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南方王朝中,东晋王朝是军功最高的。
除了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外,东晋在消灭南燕的战斗中也表现出色。
在这场战争中,东晋只用了几个月就击败了南燕的主力军,占领了南燕除国都广固以外的所有土地,并最终摧毁了南燕。
刘裕掌权后,他采取了排除异己、加强自身势力的政治手段。
在经济方面,由于农民起义的压力,刘裕不得不减少赋税、兵役和田租,以缓解阶级矛盾。
此外,刘裕呼吁恢复中原,在军事上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北进。
这些措施巩固了刘裕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并逐渐增强了东晋的经济实力。
之后,刘裕开始筹备北伐的战略,将南燕列为北伐的第一个目标,希望一举击败南燕,收复失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声望。
公元409年,南燕占领了今天的山东地区,并多次袭击东晋的淮北。
东晋当局迅速决定对南燕进行攻击,决定由刘裕担任主帅,带领约5万人的精锐部队进行战争。
4月,晋军大船舰队从建康出发,5月到达下邳,弃舟登陆,开始陆上行军。
晋军稳步推进,逐步建立坚实的支撑点,直到达到鲁中门户琅琊。
这时,南燕才意识到晋军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报复之前的袭击,而是真的要开战。
然而,至此南燕仍然自负并未采取积极措施进攻晋军,也没有阻止晋军抢收周围的麦田。
南燕军有序地调动军队和修复工作,准备在国都附近的临朐进行决战,并计划以优势的骑兵取得胜利。
临朐城下,南燕集结了近9万兵马,一度控制了晋军的水源。
但是在晋军骑兵奋勇战斗的压力下,晋军重新夺回了水源。
南燕军见封锁水源无望,便以优势兵力全面进攻,开始了临朐决战。
在战斗中,晋军以战车为屏障,步兵排成方阵,抵挡住了南燕骑兵的一波又一波冲击。
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未分胜负。这时,刘裕采纳了下属的建议,以5000名晋军假装是另一个从海路来的晋军,迂回攻击临朐城,登上城池拔旗。
这一计划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临朐失守后,南燕军士气大败,最终全线崩溃。
临朐之战只持续了一天,以晋军大胜告终。
南燕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全国之兵马,因此战后实际上名存实亡。
南燕的君王慕容超只带着亲人和随从逃回了都城广固。
紧接着,晋军开始了八个月的广固围城,最终攻破了广固城。
410年2月初,晋军四面攻城,尚书悦寿开门投降。
慕容超率数十名骑兵突围,后被晋军追捕并斩首于建康。
至此,东晋与南燕的战争以东晋胜利南燕灭亡而结束。
回顾这场战争,从后来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些决定两军命运的胜负关键。
首先,晋军放弃了战船,虽然失去了最适合的作战环境,但成功地建立了可靠的供应线。
另一方面,南燕最初对晋军的意图判断不清楚,后来盲目等待决战,认为自己拥有骑兵的优势,结果在临朐城决战中被晋军彻底击败。
灭南燕之战中,刘裕准确判断敌情,慎重选择北伐路线,并利用地形灵活改变战术,取得了胜利。
灭南燕之战后,东晋占领了山东地区,并维持了60多年的统治。
这场战争与东晋灭亡后秦的战争一样,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东晋的统治范围,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偏安于南方的王朝中,军事成就最高、控制范围最广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