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看彭德怀红三军团界首战斗的情况。界首是一座古圩,以位于全州与兴安交界之处而得名,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以北三十里的湘江西岸,是中央红军过湘江时最重要的渡河点。
界首在历史上曾经叫“湘源区”,意思就是湘江的源头区。因为地处上游,这里的湘江并非什么天险,主河道宽五十米至二三百米不等,冬季水流不急,水深不超过腰部,部队可以徒涉过河。但是冬季水冷,年老体弱者不宜徒步过江,所以红三军团四师发动地民众,在江面上搭建了一些浮桥,以方便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
在界首的湘江西岸江边,距离界首渡口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祠堂,面向湘江,因为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红军架设的渡河浮桥主道,就从三官堂门前经过。湘江战役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所设在“三官堂”里。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过江后,也曾进入三官堂,指挥部队渡江。
界首是十一月二十七下午,由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抢占的。红四团抢占界首后,在光华铺附近,与从兴安县城北上来的军夏威部的小股部队十五军四十三师一二八团所部接触,将其击退。后来因红四师奉命增援脚山铺,于是将界首防务移交三军团四师。
二十七日晚上,三军团四师先头部队到达界首,与四团取得联络,宣传党的政策,写大字标语,架设浮桥。政工人员在三官堂召开群众大会,演出文明戏宣传红军纪律,将没收傅源泰等几家地主财产分发给附近的贫苦群众。
二十八日,在张宗逊师长、黄克诚政委、杜宗美参谋长的带领下,红三军团四师三个团全部到达界首。
二十七日下午三点,中革军委曾电令三军团四师侦察到兴安的道路、敌情及堡垒分布,准备向兴安县城进攻。但此时桂军已经急调韦云淞部等三个团驰援兴安,进攻兴安显然不现实,四师就在界首附近的湘江两岸布防。其中谢嵩团长、苏振华政委率红十二团留守河东江南渠口,阻击桂军从兴安东北进攻界首。
邓国清团长、张爱萍政委率红十一团前出到石门及西北地域布防。沈述清团长、杨勇政委率红十团在湘江西岸界首南面光华铺一带布防。
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派宣传部长刘志坚到十团督战,并指示红十团在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构筑工事,从正面阻击兴安方向来犯之敌。
光华铺是界首至兴安间桂黄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位于界首渡口以南十里,北控界首,南阻兴安,东临湘江,西进越城岭。光华铺村北是开阔的水田,另三面是起伏的山丘。这些丘陵,坡度不大,视野开阔,并不是理想的阻击阵地。但是,红三军团四师别无选择,桂军已经开始向兴安县增援,红军无法将阻击阵地向南推得更远,只有在这里背水一战。
张震的十团三营于二十七日到达湘江边,二十八日渡江进至界首,掩护工兵于当日下午四点架设浮桥。二十九日,团长沈述清渡江后率领第三营到光华铺南面勘察地形,以两个连在正面向兴安县城方向筑工事,机枪连和另一个连作预备队,团主力部署在渠口渡附近高地,团指挥所设在渡口附近的小高地上。
桂军在向新圩攻击的同时,发现界首渡口被红军占领,急忙从平乐调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一三三团、一三二团、四十三师的一二七团共一个师的兵力赶往兴安加强守备,以防止红军攻占兴安威胁桂林。
二十九日清晨,桂军的侦察机飞临界首上空,发现红军在江面上架起数段浮桥,东岸有部分红军正准备渡河,敌机立即俯冲用机关枪扫射,并飞回机场报告。
二十九日下午,桂系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叶琪派出飞机对界首渡口进行轰炸,桂军多架轰炸机飞临界首渡口,将红军临时架起的浮桥全部炸毁。当夜,红军收集船只,再次架起浮桥。次日早晨,又被敌机再次炸毁。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协助朱德总司令指挥部队奋战数小时,再次将浮桥修通。
二十九日晚上,桂系十五军四十三师一部向红军据守的光华铺高地攻击前进。擅长夜战的桂军避开光华铺红十团三营防守的前沿阵地,直插界首渡口。
深夜,三营值班战士发现湘江边的山上有手电光亮摆动,忙向张震营长报告。张震立即派出一支部队前往搜索,未发现打手电的人。
正当搜索的战士感到事情有些蹊跷时,发现湘江西岸有密集的手电光在闪烁。原来桂军一部已经迂回到三营阵地后面,直插界首渡口。桂军这支部队行至界首渡口南面五里处,与红十团主力发生猛烈交火。
张震营长见渡口危急,急忙收缩兵力,往回猛打,与十团主力夹击来袭桂军。敌我双方在黑暗中混战,但敌人数量众多,双方激战后形成对峙。
混战中,桂军两次攻到离三官堂不足一百米的地方。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与警卫员多次劝彭德怀转移,当时周恩来和朱德也在这里指挥部队渡江,但彭德怀认为这里便于指挥,有利于掩护中央军委过江而不愿离开。
到三十日拂晓,张震率三营与团部汇合,但部分敌人突破十团防线占领了渡口。此时,军委第一纵队即将抵达东岸准备渡江,情况万分危急。
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和中央红军的指挥机关都在军委第一纵队,军委第一纵队不能过江,情况非同小可。
沈述清团长见三营伤亡很大,下令三营休整,自己亲率一、二营直奔渡口,向人数不多但又时刻威胁着红军渡江部队的桂军发起猛攻。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作依托,在江边来回“拉锯”,战斗异常残酷。经反复冲杀,红十团终于夺回了界首渡口西岸,但十团团长沈述清在冲锋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六岁。
写到这里,老夫深感湘江战役的残酷,有诗一首以抒怀:
“湘江渡口炮声隆,国共两军战不休。
桂军凶残如豺虎,誓把红军葬湘湫。
几番恶战死拼杀,万千性命已抛丢。
红军团长沈述清,英烈名谱传千秋。”
沈团长牺牲后,由政委杨勇继续指挥作战。得知沈述清牺牲,彭德怀、杨尚昆等军团首长非常悲痛。彭德怀命令第四师参谋长杜中美接任红十团的团长。
杜中美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红三军团的一员猛将,彭德怀称之为“张飞”。为了将桂军赶离军委纵队的渡河点界首渡口,杜中美一到红十团,便拿出猛“张飞”的威猛劲,掏出手枪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冲,把敌人打下去!”说罢,身先士卒,率军一直将桂军残敌驱赶到光华铺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