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跨越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入湘
书名:国共征战之战略大转移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249字 发布时间:2023-06-06

尽管红军跟粤军之间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战斗,但毕竟双方还是通过联络达成了相互谅解。

这一天,中央红军总部电告各军团:“现我方正与广东谈判,让出我军西进的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敌自愿的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应勿俘其官兵”。

十月二十七日,中央军委下达了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命令,陈济棠没有堵截。中央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胜利地通过了陈的管区,接着顺利突破了由湖南军阀何键部防御的第二道封锁线,沿着湘粤边界继续前进。

十月三十日。蒋中正已经察觉到红军的行动不是战术行动而是战略转移,不是南下而是西进,立即电令粤军陈济棠、湘军何健火速出兵,沿着湘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布署了第二道封锁线;电令北路军薛岳担任追剿总指挥,调集薛岳的第五军、第四军吴奇伟部、第三十六路军周浑元部及刘建绪的三个师,总兵力十万人,由江西沙溪、龙冈等地,向万安、遂川地区集结,协助西路军、南路军向西追击中央红军。  

由于陈济棠执行秘密协议,只图自保,没有派重兵阻截。而蒋中正的嫡系部队还远在湘赣边,又鞭长莫及。所以当中央红军奔向蒋中正部署的第二道封锁线时,担任湘南汝城守备的只有湘军第二十六师陶广部的一个旅,驻守广东仁化城口的也只有粤军李汉魂、叶肇部的部分部队,而其它守军,多是地方的保安队。

红二师六团在团长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领下,负责奔袭城口。城口临河有一座木桥,公路从上边经过,守军在桥上设有岗哨。

十一月二日晚上,负责主攻的红二师六团一营到达距桥头尚有数百步远的地方,就被桥上的哨兵发现了,他们喝令一营停止前进。一营佯称是自己人,一部分上前夺了哨兵的枪,一部分涉河包抄。接着六团二营也迂回过去了,歼灭了城口的粤军,生俘一百多人。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以一部监视汝城湘军六十二师陶广部旅,而以其它部队全部从城南绕了过去。红五军团在延寿一带,与尾追之粤军相持数日,掩护军委纵队。   

十一月五日晚上,中央红军开始跨越国军第二道封锁线。

鉴于此时国共双方的军事部署,毛泽东在城口提出建议:“红军不要向文明司前进,不要在坪石过粤汉铁路,不要取宜章、临武;而应该向北越诸广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带休整,仍到永丰、蓝田、宝庆等地摆开战场,消灭‘围剿’之敌。这样,出敌不意,打破第五次围剿仍有可能。”

毛泽东的这一建议,对于打破国军的“围剿”,从根本上摆脱被动挨打的境地十分有意义。但是又一次被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

到十一月八日早上,中央红军以九千七百多人的代价,全部通过了湘南汝城到广东城口间的第二道封锁线,分三路继续西进:

左路:红一、红九军团,沿九峰山向宜章边境前进。

中路:由红一师为先锋,随后是军委第一、第二纵队。红五军团殿后。

右路:红三、红八军团,经延寿、文明司向宜章进军。

由于陈济棠没有堵截。中央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胜利地通过了陈的管区,接着顺利突破了由湖南军阀何键部防御的第二道封锁线,沿着湘粤边界继续前进。

陈济棠“外打内通”、“明打暗和”,使中央红军迅速地突破两道封锁线,蒋中正的如意算盘落空,十分恼火,发了一封措词极为严厉的电报指责陈济棠,说他平时请饷请械很积极,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此次按兵不动,导致突围的中央红军得以再次脱险,命令他立即集中兵力二十七个团,在蓝山、嘉平、临武之间堵截,否则将对其严惩不贷。

为了应付老蒋,陈济棠命令他的第二师、独立第三师、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诸部,沿着宜章、临武、蓝山一线,追击中央红军,但是他的先头部队距离中央红军保持着一二天路程。各部追至蓝山后,即回防广东。

也就在十一月八日这一天,蒋中正针对红军主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形势,在南昌行营颁布了紧急“堵剿”电令。该电令还判断红军将继续向宜章方向前进。

于是,国军在粤汉铁路两侧沿粤边湘南境内的郴县、宜章、乐昌之间布置第三道封锁线 。在这道封锁线上,湘军刘建绪、李觉部驻守郴县,王东原师在郴县、宜章之间的良田,陶广师在汝城以西的文明司一带。

