊蝇,一切一切的有生命的活物,全都在这火海里灭绝。
在这些被灭绝的生灵中,有一群特殊的生命,他们是世界上万物之灵的人类的一部分,是一群当权者的叛逆,是一群为工农求解放的战士。
他们没有武器优势,他们凭着一腔热血而战。
今天他们罹难了,他们的血肉已经跟泥土混合在一起而永垂不朽,他们的英勇精神将鼓舞着同志继续战斗。”
亲爱的读者朋友,老夫在这里要说几句题外话,老夫写上面这首打油诗,是一边敲打键盘一边在流眼泪的。我为那些在炮火下牺牲的红军战士而痛惜,我为这场战斗的不公平而感叹。这不是一场对称的战斗,在红军完全没有先进武器的情况下,战场已经变成了屠场。
国军在轰炸、炮击之后,盱江两岸国军同时向广昌城发起总攻。整营、整团的敌人像羊群一样、密密麻麻、一片一片地扑向红军阵地,红军指战员勇猛杀敌,一次一次地冲出战壕,向敌人发起冲击,用刺刀拼、马刀砍、枪托砸,与敌人混战在一起展开了生死肉搏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血与火的激战中,红军虽然死打硬拼,但拼不过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国军。
在十万火急的紧急关头,彭德怀跑到临时前线指挥部面见李德。李德正用一把尺子在作战地图上比比划划,博古背着手站在博古的背后。朱德坐在房子的角落里低头沉思。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
“广昌不能守了,只能放弃,再迟就来不及了!”
博古怔了怔,厉声问道:“你说什么?”
彭德怀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必须估计到敌人的优势装备。这几天的作战,因为敌人地上空中都占有优势,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敌人的数倍,在我们没有飞机大炮的情况下,就算是比较坚固的野战工事,在今天敌人的装备下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固守广昌,少则两天,多则三五天,三军团一万两千人,就全部毁灭了,广昌也就失守了!”
博古听彭德怀说了纯军事的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反驳,就把彭德怀的话翻译给李德听,李德听了,面带不屑,摇摇头。
十一点左右,红三军团被迫撤退到西华山。傍晚,红三军团又撤出西华山,撤退到莲花山。
与此同时,盱江东岸的红九军团桃牌洲、藕塘一带阵地也被国军突破。
四月二十七日,国军河东、河西纵队同时向广昌城发起总攻,总兵力达到七个整师,一个炮兵旅,并且有三十多架飞机配合作战。
清晨,盱江两岸国军在空军、炮兵的配合下,同时向广昌进攻的国军第十一师向巴掌形山,第九十七师向摇篮寨、西华山,第十四师向莲花山,第六十七师向清水塘地区,发起猛烈攻击。
要知道广昌保卫战的最后结局如何,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