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以来,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北方的许多人都逃到了南方。
刘琨的朋友祖逖,也带着数百名村民来到淮河流域。
在逃跑的行列中,祖逖主动站出来指挥,把车马分给老人、弱者和残疾人。
不仅如此,祖逖还把自己的食物和衣服分发给大家。
所以每个人都很尊敬祖逖,推举他为领导人。
到了泗口(今江苏省清江市北部),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早日带领他们收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当上皇帝。
祖逖渡江来到建康后,建议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混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的自相残杀,使胡人抓住机会侵犯中原。”
“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受外族的迫害,每个人都想站起来反抗。”
“只要您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百姓,肯定会积极响应。”
然而司马睿还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却又很难拒绝祖逖的请求。
便勉强答应祖逖,派他做豫州刺史,但只给了1000人食用的食物和3000匹布。
至于人马和武器,就让祖逖自己想办法。
祖逖和跟随自己的几百个村民,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
船到了长江中心,祖逖拿着船桨在船的边上猛然拍打,意思是“中流击楫”。
祖逖向大家发誓说:“如果我的祖逖不能铲除占领中原的敌人,就绝不好再过这条江。”
他激昂的声调和豪迈的气概,感动了所有随行的壮士,众人气势高昂。
听了祖逖的誓言,众人齐声大喊:“愿与将军同生共死!”
到了淮阴,他们停了下来,一边制造武器,一边招兵买马,聚集了2000多人马,然后向北进军。
一路上,祖逖的军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支持,很快收复了许多的失地。
当时,长江以北还有许多豪强地主,利用中原大乱的机会攻占地盘,互相争夺。
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战,跟随自己一起北伐,坚决打击那些不听命令和依附敌人的势力。
就这样,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刘琨十分高兴听到自己的老朋友祖逖在北方北伐,说:“我晚上抱着武器睡觉,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没想到祖逖跑到我面前去了。”
祖逖率军作战勇猛,几年下来,从匈奴手中收复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319年,陈留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了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攻打陈川。
石勒派兵5万救援,被祖逖打败。
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下属韩潜,争夺蓬陂城(今河南开封附近)。
经过40天的战斗,双方的军粮都遇到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泥土,派1000多名士兵扛着运到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
然后又派几名士兵携带几袋大米,在途中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这么多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派出大批士兵来抢。
“快跑呀!敌人来啦!”祖逖的士兵假装害怕,转身开溜。
匈奴士兵抢了粮食,立即埋锅做饭。
他们一边吃米饭,一边讨论对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军粮。
匈奴人只是抢了一点粮食,只能勉强维持几天。
大家看到晋营里的军粮这么充足,军心逐渐动摇了。
无奈之下,桃豹只好派人向石勒求助。
几天后,石勒派了一千头驴装运着粮食,接济桃豹。
不料,祖逖早就探到了情报,在途中设下伏兵,截获了后赵全部的粮食。
没有粮食,桃豹再也支撑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率领晋兵艰苦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士卒也陆续向祖逖投降。
晋元帝即位后,祖逖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镇西将军。
作战期间,祖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的生活很节俭,把自己省下来的钱财尽可能地帮助部下。
祖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
即使是与自己关系疏远或地位低下的人,他也热情对待。
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的父老。
人们唱歌跳舞,十分开心,有些老人流着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见到自己的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边训练士兵,一边扩充兵马,准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土地。
万万没想到,昏庸的晋元帝竟然对祖逖不放心。
他担心祖逖的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派戴渊担任征西将军,统治北方六州的军事,让祖逖归他指挥。
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却受朝廷猜忌,心里很不舒服。
不久,祖逖听说自己的好朋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杀害,还听说晋元帝和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又急又气。
321年,祖逖最终因病去世。
豫州的百姓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是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个个痛哭流涕。
祖逖虽然未能完成收复中原的大业,但他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