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0年,后秦首次征服了西秦,接着在401年击败了后凉,使其势力大大增强,成为当时中国西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409年,秦和夏两国发生了连续的战争。
同年4月,夏国君主率领2万骑兵攻打后秦,掠夺了平凉地区7000多户杂胡人的财物,然后进驻依力川(今甘肃平凉附近)。
9月,秦国君主姚兴率军回击夏军,但最终秦军溃败,秦将姚榆生被夏军俘虏。
后秦的左将军姚文崇等奋力对抗夏军,夏军才撤退,姚兴也回到了长安城。
接着,夏军攻占了后秦的敕奇堡、黄石固、罗城等地。
410年,夏国君主派遣左将军赫连罗提攻占了后秦的定阳城,杀害了4000多名后秦军。
随后,夏军又进攻陇右地区,占领了白崖堡,直逼清水。
411年正月,后秦的姚详在杏城驻守,后来被夏军逼迫放弃城池南逃。
夏军追上姚详,并且杀害了他,俘获了他的整个军队。
夏国君主赫连勃勃再次南下攻打安定,在青石北原击败了后秦的尚书相佛嵩,俘虏了四五万名官民。
东晋在消灭南燕后,原本计划向后秦发动进攻。
然而由卢循和徐道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逼近建康城,朝廷迅速调动刘裕回来镇压农民起义军。
因此,东晋不得不推迟消灭后秦的计划。
415年,刘裕成功平定了卢循、徐道覆的起义军,还消除了荆州刺史刘毅、兖州刺史刘藩、豫州刺史诸葛长民等人的势力,稳定了益州。
此外,刘裕还打击了东晋皇室司马休等势力,巩固了政权,经济和军事实力也逐渐增强。
416年初,后秦君主姚兴去世,姚弼、姚愔、姚宣、姚耕儿等人争夺帝位,导致后秦政治动荡,人心不稳,叛离者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后秦与大夏、南凉、西秦等对战连年,国力已经严重削弱,失去了强国的地位。
416年6月,夏军攻占了上邽,杀死了秦州刺史姚军都和将士5000多人,摧毁了上邽城。
接着又进攻阴密,杀死了后秦的将领姚良子等1万多人。
后秦的征北将军姚恢放弃安定城,逃回了长安城。
安定城里的胡俨等人率领5万户百姓,投降夏军。
后秦与大夏之间的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后秦军队的实力,为东晋灭亡后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击败后秦,刘裕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第一:沿淮水、泗水进军黄河西岸,占领重要的战略城市洛阳。
第二:派出部分兵力从武关进攻,牵制关中的后秦军队,然后夺取潼关,直接进攻长安。
第三:龙骧将军王镇恶和冠军将军檀道济率军沿淮水、淝水,进攻许昌、洛阳等地。
王镇恶从淝水出发,攻击荥阳城;檀道济从颍水出发,攻击许昌。
然后两支军队会师于洛阳,等待刘裕率领主力部队到达后,再继续向西进军。
第四:建武将军沈林子和彭城内史刘遵率领水军从彭城、溯汴水进入黄河,占领洛阳以北,防止魏军南下进攻晋军。
第五:新野太守朱超石和宁朔将军胡藩率军从襄阳出发,前往阳城,牵制关中后秦军队支援洛阳。
第六:冀州刺史王仲德被任命为总督前线诸军,率领水军从彭城溯泗水、巨野泽进入黄河,防止魏军渡过黄河南下。
最后,刘裕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彭城出发,经过泗水、巨野泽进入黄河,然后向洛阳以西的地方进军。
当后秦得知晋军已经抵达许昌时,仍在与大夏、西秦作战,东平公姚绍非常担忧,认为应该集中精力对付东晋。
并且向后秦君主姚泓提出,说:“将远在安定的吏民迁至京都,以获取10万名精兵。”
“尽管夏、晋两国同时攻击我们,也不会有亡国之忧。”
但梁喜否定了这一策略,说:“安定的守将姚恢名声显赫,官民与大夏赫连勃勃有深仇,必然会死守安定。”
“如果放弃安定,夏人必然会直奔郿县,何况我们关中的兵力足以对抗晋军,为什么还要削弱我们自己呢?”
根据上述建议,后秦君主姚泓决定采取两面作战的策略,既想保护西北的安定,又要防止夏军的进攻。
同时也重点保卫长安、洛阳、潼关、武关等重要城市,防止晋军西进。
姚泓的作战策略,使得后秦军队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当时,刘裕带着东晋水军顺着黄河乘船而来。
北魏的骑兵在岸边追着打,打不过了拍马便逃,东晋的水军根本无法追赶。
刘裕气得咬牙切齿,决心好好教训一下敌人。
他挑出七百名勇士与两百辆战车,命令他们登岸后摆出一个半圆形的战阵。
两头紧靠河岸,中部向外突出,里面悄悄埋伏着两千名士兵,最中心一辆战车上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这是刘裕的新发明,他为战阵取名叫“却月阵”。
“那是什么鬼玩意儿?”北魏的将军看不明白。
突然,白羽毛摇了两下,两千名伏兵带着大弓一下子登上了战车。
白羽毛再摇两下,外围的七百勇士射出一阵密集的箭雨,北魏骑兵一排排倒下。
“给我向前冲啊!”北魏将军下了死命令。
白羽毛继续摇两下,阵后突然冒出无数长矛,两千名伏兵用长矛作箭,用铁锤敲弓,又射死了无数骑兵。
东晋士兵乘胜追击,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王镇恶也率领水军沿黄河、渭水,直逼后秦的京都长安。
东晋两路大军会合,后秦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土崩瓦解。
417年8月,姚泓率领文武百官投降东晋军队,后秦灭亡。