此时,韶关一带的铁路还没有完全修通,但火车可以在短距离内通车,而且公路上来往也很方便,这就十分有利于国军调兵。在这一地带,国军还利用修铁路的水泥器材,修了不少碉堡。

蒋中正的嫡系部队薛岳、周浑元部,也从江西赶到了,他们紧紧追赶在红军之后。红军面临的形势十分危急。

中革军委依然部署红一军团从乐昌、九峰山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命令红一军团派部队占领九峰山要点,以掩护红九军团和中央纵队西进。

也就在此时,在红一军团内部围绕着要不要占领九峰山,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原来,九峰山是粤汉路东面约二三十里的一个制高点,它对于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关系重大。红一军团司令员林彪把作战命令看了又看,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九峰山,他对站在一边的政委聂荣臻说:

“荣臻同志,我们完全可以不去占领九峰山,一直从平原突过乐昌。”

聂荣臻说:“那可不行!广东军阀的部队正在开赴乐昌,军委命令我们必须占领九峰山呀!”

林彪说:“广东军阀的部队还没有到达乐昌,我们完全可以避开九峰山。”

聂荣臻说:“那也不行。我们离乐昌也还有一段路程,敌人是坐汽车,我们是用两只脚走,我们的两只脚怎么能和敌人的车轮比呢?等我们用两只脚走到乐昌,也可能就和敌人在乐昌碰上了。”

林彪说:“既然知道两只脚跑不过敌人的汽车轮子,去占领九峰山不是更耽误时间吗?”

聂荣臻说:“占领九峰山,是军委的命令。我们也不能只管自己在平原上跑过乐昌就算完,还有军委纵队在后边,我们担任的是掩护任务。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九峰山,敌人把我们后面的部队截断怎么办?所以,我认为还是应当按军委命令办事。”

左权参谋长见二人意见不统一,就建议派陈光带一个连到乐昌去侦查一下。聂荣臻说:“侦查也可以,不侦查也可以。你去侦察时,敌人可能还没有到,等你侦查回来,敌人可能就到了。担任如此重大的掩护任务,我们可不能干这种没有把握的事。我同意派人去侦查,但部队要继续前进,一定要遵照军委的命令,派部队控制九峰山。”   

林彪以不言语为默许。不久,陈光侦查回来报告说:“在乐昌大道上已经看到了敌人,他们正在向北开进。”

十一月八日下午三点,红一军团部到了麻坑圩。林彪利用民团的电话线,装作自己人的口气,和乐昌道上赖田民团团长通了电话,只听电话那端说:

“红军到了何处,我不知道。乐昌前日到了粤军邓龙光部的三个团,一个团今日开往九峰山去了。”

林彪放下电话,立即命令红二师四团昼夜奔袭九峰山,抢占阵地;同时命令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带一个团在前头开路,攻击九峰山南侧的茶岭,监视九峰山的敌人,掩护全军通过粤汉路。

李聚奎随即命令红一、红二团在粤汉路以东继续防备粤军的进攻,他亲自带红三团撤出阵地,急行军来到了红一军团的前面。李聚奎率部赶到乐昌时,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个人在路边谈话。周恩来见李聚奎来了,就说:“你们来得好快呀!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

毛泽东也对李聚奎说:“你们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不然后面的队伍就会堵塞住了。大方向就是向嘉禾、监山前进。你们在前进过程中,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城或其中的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们自己在前头决定,我们就跟着你们来。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边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

这是李聚奎在长征中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听着毛泽东的指示,心里百感交集。周恩来、朱德连忙说:“对,对!照毛主席说的办。”

李聚奎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自小家中贫寒,曾读过一段私塾,务过农。参加平江起义之后,曾救过彭德怀的命。是彭德怀的一员爱将。后来,他从老部队红三军团调到红一军团红一师当师长,军团长林彪对从红三军团来的他不太放心,问他怎么才能当好红一师师长,他只一句话就说服了林彪,他说:“红一师师长就是红军第一师师长!”

十一月十一日,中央红军同国军展开了激战,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红三军团在右翼先后攻占了宜章、良田等城镇。就这样,红一、红三军团两大主力,从南北两个方向掩护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等后续部队继续前进。

要知道红军又往哪里走,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