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与周公也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管叔鲜惹下的麻烦,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处理东方的事情。这真是一个难题啊,他们两人也只能同意三公的建议,暂时缓一缓处理管叔鲜的事情。
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管叔鲜,劝诫他,要其考虑他是朝廷重臣,是重要的王族成员,是大周最具威信的人,希望其以大周江山社稷为重,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后周公委婉地劝诫管叔鲜,让他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辜负了弃儿对他的信任,不要忘记了弃儿当初对他们三位在东部担任监管人员所说的话,也不要让天下百姓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管叔鲜收到周公以成王的名义送来的信之后,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思虑再三,言辞恳切地给周公回了一封信。信中管叔鲜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是自己一时糊涂犯下了错误,自己一定会改正这些错误,并恳请朝廷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管叔鲜写完信之后,为了不让其他任何人知道,他向周公低头认错的事情,他派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腹姬回把信送往镐京,并亲自送到周公的手上。但是管叔鲜不知道,姬回就是当初弃儿与周公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弃儿驾崩之后,姬回就单线与周公联系并汇报工作了。
姬回也是利用这个机会单独向周公上奏了管叔鲜思想方面的动向,及其有勾结武庚的可能性,朝廷需要防范可能发生的变故。
周公则是告诉姬回:“管叔鲜的行为的已经极大地损害了大周在东部地区的威信,只不过现在朝廷也不好处理现在的事情。你回去朝歌之后,先稳住管叔鲜,告诉管叔鲜朝廷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他的事情,让他收敛一些,珍惜朝廷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让他好自为之,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了!如果发生了相关的变故,朝廷也不会是措手不及的,会做好相关防范的。”
姬回接受了周公的指令,并回到朝歌,把朝廷这个比较含糊的意见带回了朝歌,并转告了管叔鲜。
管叔鲜听了姬回带回来的意见之后,也是不清楚朝廷会怎样处理他,故也一直担心成王会另派人来接替他的位置,同时也会处罚他。
但是时间过去了一个季度,管叔鲜发现成王与周公,乃至整个朝廷都不能拿他怎么样,也没有处罚他之后,他又开始放肆起来了,又不安分起来。
一天,蔡叔度因为南方有个旧商人诸侯国邓国叛乱,他多次派兵去平叛,都没有平定邓国的叛乱。蔡叔度因此来找管叔鲜,希望从管叔鲜处借些兵,去平定叛乱的邓国。按往常惯例,管叔鲜都会马上同意派兵给蔡叔度,去平定叛乱。但是这一次,哪知管叔鲜没有借兵给蔡叔度,而是派人去把武庚叫了过来。管叔鲜当着蔡叔度的面,说道:“武庚啊,你要好好地管教一下叛乱的邓国,不要总是给蔡叔惹麻烦!”
武庚听后,当即同意了管叔鲜的要求,并承诺:“这事哪用得上蔡叔麻烦呢,交给小人去做就好了,我一定会给两位爷一个满意的答复。”
管叔鲜说道:“你亲自去处理吧,不要让我兄弟蔡叔失望啊!”
武庚答道:“小人哪敢啊!小人就是有一千个脑袋也不敢让蔡叔失望啊!”
第二天武庚就亲自去了一趟南方的邓国,并把邓国的国君祁阿洪带了过来。祁阿洪背了一把荆条向蔡叔度请罪,说道:“小人不懂得尊重长官,不懂得收敛,总是乱搞事情,现在小人接受批评,接受处罚,任凭蔡叔您怎么处置都行。我今天保证邓国以后再也不敢造反了。”
蔡叔度见祁阿洪如此听从武庚的话,很是惊讶,心想:“武庚还有这么大的能量,还能让邓国的国君祁阿洪听从他的指挥。这也太可怕了啊!”
想到这,蔡叔度当即拔出宝剑来,要杀了武庚与祁阿洪,为大周除去两害。
管叔鲜当即制止了蔡叔度的举动,并且对蔡叔度说:“贤弟啊,你说当初我们来东方监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监督商人,使商人不再闹事,有一个安定的大周东方吗?现在人家武庚不费一人一刀,就帮我们把邓国闹事这个事情给解决了,我们不感谢人家武庚,你还要把他杀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平叛到何时才能是个尽头啊?这些平叛的费用谁出?你去镐京找姬旦要吗?”
蔡叔度听起这个监国的任务就来气,上个月因为邓国的事情,只是多用了一点点钱,就被镐京方面的刀笔小吏修理了一顿。蔡叔度作为王公大臣,为了那么一点点经费,经常要绞尽了脑汁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变着法子,找镐京方面要钱。但是只要稍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会被镐京方面的人批评,就连那些民间选拔上来的刀笔小吏都能骑到他这样的王公大臣头上,真是让人非常气愤。
看到蔡叔度陷入沉思,没有出声,管叔鲜认为他的话说到蔡叔度心坎上了。
管叔鲜又讲:“你,我与老八三人在东方监督商人,收买商人人心才是最重的事情,而不是每天打打杀杀。就像你对一个小小的邓国,都已经使用武力一年多了,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都没有平定他们的叛乱,就是因为你没有收服他们的人心。我们让武庚去做这个事情,能够很快让邓国国君祁阿洪向你负荆请罪,是因为武庚与祁阿洪同是商人,他比我们大周的人更了解商人,正因为他了解商人,才能比我们更好地管理商人。”
蔡叔度想来,管叔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就像他蔡叔度当年主动要求留在旧商人的地方驻军担任监管商人的大任,但是其实他对这些商人的地方一点都不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这几年也是过得相当地辛苦。
在蔡叔度看来,这些该死的商人,无论你怎么样与他们讲道理,他们就是不理会,他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你,希望把周人赶回九曲河西面去。蔡叔度一年多来,在到处处理危急情况,一直就没有停下来过,真是心累啊!如果有人能出来为他收服这些造反的商人,能收买他们的人心,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